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博物館

江門市博物館

江門市博物館現有專業技術人員共12名。研究工作主要圍繞博物館學、五邑華僑史、地方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研究開展。 2005年11月26日江門市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正式落址於北新區五邑華僑廣場東側,新館由三座並列的三層樓高的建築組成,總面積達10000平方米,現已開放的展館,面積達3000平方米,主要展示與五邑華僑華人相關的文物與資料。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計畫2010年底所有展館將全面開放,總面積為6000平方米 ,屆時將利用現代科技手法,採取聲、光、電等技術,配上恰當的場景製作,把華僑文物與歷史故事生動地展示於世人面前。

江門市博物館自1985年成立以來累計舉辦陳列展覽200多個,基本陳列有館藏華僑文物精品展、陳白沙生平事跡展、陳少白生平事跡展、新寧鐵路路史展。近三年來博物館利用現有館藏資源、引進展覽、合作辦展等多種辦展方式,每年舉辦臨時展覽10個以上,每年參觀人數超過10萬人次。

1985年5月,江門市博物館正式成立,為政府常設的專業文物管理機構,館址定在陳白沙紀念館內並對陳白沙紀念館進行管理。

1997年2月和8月,市政府又將外海陳少白故居和新寧鐵路北街火車站舊址收歸市博物館管理。

江門是中國第一僑鄉,早在1992年就有人提議建立一個華僑歷史博物館,受當時的條件所限,未能實施;

到2001年,在江門建立一個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的動議被市委市政府正式提上了工作日程,開始了華僑文物的大規模徵集。

展館情況

江門市博物館通過多種合法途徑拓寬藏品獲得渠道,有廣東省文管會調撥、考古調查採集、考古發掘出土、單位、個人捐贈及向各類文物商店和個人收藏家購買。截止2008年底,現有各類文物3萬多件,其中九成左右是華僑文物。在館藏的華僑文物中,實物達2萬多件,照片1000多張,圖書資料、刊物2700多冊(份),內容豐富,對展示和研究五邑華僑史極其重要。

江門市博物館現有專業技術人員共12名。研究工作主要圍繞博物館學、五邑華僑史、地方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研究開展。

館藏文物

運送銀信(僑批)的竹籮

籮筐是送銀信時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裝載銀信及當時的大頭銀元,以方便兌換僑匯。小小的銀信,需要用這么大的籮筐去裝載,可見當時銀信之多、僑匯數量之大。

台山隴西村建村章程

1927年。從清朝同治年間以來,五邑華僑紛紛回鄉建房建村,而且,還引入當時相對先進的西方“股份制”理念,章程管理,規劃和建設鄉村,掀起了一場以台山、開平鄉村為代表的“華僑新村”建設潮流,使得“華僑新村”成為中國近代鄉村建設的一大奇蹟。五邑華僑在對家鄉的建設過程中,不僅僅是簡單的給予財、物,更重要的是他們引進了西方相對先進的管理制度,為五邑地區經濟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幫助。

銀信

江門五邑的僑匯收入數額巨大,為全國所罕見。展櫃所展示的銀信主要是華僑在僑居國從事各種勞動所得,用於贍養國內眷屬的生活用款的見證。此外,僑匯的用途還包括投資實業和興辦慈善公益事業。每封銀信封面上基本寫明收信(銀)人的姓名、華僑寄返家鄉的僑匯金額以及託付人的姓名和地址等內容。從清末民初開始,銀信已源源不斷地流入五邑僑鄉,至抗戰全面爆發前,達到歷史的高峰。

手搖救火車

在20世紀初慈谿村旅外鄉親在地方防火,捐贈四台手搖救火車。2004年慈谿村委將其中的一台捐贈給華僑華人博物館。

口供紙(部分)

口供紙,是五邑僑鄉特有的一種華僑文物。它是一種專門為出國的移民準備的,應付移入國移民官員詢問的培訓資料。此口供紙全長4.2米,裡邊記錄了共350個問題及答案。

所獲榮譽

2009年6月,江門市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被授予“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幹部教育培訓基地”。

舊館情況

全市有博物館6家館藏文物1.53萬件,其中一級文物7件,二級文物113件。

各館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健全管理制度,增添保護設備,加緊對自然磨蝕受損文物的維修,加強對館內的防火、防盜措施,加大開放使用範圍,使博物館的保護和使用功能充分發揮。

江門市博物館,館址設於“陳白沙紀念館”內。現有館藏文物2300件,其中一級品2件、二級品26件。屬下單位有陳白沙紀念館、陳少白故居、新寧鐵路陳列館和市文物商店。

全市有文物保護單位115個,其中市縣級95個、省級18個、國家級2個。文物保護單位做到“四有”,並得到及時維護保養,定期申報升級。

近幾年來,經各級政府撥款修葺的文物保護單位有:江門陳白沙紀念館陳少白故居、新會梁啓超故居、陳坦故居、學宮、開平立園、南樓、開元塔、金章閣、恩平馮如故居、鶴山離明閣古塔等。現在,這些文物保護單位已經被開發為重點的旅遊景點。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部分為政府撥款徵集。江門市政府近幾年每年都從財政中撥給市博物館10萬元,用於徵集文物。華僑、港澳台同胞和社會民眾的捐贈是收集文物主要渠道,2001年共徵集1300多件。由為突出的是:港人利榮森先生向江門市博物館捐贈陳少白書法5幅,其中一幅微微國家一級文物、二幅為國家二級文物。旅加華僑霍宗傑先生向新會博物館捐贈文物兩批共122件,其中有陶瓷、玉器、繪畫等。新會崖西鎮村民捐贈當地出土的古陶瓷111件。去年,為了籌辦江門五邑華僑歷史博物館,江門市副市長李葳同志率隊赴美國、加拿大,發動海外鄉親提供華僑歷史文物,至今在海內外已徵集1000多件。

地理位置

地址: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