基本信息
作者:黃潤秋
市場價: ¥220 元ISBN:9787030265227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2009-12-01 第1版
2009-12-01 第1次印刷
開 本:16開
頁 數:944頁
類 別: 天文學地球科學 -> 天文學地球科學 -> 地球科學
導語
本書以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為對象,主要闡述了汶川地震發震的地質背景與地表破裂,地震觸發地質災害的發育分布規律及發生機理,地震堰塞湖、土石流次生地質災害的風險評價及防治對策,震後地質環境評價及震毀城鎮選址等內容。
目錄
第一篇 汶川地震發震的構造背景及動力學機制分析
第一章 汶川地震發震的地質背景與地表破裂
1.1 引言
1.2 汶川地震產生的地質背景
1.3 龍門山地區的活動構造與歷史地震
1.3.1 龍門山地區的活動構造
1.3.2 龍門山地區的歷史地震
1.4 汶川地震的基本參數與震源機制解
1.5 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
1.5.1 映秀—北川斷裂的地表破裂
1.5.2 彭縣—灌縣斷裂的地表破裂
1.5.3 小魚洞斷裂的地表破裂
1.5.4 擂鼓斷裂的地表破裂
1.6 地表破裂的類型和組合樣式
1.6.1 地表破裂的類型
1.6.2 地表破裂的組合樣式
1.7 汶川地震所導致的構造縮短
1.7.1 映秀—北川斷裂的構造縮短
1.7.2 彭縣—灌縣斷裂的構造縮短
1.8 汶川地震所導致的地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隆升與沉降)
1.8.1 基於InSAR技術獲得的汶川地震位移
1.8.2 根據雙斷層面震源模型反演的地形變化
1.8.3 基於水準剖面的震前和震後對比顯示的地形變化
1.8.4 基於GPS監測的汶川地震同震水平位移
1.9 汶川地震的破裂過程分析
1.9.1 擦痕特徵分析
1.9.2 利用赤平投影求解斷層主應力方位
1.9.3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過程的探討
1.9.4 分析及討論
1.10 對汶川地震的發震模式與成因機制的討論
1.10.1 對汶川地震的構造運動學過程的討論
1.10.2 對汶川地震構造動力學機制的討論
1.11 存在的問題及其討論
1.11.1 汶川地震觀測數據的積累與整合
1.11.2 對龍門山活動斷層分段性的討論
1.11.3 對龍門山地區的強地震是否存在周期性的討論
1.11.4 對地殼運動速率和地震級別之間相關性的討論
1.11.5 對地震組合與地震序列的討論
1.11.6 對地震帶應力積聚與地震預報的討論
1.11.7 對單次地震與地震頻率之間相關性的討論
1.11.8 對龍門山斷裂模式的討論
1.11.9 對汶川地震地震模擬的討論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龍門山構造帶深部地殼結構及強震動力學機制分析
2.1 引言
2.2 龍門山構造帶深部地質結構研究
2.2.1 P波速度層析成像
2.2.2 S波速度層析成像
2.2.3 Pn波速度及各向異性
2.2.4 小結
2.3 龍門山構造帶組合形式、尾端轉換型式及其動力學機制
2.3.1 龍門山斷裂系尾端轉換型式的研究
2.3.2 虹口鄉八角廟地區斷層擦痕的解析——塊體的斜面斜拋運動
2.3.3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對龍門山構造帶的動力學約束的研究
2.3.4 龍門山斷裂系與東崑崙活動斷裂的對比研究
2.3.5 龍門山斷裂帶與青川斷裂帶構造體制差異的研究
2.3.6 龍門山地震帶南段晚新生代構造活動的起始時間的研究
2.3.7 小結
2.4 汶川地震及對青藏川滇塊體邊界斷層穩定性影響的數值模擬
2.4.1 數值模擬方法簡介
2.4.2 構造塊體系統計算模型及位移速率場和應力場模擬
2.4.3 研究區構造塊體邊界斷層的失穩危險度分布
2.4.4 應變率強度和應變能密度的分布特徵
2.4.5 崑崙山8.1級(2001)大震破裂過程數值模擬及其對汶川發震斷層提前失穩的影響
2.4.6 汶川大震破裂過程的數值模擬
2.4.7 汶川大震對研究區各構造塊體運動變形及邊界斷層上庫侖破裂應力變化的影響
2.5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篇 地震觸發地質災害的發育分布規律及發生機理
第三篇 地震堰塞湖、土石流次生地質災害的風險評價及防治對策
第四篇 震後地質環境評價及震毀城鎮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