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飛鵬

汪飛鵬

汪飛鵬,1919年7月7日生,民革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文匯報》美術編輯,《世界經濟導報》美術編輯、主任記者,上海社科院特約研究員。

基本信息

簡介

汪飛鵬,生於杭州。十一歲在杭州當印刷童工。從小愛好美術,曾繪《藝影》,自辦發行。抗戰勝利後,編繪《圖案 大集成》。1950年進《文匯報》,擔任美術編輯,1958年離開報社。1979年重新工作,被上海社科院聘為特約研究員,同時任《導報 》主任記者、美術編輯。62歲,重新開始漫畫創作,共發表7000多幅作品,獲獎70餘次。現為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

著名漫畫家汪飛鵬祖籍浙江常山,父親做小職員,收入菲薄,又常失業,一家數口,生活艱難。汪老幼年吃過殘羹,喝過施粥,進過當鋪,做過童工。11歲就進印刷廠做學徒,工作8年。

個人經歷

童年生活雖苦,但很快樂。汪老從小就有一種與生俱來對美術的強烈愛好,特別是印刷廠學徒生涯,竟成了培養造就畫家的福地。汪老的美術天才在這文化氛圍里,獲得了充分的滋養。

抗日軍興,他從杭州逃難回常山,一路上靠打短工,日尋三餐夜覓一宿。即算是處在這樣流浪途中,居然不忘藝術創作。到了抗戰後期,曾自編自印過一本《藝影》刊物,著實教人領略了少年畫家澎湃的創作激情和少有的藝術天賦。

解放前夕,失業在家,精心編繪出一本《圖案大集成》,收集並創作了近萬幅千姿百態的圖案,是他初出茅廬藝術成果的一大展示。

1950年汪老來到大上海,尋找生計,正碰上《文匯報》招工。工作人員問專長,汪老拿出《圖案大集成》。主考者陡然一驚,然後慨然允許免去許多考核,當即宣布錄取。有畫為證,小試鋒芒,果然出手不凡。

職業生涯

風雲變幻 一幅漫畫入另冊

1957年風起雲湧。這年的6月4日,汪老《望而生畏》漫畫在《解放日報》頭版發表。就是這幅畫,讓昔日座上客成今日階下囚。

50年後,筆者有幸一睹這“離經叛道”的畫作真容。左看右看覺得此畫矛頭所指是官僚主義作風,無限上綱成反黨反社會主義,真令人望而生畏了。

汪老憶起當年新華社上海分社社長穆青,他敢於頂住壓力說分社沒有右派。能夠敢於拿自己烏紗帽抵擋右派帽子的人,畢竟難得。汪老有畫為證,在劫難逃,開除公職,押送福建將樂農場勞動教養。天天上山砍毛竹,回程扛兩根,來回數十里,兩頭不見天。

1961年因台海局勢緊張,勞教人員轉移安徽歙縣。1962年汪老解除勞教,被安置在樂山圖書館。三年自然災害,全家人嗷嗷待哺,自己讓家人擔驚受怕,境況狼狽,悔恨難當,汪老早已歸心似箭。

樂山林場為留住他,要求鋼板刻印一本劉少奇《論共產黨員修養》。十幾萬字的著作,硬是一字一句一個標點刻印成書。圖書館人員也誤認是印刷品。“刻好書放人”君子一言,什麼馬也難追,汪老捲起鋪蓋走路。

老家常山並沒有工作在等著他,全家團聚比什麼都好。

1972年他來到上海,仍是一名“三無”(無戶口、無工作、無收入)人員。7年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汪老獲平反,這一年正好60歲。

歷史機遇又一次眷顧汪老。1980年他被上海社科院聘為特約研究員,《世界經濟導報》聘為主任記者、美編。經過23年的流落,62歲又重新拿起那支因閒置過久而略顯禿的筆,以廉頗不老的豪情,馳騁在萬里漫疆。

橫空出世 一冊畫集“大工程”

第十七個敬老節,汪老向民革浦東區委贈送一份厚禮:《漫畫千家集》。不止於畫集大16開精裝版500頁之厚重,而更是它承載的厚誼與厚望。

在2003年上海美協春節茶話會上,汪老提議請滬上漫友為他收藏的《漫畫集》封面題詞或作畫,以資紀念,獲得朋友們熱情回響,由此催生了《漫畫千家集》。

汪老的大膽創意,著實讓許多人為之一驚。“1000幅漫畫,一位86歲老人,這么一個巨大工程,能擔得起嗎?”《文匯報》美編天呈不免擔心。

汪老蝸居一間16平方米斗室,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夏斗高溫,寒抗霜凍,偕老攜幼,“挖山不止”。勞累讓老人病倒過,家人力勸休整。“只有把書編好了,我才睡得香”。我行我素,不肯少歇。正經需要旺盛精力,老人從此堅持每天跑步5000米。

連續16個月奮戰,汪老前後共郵出信函6000件,收到應徵作品1185件,加上他畢生收藏國內1200多位漫畫家的數十萬幅作品,形成了另一座太行王屋山。從這寶庫中精選出來“1000個不同畫風,1000個不同流派,1000個不同感受”。真正是千方百計,千辛萬苦,千金一擲,贏得“千畫爭艷,各有千秋”。

一石激起千重浪。《漫畫千家集》的出版,引起國內美術界,尤其是漫畫界的轟動。

日本著名漫畫家森哲朗得知這位堅強老人事跡後,連伸大拇指,欣然命筆贈畫,表示“友誼永遠”。

漫畫大師華君武致函汪老:“你的確做了一件好事。”

《人民日報》美編英韜撰文:“漫畫界的壯舉。相信每個讀者都敬重您的雄心、耐心、決心、愛心!”

吉人天相 一支“禿筆老山羊”

“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

汪老寶刀不老,重新工作後如魚得水。他這一輩子被耽擱得太多太久了,幸好趕上改革開放,他要把失去的耽誤的找回來。《導報》期間,他在全國報刊上發表的漫畫8000餘幅,榮獲各類獎項70餘次,再次拾起被沖棄的收藏漫畫傳統,功夫不負,累積多達60萬幅。俗話說“北有朱育蓮,南有汪飛鵬”。誠非虛言。

1980年是一個可紀念的日子,此年他以煌煌資質被接納為美術家協會會員。1983年又是一個可紀念的日子,當他64歲之際,找到了精神家園,成為民革黨員。

兩“員”兩“家”,一個是藝術家,一個是精神之家。60年來顛沛流離、上下求索,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這是人生的大幸,時代的光榮。自稱為“85歲老山羊”的汪老,被許多同行們“為那頑強意志所折服”。

《文匯報》美編天呈說:“勤勉踏實,奮力進取,不計耕作之苦,不思回報之酬,惟恐辜負讀者信託。”這句話高度概括了汪飛鵬精神。這是什麼精神?這就是崇高追求與無私奉獻精神。這就是愚公精神:目標始終如一,每日挖山不止,不達目的不罷休!

有畫為證,《漫畫千家集》已經成為一個標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