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吳公洞,又名鵝古洞。坐落在崇山峻岭中的將軍山巔。洞內平坦開闊,清泉汩汩;洞頂青松挺拔,古廟生輝;四周懸崖絕壁,古木參天。鎮坐雄關,四方敵情歷歷在目。難怪,想奪天下的李自成、吳三桂等都曾在此屯兵紮寨,這就是吳公洞的來歷。
歷史特點
1927年4月,國民黨反動派開始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中國到處一片白色恐怖。楊文林、陳泰垓領導下的蒙泉山區革命力量,不斷遭受羅效之的國民黨縣團防的捕殺。敵我在八里坡激戰之後,倖存的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迅即向軍事要塞吳公洞退守。
楊、陳二將帶部順利進駐山洞。清點人數,尚有周澤貴、楊多四、閻保衡、謝關之、譚進川、譚良才、閻偽川、周滿堂等80來人。悲慟之心難以言表。為防敵來襲,通往山洞的四道關口立即安排精兵強將把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沒過多久,賀龍同志就給他們捎來了這鼓舞人心的話。此話猶如強心劑,使同志們精神為之一振。他們用石灰水將這8個字端端正正寫在山洞上,非常耀眼醒目,在異常艱難的情況下,繼續開展革命活動。住在附岩寨旁的譚助文、譚上秋父子,嚮往革命,被吸收加入共產黨,並委以聯絡員之重任。
革命隊伍的不斷壯大,使住洞同志們精神更加抖擻。他們有時站立洞頂,遠望千里平原;有時席地而坐,觀賞八百奇峰。眼前是遍山楓葉紅,滿地野果香。江山如此多嬌,怎能讓國民黨反動派蹂躪!
已進深秋,革命志士的生存形勢更加嚴峻。蕭瑟秋風吹落下的酸棗兒、核桃等,是他們最好的充飢果腹之物,常吃得開懷大笑。
就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聯絡員那邊的寨子裡犬聲不斷,槍聲零亂。須臾就有西、北兩路守關人員來報:敵若干向山洞襲來,軍情十萬火急!弱旅尚不宜與強敵正面交鋒,這支革命隊伍遂往東南方實施戰略大轉移。
常青松下,附岩寨旁,共產黨員譚助文、譚上秋於這天夜裡英勇犧牲。
1949年深秋。人民解放軍斃敵若干於吳公洞。該洞重新回到共產黨、革命民眾手中。
如今的吳公洞,青松更青,楓葉更紅。
(選自《蒙泉湖》,閻滿堂根據譚良才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