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答崔宣城

《江上答崔宣城》是李白的一首文學作品,該作品創作於盛唐。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江上答崔宣城》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江上答崔宣城

太華三芙蓉,明星玉女峰(1)。

尋仙下西嶽,陶令忽相逢(2)。

問我將何事,湍波歷幾重?

貂裘非季子(3),鶴氅似王恭(4)。

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蹤(5)。

水流知入海,雲去或從龍。

樹繞蘆洲月(6),山鳴鵲鎮鍾(7)。

還期如可訪,台嶺蔭長松(8)。

作品注釋

唐時,宣州有宣城縣,隸江南西道。

(1)《一統志》:太華山,在陝西華陰縣南一十里,即西嶽也。以西有少華山,故此曰太華。《白虎通》云:西方太陰用事,萬物生華,故曰華山。是山削成四方,高五千仞,有芙蓉、明星、玉女三峰,蒼龍嶺、黑龍潭、白蓮池、日月崖及仙掌、石月之勝。

(2)陶令謂陶潛,潛嘗為彭澤令,以喻崔宣城。

(3)《戰國策》:李兌送蘇子黑貂之裘,黃金百鎰,蘇子得以為甲,西入於秦。季子,蘇秦字也。見《史記注》。

(4)《晉書》:王恭嘗披鶴氅裘,涉雪而行,孟昶窺見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5)燕台、郭隗,見二卷注。

(6)蘆洲,舊注指為樊口之蘆洲。琦按:鮑照《還都道中》詩:“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蘆洲。”是蘆洲當在南陵之下。若樊口之蘆洲,舊傳為伍子胥所渡處,其地乃在武昌,與南陵、宣城殊遠,恐未是。

(7)《元和郡縣誌》:鵲頭鎮,在宣州南陵縣西一百一十里,即春秋時,楚伐吳,敗於鵲岸是也。沿流八十里有鵲尾洲,吳時屯兵處。

(8)孫綽《游天台山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於層城。”又曰:“藉萋萋之纖草,蔭落落之長松。”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有《李太白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