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澄

汪澄,浙江杭州人,早年致力美術教育,同時從事繪畫創作,學生時期已是“中華全國木刻協會”會員。1970年在夏威夷檀香山設立工作室,又於1991年在紐約曼哈頓設立第二工作室。

基本信息

簡介 汪澄(1920-2002),浙江杭州人早年致力美術教育,同時從事繪畫創作,學生時期已是“中華全國木刻協會”會員。其剪紙、水彩、木刻畫在當時已有較高的知名度。本著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六十年代前往法國巴黎隨名教授G•BORES學習油畫,1968年赴美國紐約栢勒德學院版畫中心隨世界名版畫家CLAIREROMANO研究銅版畫,並在紐約美術學生聯盟學院隨國際名凹版畫家MICHAELPONCEDELEON深造金屬凹版畫,積累了深厚的藝術功底,成為畫壇的多面手。

汪澄1970年在夏威夷檀香山設立工作室,又於1991年在紐約曼哈頓設立第二工作室。七十年代在夏威夷期間,景致優美,作品以風景畫居多。九十年代,到紐約後,關注藝術焦點轉移到都市文明上,深入社區,體驗低層生活,曾舉辦“飄泊的靈魂”、“時間的音跡”、“視覺的隱喻”等系列專題畫展,作品題材與生態環境污染,貧民、反核試等密切相關,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
汪澄的藝術生涯跨度長達60年,幾十年間創作了大量體現作者對社會反映、對時代心聲的有生命力和表現力的作品。懷著藝術反映現實的創作理念,運用波動性、變化性很大的技法和形式表達意識變化大的真實,走過了寫實、抽像,半寫實半抽象的探索之路。畫種多樣化,包括水彩、萱彩、油彩、膠彩、木刻、銅版及多媒體混合等。尤其是較多作品著重在繪畫物料、線條、色彩上的研究運用、多媒體四維空間的創作和採用一版多色的印刷,中西融合而一,推陳出新,有很強的內視力和色彩感受力,是其畫作的一大特色。
汪澄的作品,創作態度認真,以把觀察描繪自然社會、傳遞積極樂觀氣息、產生精神共鳴為己任,無論是題材或是技法,均受到各界的讚譽。曾八次獲夏威夷政府文化藝術基金獎,並先後獲檀香山市長頒發“藝術成就榮譽獎”;美國夏威夷水彩畫家協會金牌獎、銀牌獎;檀香山美術博物館優異獎;美國國際木刻版畫金牌獎;英國倫敦THEWINSONNEWTONAWARD水彩獎等。作品曾入選挪威國際版畫雙年展;西班牙國際版畫雙年展;韓國國際版畫雙年展;巴黎春季沙龍;日本東京都美術館版畫家協會年展;台灣國際版畫雙年展;洛杉磯版畫家協會美國版畫雙年展;檀香山美術館美國版畫雙年展;美國ELPASO美術館藝術展;紐約COLISEUM國際藝術展;美國水彩畫大展;PALMSPRINGSDESERT美術館全美國彩色版畫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個展;香港大會堂美術館海外華裔名家畫展等。有不少畫作已為夏威夷州政府、檀香山市政府、夏威夷檀香山美術博物館、美國PHILBROOK美術博物館、美國紐約洛克化洛、台灣省立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香港大會堂美術博物館、香港大學等典藏。1982年在美國紐奧良市創作的大型油壁畫《密西西比河奏鳴曲》永久裝置在城市大廈內,為華裔畫家贏得聲譽。
汪澄從1976年起,連續入選“世界名人錄”、“美國藝術家名人錄”及“美國西岸名人錄”等,作品編入“美國水彩畫年鑑”、“美國版畫家年鑑”,並成為美國水彩畫家協會、美國版畫家協會、檀香山版畫家協會、洛杉磯版畫家協會、夏威夷水彩畫家協會、洛杉磯BEVERLYHILLS藝術聯合會、夏威夷藝術家協會、紐約柏勒德版畫中心等會員。曾任世界華人藝術家協會理事、香港畫家聯會名譽會長。代表檀香山市長與加拿大多倫多市交換美術作品,代表夏威夷州政府與阿拉斯加州政府交換美術作品,展示於兩地政府大廈展覽廳。多年來,7次環遊世界舉辦畫展,在紐約、倫敦、巴黎、羅馬、慕尼黑、溫哥華、東京、香港、廣州等地舉辦40多次個展或聯展,獲得很高的評價。
汪澄不論在海外聲望如何,始終不忘中華文化的“根”,追求自己的“歸屬”。在旅美期間一直堅持認真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畫理並應檀香山FDSS科士美術學院、美國遠東高級研究學院聘請教授學生,1992年廣州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廣州文學藝術聯合會、廣州美術家協會在廣州主辦了“美國華裔畫家汪澄個展”,1998年香港畫家協會在香港主辦了“汪澄畫展”。他的“思鄉”組畫,以水彩形式表達了懷念故鄉的情愫。為了圓其夢想,作為後人將部份收集到的畫作陸續予以展示,希望在了其心愿的同時,能促進中西美術文化的交流。

著作

月之那邊(套色木刻):夏威夷州政府文化藝術基金獎,夏威夷州政府藏,香港大會堂美術館藏,台灣省立美術館藏,入選美國版畫雙年展,挪威國際版畫雙年展,TECH大學主辦的美國彩色辦畫展。
日出(套色木刻):美國版畫雙年展金獎,入選洛杉磯版畫畫家協會美國版畫雙年展。
日落(膠彩):入選檀香山美術館年展。
黎明(銅板):入選紐約柏勒特版畫中心年展。
漁村(套色木刻):夏威夷復活節大展評判獎,香港大會堂美術館藏,台灣省立美術館藏,入選美國版畫雙年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