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風穴寺

汝州風穴寺

風穴寺,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所轄的汝州市。始建於北魏,是我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風穴寺,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所轄汝州市東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峰巒秀拔,蒼柏疊翠,清泉側流,風景如畫;寶塔高聳,殿閣巍峨,碑碣林立,典雅古樸,具有江南園林風格。風穴寺始建於北魏,是我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寺東之山有大小風穴洞而得名。風穴山口,兩山夾道,萬木蔥蘢,流水潺潺。迤儷北行3華里,方能發現寺院,確有“深山藏古寺”“曲境通幽處”的詩情畫意。

風穴寺的雪景

悠久歷史

風穴寺始建於北魏,是我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寺東之山有大小風穴洞而得名。風穴寺,位於汝州市東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峰巒秀拔,蒼柏疊翠,清泉側流,風景如畫;寶塔高聳,殿閣巍峨,碑碣林立,典雅古樸,具有江南園林風格。
風穴山口,兩山夾道,萬木蔥籠,流水潺潺。迤邐北行3華里,方能發現寺院,確有“深山藏古寺”,“曲徑通幽處”的詩情畫意。寺院群山環抱,北有紫霄峰,側有紫雲峰、紗帽峰、香爐峰、石榴嘴峰等9條山脈逶迤相連,朝向寺院,有“九龍朝風穴,連台建古剎”之譽。寺內殿、閣、樓、台140餘間,依山就勢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多變多姿,集中秀麗。
寺內七祖塔,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高24.16米,為方形九層密檐式磚塔,塔身外輪廓呈拋物線,是全國迄今保存完好的6座唐塔之一。懸鐘閣,建於宋,內懸9999斤重的宋宣和七年(1125年)鑄造的大鐵鐘,為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中佛殿,為典型的金代建築,建於15米高的磚台上,飛檐挑角,似展翅欲飛,為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金代殿堂建築。毗盧殿,建於明成化的間,是一座琉璃殿,殿中一尊漢白玉石佛,為明永樂七年住地開封的周王所獻。另有觀音閣、三官殿、漣漪亭、接聖橋等明清建築,設計精巧,工藝上乘,造型玲瓏,美觀大方。
寺內碑碣林立,上自五代時後漢乾祐三年(950年)的《風穴千峰白雲禪院記》,下至宋、元、明、清碑刻,或記事,或賦詩,真、草、隸、篆,各體具備,其中不少是藝術珍品。此外,有珍珠簾、大慈泉、玩月台、升仙橋、翠風亭、銀屏風、吳公洞、望州亭等八大奇景,還有小龍門、石龍門、洗風尾、東山仙人靴、西山一尊佛、半雲巢、無心處等72小景。

風穴寺的塔林

寺院周圍有元、明、清各代寺塔84座,是河南省第二處較大塔林。風穴寺歷史悠久,不少文人墨客曾在這裡留下了珍貴的足跡。新中國成立後,該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現已對外開放,不少國際友人慕名而至。
旅遊資源

七祖塔
位於寺院中心,是一座高聳入雲的九層疊澀密檐式空心磚塔,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距今有1260多年的歷史。這座塔總高24.17米,塔剎由相輪十重、寶蓋及火焰紋構成,高大美觀,為紀念唐代著名和尚貞禪師所建。唐宣宗十三年(公元859年)四月,禪主道源來此主持重修寺院時,在塔內塑一尊釋迦牟尼佛像,又將舍利藏於佛心,此塔又名為七祖舍利塔。
七祖塔具有特殊的時代風格。塔基比較小,平面為方形,塔身從下向上由細漸粗,至中部又由粗漸細,遠遠望去,其外部輪廓似拋物線。猶如火焰升起,別具一格,是全國保存完整的唐塔中之佼佼者,具有很高的科學、文物各藝術價值,也是風穴寺的文物之最。該塔自創建以來,一千二百多年間,歷經風雨、雷電、地震撼搖,傲然屹立,顯示了我國古代建築師的聰明才智。
塔林
風穴寺的塔林分上、下兩處,原有一百一十五座,現存古塔83座,僅次於少林寺塔林,現為全國第三處大塔林。塔的形狀各不相同,有的是六角形,有的形如寶瓶為喇嘛式塔,有的用青磚壘築,還有的純屬一件大型石雕,形式多種多樣。
碑刻
風穴寺有歷代碑碣三百餘塊,多為寺內建築記事、捐款名單,也有名人繪畫題詠。書法有真、草、隸、篆,體裁有詩、詞、歌、賦。最為有名的為《大唐開元寺故禪師貞和尚瑤塔銘》、七祖塔上唐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刻寫的《佛頂尊勝陀羅尼幢》和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刻寫的“佛頂尊騰陀羅尼幢”和“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祥院記》立於五代後漢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八月十五日,龜趺圓首,雙龍蟠回,為寺中現存最古碑刻之一,對於研究中國佛教史頗有價值。
鐘樓原建於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歷代多有修葺,從寺院碑碣、《寺志》的記載可知,明代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和清代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重修過。但在一些斗拱結構上還明顯保存有宋代建築的風格特點。
鐘樓
鐘樓內有四根粗大的木柱,二丈四尺高,柱端架一橫樑,樑上懸掛一口鑄於北宋宣和七年的大鐵鐘,重達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傳說此鍾是用囤土升高法,逐漸將鍾升高至頂部,再將囤土去掉。宋代大鐵鐘流傳後世的已經很少了。這口大鐵鐘鑄造精緻,音律準確,聲音宏亮。因此汝州八景中就有“風穴鐘聲”。遊人多登臨鐘樓,憑欄眺望古剎景色,抒發情懷。

風穴寺龍泉

升仙橋
橋橫洞口,費長房見壺公於市,懸壺賣藥。因師事之得其術,歸其山中。一日,指竹枝化龍於橋上,乘而仙去,此與漢書所載略有不同,清代和尚釋行喜詩云:“翠微深處有神仙,跨鶴來參風穴禪。打破懸關歸去日,過橋拋卻悟真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