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圖書]

江山代有才人出[圖書]

華夏名人學士不計其數,江山永固,斗轉星移,一代新人替舊人。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誕生了數不盡的文學名士,遺留下浩如星海的千古篇章,讀書觀史知千古,誦詩閱文醒世人。歷數文采士子,根據閱覽其文學名著而知其抱負雄心,誦讀詩文才體會到他的情感經歷,看文學大家坎坷人生如何付諸於文筆之上,向古人學習以正修身,育德而後成材。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五千年的文明,卷軼浩繁,中國文人名士占據了太多太重要的地位。我始終認為,聯繫著中國一代文人從古至今的文化情結,是那始於春秋秉承於兩漢歸結於明清的中國文人風骨。在儒家的教導下許多風骨文人忠君愛國,然而實際上,他們繼承的依然是一條統治者們認可範圍內的優良傳統,在這個

江山代有才人出江山代有才人出

優良傳統中,千古文人們也總是每多歡樂,每多憂愁。於是,我們看到,失意落魄的文人傲骨嶙峋,位居險要的文人殫精竭慮,國破家亡的文人聲嘶力竭,猶豫不定的文人躊躇前行。

相比李白“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詩文氣魄,人們或許更加喜歡那個“……會嵇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個性飛揚、輕狂和桀驁不馴的李白。李白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和豪俠的氣概,他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但是長安三年的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受到現實的衝撞。於是曾經的政治包袱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另一方面,李白為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也提倡即使行樂的思想:“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我們不得不承認,一旦太白先生抱負得以施展,我們將失去一位偉大的“詩仙”,但我總時時地為他感到一種深切的惋惜和悲哀。

同李白一樣不得志的文人很多,或許杜牧是比較隱蔽的一個。一開始很難想像舞榭歌台,青樓夢好的杜牧能有多少匡扶社稷的才情,然而在重讀他的詩的時候,去驚奇地發現,詩人筆底有一種出奇的有志難抒的無奈和蒼涼:“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更讓人驚奇的是,杜牧還是一位敢於言政、論兵,具有出眾才能的軍事理論家。

【作品】

這位風流絕代的詩人不但注釋過《孫子兵法》,還曾寫過《守論》、《戰論》、《上李司徒相公論用兵書》等文章。他認為身居高位者務必文武雙全。在《上周公書》中,他說:“伏以大儒在位,而未有不知兵者,未有不能制兵而能止暴亂者,未有暴亂不止而能活生人、定國家者……安有謀人之國,有暴亂橫起,戎狄乘其亂,坐於廟堂之上日:‘我儒者也,不能知兵。’不知儒者竟可知兵也,競不可不知兵乎?”這也是對當時在朝政要之無能的尖銳批判。詩人將自己的風骨委身於熏天的奢靡里,在二十四橋淒冷的月色中,詩人醉生夢死,留下一串串冰冷的吟嘆,這是後世的柳永所永遠無法企及的。

而這之中,總有那么幾個清高一點的,脫離仕途的誘惑翩然歸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顯然是一個典範,他將文人的風骨演繹到了另外一種境界。自首無成的陶淵明曾說:“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大為感嘆生命苦短,長生乏術,對此,屈原之前就曾大發感慨:“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可嘆年華流逝,英雄漸老,壯志未酬。然而,在同樣的嘆息之後,前者潛心歸隱,後者卻選擇了完全相反的另外一種方式,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陶潛早年便有愛慕自然 '企羨隱逸的思想,所謂“閒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詩書敦夙好,園林無世情”當他仕途不得志時,就更懷戀這種生活,“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 。所以,仕途十三載他一直“一心處兩端”,行動上也是仕隱無常,直到請辭彭澤令。

嵇康的格式大家也太過熟悉,就勿庸多言。他不似李白、杜牧等人一心治國平天下,也不像陶潛等人帶著無限的失望和遺憾離去,從古至今,沒有幾個人可以像他那樣完完全全不理會種種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徹底地厭惡官場仕途。因此,人們對嵇康的心有太多揣測,也爭議頗多。就編者來看文人之於社會,最大的貢獻在於傳揚高層次的精神,撒播先進的種子。嵇康生活的魏晉,一方面多有名士,一方面卻又百般摧殘,千頭萬緒,糾葛不清。嵇康明白,倘若自己身陷其中,也絕不可能改變黑暗現實於是他採取了另外一種方式,用超拔的個人色彩擴張出了另一種精彩,在動盪的社會中掀起可一股高亢的純真和剛健,其一嘯、一彈、一死,留給晉朝,留給後人的是相當動人和清新的生命樂章。風骨之於嵇康,因其際遇不同而展現了不一般的色彩。但作為教化和震撼的哲學意義,則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作為一個站在社會最高層的文人,他的風骨同樣襯托出一個時代的風貌。

中國古代的文人名士承襲著儒家學說的傳統,以忠君愛國為行世的最高主旨,得以或失意,或出世或入世,或忠順或叛逆,他們在中國歷史上都占據了重要地位,其文其人都值得我們進一步地鑑賞和領悟,編者也願以此作為初衷和引領,和讀者一起進入歷史的殿堂。

目錄

千古老子(節選)

黑暗王國里的一枚殘燭

孟子的邏輯

遠水救不了近魚——說莊子

屈原:無路可走——再讀聖賢

夢釋韓非

司馬遷,關於生與死的話題

蔡邕之死

曹操不殺陳琳

凝結在鸚鵡洲上的禰衡情結

祭風骨

嵇康和阮籍

真名士,王羲之還差一截

陶淵明:戴著桎梏高蹈的自由之子

謝靈運之死

放逐自我者的牧歌

才如江海命如絲——絕句之旅

哀莫大於心不死

讀韓愈

白居易的“求助詩”

普救寺·元稹·西廂記

良辰未必有佳期——閒話李商隱

黃巢的目標

歇後鄭五

後主情懷

瀟灑蘇東坡

放翁自放

鳶飛魚躍讀朱熹

把欄桿拍遍

黃鐘大呂——元曲之旅

矮子解縉

風流才子唐伯虎的前世今生

歷史喜劇中的悲劇主角——談李贄之死

董其昌現象

一個歸隱者的自白

風流江左三人行——范牧之的情殤

小議錢謙益

陳子龍之死

江南士子悲歌錄——“悲歌擊築動哀音”的不仕者歸莊

納蘭心事幾曾知

九秋風露鶴精神

名士王閩運的脾氣和瘋氣

劉鶚的活法

終古凝眉

詩句

出處

《論詩》(其二)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翻譯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成千上萬的人傳頌,

到現代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麼新意了。

我們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華橫溢的人出現,

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

趙翼簡介

趙翼(1727~1814)清代詩人、史學家。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鎮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乾隆三十八年辭官家居,曾一度主講揚州安定書院。

趙翼的詩

趙翼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乾隆三大家"。

他論詩也重"性靈",主創新,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傾向,也不滿王士□、沈德潛的"神韻說"與"格調說"。他說:"力欲爭上游,性靈乃其要。"(《閒居讀書作六首》之五)"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論詩》)所著《甌北詩話》,系統地評論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高啟、吳偉業、查慎行等十家詩,他重視詩家的創新,立論比較全面、允當。

趙翼存詩4800多首,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如《古詩十九首》、《閒居讀書六首》、《雜題八首》、《偶得十一首》、《後園居詩》等,或嘲諷理學,或隱寓對社會的批評,或闡述一些生活哲理,頗有新穎思想。七古如《將至朗州作》、《憂旱》、《五人墓》,七律如《過文信國祠同舫庵作》、《黃天盪懷古》、《赤壁》等,都有特色,並在造句、對仗方面見出功力。另外,造語淺近流暢,也是一大優點。其詩的缺點,是有時議論過多,過於散文化,形象性較差。

趙翼的文學著作有詩集53卷及《甌北詩話》。史學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記》、《陔余叢考》、《檐曝雜記》、《皇朝武功紀盛》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