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文化》簡介
1941年4月,江淮日報社創辦綜合性月刊《江淮文化》,為16開本。該雜誌由華中總指揮部(後為新四軍政治部)主辦,“發刊詞”說明“建立新民主主義文化”是該刊任務之一。為配合《江淮文化》的創刊,《江淮日報》發表題為《文化運動與組織動員》的社論,把文化建設作為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建設的一個重大工作提出來,動員蘇北青年知識分子在抗戰建國目標下團結起來、組織起來,推動文化運動的開展。
劉少奇為《江淮文化》雜誌題詞
1941年4月10日,劉少奇在題詞中寫道:《江淮文化》的出版,它將為抗戰服務,為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長期堅持敵後抗戰、爭取抗戰最後勝利服務,為抗日民主政權的建設與鞏固服務。它將堅決的不留情的反對敵寇、漢奸的奴隸文化及引導人民走向民族叛變與墮落腐化的文化,而為提高民族氣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努力。同時,它將反對封建的武斷的文化及引導人民走向愚昧、黑暗、盲從的文化,而為擁護科學的真理與提高人民的覺悟程度及政治文化水準而鬥爭。它將在文化戰線上首戰敵寇、漢奸及黑暗倒退的反動勢力,而為自由獨立幸福的新中國在思想上準備強固的基礎。
著名文章
4月19日,《江淮文化》雜誌在鹽城正式出版。1940年底劉少奇就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問題撰寫的《論抗日民主政權》一文,就刊發在《江淮文化》創刊號上,署名胡服,全文約4700字。文章闡述了抗日民主政權的性質、任務和組織原則,論述了抗日民主政權的合法性,指出在敵後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有著推動全國民主化的重大影響。隨後,《江淮文化》又發表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中前9個部分,即:中國向何處去、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中國的歷史特點、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新民主主義的經濟、駁資產階級專政、駁“左”傾空談主義、駁頑固派。《江淮文化》雜誌刊登這兩篇重要文章,對幫助人們進一步認清中國革命形勢,為今後建立新民主主義政權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在劉少奇的指導下,《江淮文化》偏重於文藝性和民眾性。創刊號刊有彭康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吳薔的《政治通俗宣傳幾例》、丘東平的小說《茅山下》、許幸之的詩《春雷》、殷揚的特寫《皖南突圍記》、莫朴的木刻《我們活躍在蘇北》等。
同年7月,《江淮文化》停刊。雖然該刊存在時間不長,但對進一步繁榮華中抗日根據地文化,促進文化藝術事業全面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