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汗分泌異常是一種汗分泌有異與正常汗液分泌的病狀,由人體汗腺和一寫其他機體控制,也有可以是汗腺細胞異常.
相關介紹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主要由微血管病變及山梨醇旁路代謝增強以至山梨醇增多等所致。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由所累及的神經種類、部位、功能與程度決定。
1)對稱性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
常見症狀有肢體麻木、發涼或灼熱刺痛等感覺異常。是臨床最常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多隱匿發病,常在應激時或糖尿病開始治療時發病。它包括感覺神經病變和運動神經病變,可累及神經的小纖維也可累及大纖維(小纖維功能異常較早出現)。在糖尿病早期,以肢端無力、麻木不適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人可有兩側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障礙(痛覺過敏和觸覺減退)、踝反射減低,一般下肢比上肢重。有的病人呈亞臨床表現,無陽性體徵,僅見神經傳導速度減慢,表現為針刺樣或刀割樣痛,多在夜間加重。有時表現痛覺減退,檢查時發現四肢遠端對稱性手套或襪套型感覺異常,音叉震顫覺及位置覺減退或消失,肌萎縮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可同時存在。
2)非對稱性神經病變:
顱神經受累最少見。其它常見的有面神經麻痹,可累及一側或兩側,其病多急,表現為眼瞼下垂,眼肌麻痹等。
孤立的周圍神經損害:上肢臂叢神經、正中神經最常受累。其次有胸長神經、尺神經;下肢以閉孔神經、坐骨神經較多見。發病多突然,病人表現有相應神經支配肌肉無力、疼痛、麻木和肌萎縮。
3)植物神經病變: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病變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系統,也是糖尿病神經病變中最複雜的。它起病隱蔽,病人多無主訴,要靠細心詢問病史植物神經功能試驗來發現,其症狀易與其它疾病混淆。
★心血管系統:主要是血管運動反射受損害,常表現為休息時心動過速,一般心率可達90-100次/分,甚至可達130次/分;姿勢性低血壓:指由臥位改變為站立時收縮壓下降超過30mm/Hg,可有無力、頭暈、視力障礙、甚至暈厥等症狀。也有人無不適症狀;無痛性心肌梗死:由於植物神經損害,即使心肌缺血極嚴重而無心絞痛發作,無痛性心梗可見於42%的病人,可導致嚴重心律紊亂、心源性休克、心衰,甚至暴猝。
★腸系統:食管改變主要表現有食管及咽部吞咽時蠕動減少,食管下部括約肌張力減低。症狀有吞咽困難,胸骨後不適及燒心等;胃輕癱:可有食欲不振,上腹部脹滿,噁心、嘔吐等;膽囊張力低下:膽囊增大,收縮無力;便秘與腹瀉:由於慢性失水,糖尿病病人可有頑固便秘。但也有部分病人發生腹瀉,有時與便秘交替出現,大便不成形也可先乾後稀。
★尿生殖系統:無張力性膀胱,早期可無症狀,僅表現為排尿間隔增長,較晚逼尿肌受累,排尿時間延長,排尿時需更用力,以至出現尿不盡,滴瀝等現象,排空困難,殘餘尿增多,引起尿瀦留;性功能減低也是常見症狀,糖尿病是導致器質性陽痿的重要原因,為非糖尿病人的4-5倍。
★溫調節和出汗改變:表現為肢體過冷,受冷刺激時足、下肢感到刺痛。汗分泌異常:可出現足、腿以及軀幹下部出汗減少,而上半身出現多汗,甚至大汗淋漓。
4)混合性感覺運動性植物神經病變: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同時受累,出現功能障礙,是糖尿病神經病變最常見類型。以感覺障礙受累最重,下肢音叉覺減低,遠端淺感覺呈襪套樣減退。運動功能障礙最輕,僅有遠端肢體肌肉無力。下肢膝腱反射減低和踝反射喪失相當明顯。有時臨床運動障礙不明顯,而神經病理可見到相當明顯損害。
5)糖尿病性脊髓病:糖尿病性脊髓病少見,近年來有人作體感誘發電位等項觀察後,提出將糖尿病脊髓損害作為一獨立的神經併發症。主要表現為:
★脊髓性共濟失調:又稱糖尿病性假性脊髓癆。主要病變在脊髓後索,症狀酷似梅毒性脊髓癆,有雙側對稱性下肢深感覺異常,腳後跟有閃電樣痛,由於位置覺喪失,行走時步態不穩,二足分開,看著地面行走,舉腳高、著地重,自覺如踏棉花,黑暗處行走更難。當骶段後根損害後,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排尿無力淋漓不盡等。查體時下肢肌張力減退,深感覺喪失和腱反射消失,閉目難立征(Rombergsign)陽性。
★側索硬化綜合徵:側索損害表現有雙下肢無力,肌張力增高,痙攣性步態,腱發射亢進,並可引出錐體束征如Hoffmann征、Babinski征等,也有些病例並發感覺性周圍神經病變,可有遠端呈手套、襪套樣淺感覺減退。後索損害以深感覺障礙為主,音叉震動覺、位置覺或關節運動覺減退或喪失,產生不同程度的下肢共濟失調,肌張力和腱反射消失或減退,行走不穩,易於傾倒,尤以黑暗處行走更困難。病人站立時不能蹲下,坐位時不能自動起立。
★脊髓性肌萎縮和肌萎縮側索硬化綜合徵:糖尿病近端下肢運動性神經病變。有作者報告糖尿病性神經原性肌萎縮約有50%病人伴有錐體束征,多見於老年患者,表現為近端肌群無力和萎縮,並有進行性加重。
6)腦部病變:
糖尿病並發腦卒中與相同年齡組比較,高2-4倍,以缺血性腦血管病多見。臨床表現有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和多發性腦梗塞,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可發生偏癱、偏盲、失語、智力障礙、血管性痴呆、假性球麻痹及帕金森綜合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