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 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 微軀此外更何求?
註解:江村: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是受安史之亂影響較小的西南富庶之鄉。唐肅宗上元元年,經過四年流亡生活、備嘗顛沛流離之苦的詩人來到這裡,終於有了一個暫時安居的棲身之所。
【鑑賞】 在詩人的眼中,一切都是那么優雅、恬靜,
長期的動盪生活使詩人深受離亂之苦,如今重又找到安靜之處,棲身之所,重又與家人團聚,怎能不讓詩人為此感到欣喜和滿足呢?
那梁間的春燕,那水中的白鷗,那痴情的老妻,那天真無邪的稚子,都讓詩人感到無
限的歡樂和愜意。
這種歡樂與愜意是表面的,而骨子裡正隱藏著多少悲苦之情詩人能享受這種村居之樂,是靠親朋老友接濟的祿米。貧寒困窘的詩人要靠他人的接濟才能生活下去,這不能不讓人傷感。
杜甫的詠懷詩多在結句忽轉淒婉,此詩本是寫閒適心境,但在結句也不免吐露落落寡歡之情,讀之頓生悵惆之感。
題解
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夏天。這時杜甫結束了四年的流亡生活,靠親友故舊的資助,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建起幾間草房,暫時安居下來。浣花溪幽靜美麗的環境和難得的安定生活,使飽經離鄉背井苦楚、備嘗顛沛流離艱虞的杜甫深感愉快、寬慰和輕鬆。時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華,一派恬靜幽雅的田園景象。詩人拈來《江村》詩題,縱筆抒懷,優遊愉悅之情實在難得。
句解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彎彎曲曲地繞村而流;在長長的夏日中,事事都顯得恬靜安幽。首聯以疏淡的筆調,點染出環境的清幽寧靜,詩人心境的恬淡閒適。“抱”字,看似脫口而出,未嘗用力,卻賦江水以情態,將草堂臨江、江流曲折的清幽環境和詩人置身於自然美景的感受,表現得形象而又生動。“事事幽”提挈一篇旨意;“幽”是全篇的詩眼。照一般做律詩的規矩,中間兩聯在同一聯中忌有復字,首尾兩聯散行的句子,要求雖不那么嚴格,但也應儘可能避免復字。現在用一對復字,卻有一種輕快俊逸的感覺,並不覺得有重複之病。“清江”,指浣花溪。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自由飛翔、自來自去的,是那堂上的燕子;不離左右、相親相近的,是那水中的群鷗。頷聯寫物情之幽靜。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說這一聯“見物我忘機”,在詩人看來,燕子與鷗鳥都有一種樂群適性、忘機不疑的意趣,襯托出詩人怡然自足的感情。在寫法上,“樑上燕”應“村”,“水中鷗”應“江”。兩句詩兩個“自”字,兩個“相”字,及“去”與“來”、“親”與“近”,都屬當句對,讀起來輕快流暢,別具韻致。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閒來無事,老妻展開素紙,畫著棋盤;無憂無慮的幼子敲彎細針,作成釣鉤。頸聯寫人事的閒趣。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親;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猶覺可愛。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釣,愉悅之情,見於嬉戲之間,村居樂事,件件如意。經歷長期離亂之後,重新獲得家室兒女之樂,詩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滿足呢?歷代評家一致讚美前四句自然天成,深入淺出,清真優美,但對頸聯則褒貶不一。批評者貶其“瑣屑近俗”,讚美者稱其“親切近情”,“盡其倫理之和”,“宜與智者道”。我同意後者。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只要有老朋友周濟一些祿米,我這微賤之人也就別無所求。尾聯表面上是喜幸之詞,而骨子裡包藏著一絲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證必有;曰“更何求”,正說明已有所求。杜甫沒有忘記,眼前優遊閒適的生活,是建築在故人供祿米的基礎上的。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痛點。一旦分祿供米發生了問題,一切就都談不到了。中間兩聯,從物態人情方面,寫足江村幽事,結句用“此外更何求”一句,關合“事事幽”,收足一篇主題,很簡淨,很穩當。“故人供祿米”,戲指老朋友們給自己生活方面的資助。此聯上句又作“多病所須唯藥物”。不論需“藥物”還是需“祿米”,都不免過於鑿實。“微軀”,類似“賤體”之意,是自謙的說法。
評解
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七言律詩,作者以清淳質樸的筆調,質樸無華的語言,點染出浣花溪畔幽美寧靜的自然風光和村居生活清悠閒適的情趣,將夏日江村最尋常而又最富於特色的景象,描繪得真切生動,自然可愛,頗具田園詩蕭散恬淡、幽雅渾樸的風韻。宋代蔡夢弼《草堂詩話》評價說:“其所以大過人者,無他,只是平易。雖曰似俗,其實眼前事爾。”
詩的前半寫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令人賞心悅目,人在自然中感到自由、親切、融洽。頸聯寫洋溢著歡樂、生氣勃勃的家庭生活情景,深涵著詩人對天倫之樂的欣慰和珍惜。末兩句寫不求仕宦的平淡心境。這是杜甫詩中難得多見的輕鬆愉快之作。清代黃生《杜詩說》謂之“杜律不難於老健,而難於輕鬆。此詩見瀟灑流逸之致”。
相關詞條
-
江村[唐代杜甫詩作]
《江村》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律。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夏,當時作者的成都草堂剛剛建成,作者便作此詩借景抒懷,表現了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情。...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
杜甫江閣
杜甫江閣,屬於園林仿古建築,為紀念唐朝詩人杜甫所建。 杜甫江閣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河東城區西湖橋,地處湘江路中段和西湖路交界處,臨湘江為湘江風光帶的一部分,...
概況 杜甫遺蹟 湖湘文化 江閣記 江閣楹聯 -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
人物生平 詩歌特色 文學特點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
長沙杜甫江閣
杜甫江閣主樓的文化工程主要圍繞杜甫與長沙、杜甫在湘所創作的詩歌以及杜甫對湖湘文化產生的影響而設計,同時注重整體環境布置,以期營造出最佳歷史文化氛圍,適應...
簡介 建築設計 歷史沿革 交通路線 杜甫江閣記 -
杜甫[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
人物生平 詩歌特色 文學特點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
杜甫墓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後世通常認為杜甫最終死在江上的一條小船里。他死後,兒子宗武無力葬父,只好將父親的棺材權...
杜甫生平 墓祠遺址 有關傳說 平江墓祠(真跡) 耒陽墓祠(衣冠冢) -
杜甫故里
杜甫故里位於鞏義市城區西北5公里處的康店鎮康店村西部邙嶺上。占地34畝,座北向南,主體建築有大門樓、杜甫大型雕像、雙層亭、詩聖碑林、杜甫墓、吟詩亭、望鄉...
簡介 概況 主要景點 -
杜甫詩詞欣賞
杜甫詩詞欣賞,杜甫詩詞核心思想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同情人民,詩詞充滿了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
簡介 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