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草莓地
百度名片《永遠的草莓地》,英文名《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是英國著名搖滾樂隊“披頭士”(The Beatles,也譯做“甲殼蟲”)成員約翰·溫斯頓·列儂(John Winston Lennon)1966年創作,並由布萊恩操作與《便士港》以兩個A面發行單曲。《永遠的草莓地》對於列儂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草莓地”是列儂年少時居住地附近的一個童子軍的活動場所,列儂的音樂啟蒙可以說就是產生在那裡的樂隊演奏中,這首歌便是懷念故鄉和童年生活的寫照。
歌曲歌詞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Let me take you down
?Cause I'm going to Strawberry Fields
Nothing is real
And nothing to get hung about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Living is easy with eyes closed
misunderstanding all you see
It's getting hard to be someone
But it all works out
It doesn't matter much to me
Let me take you down
?Cause I'm going to Strawberry Fields
Nothing is real
And nothing to get hung about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No one I think is in my tree
I mean it must be high or low
That is you can't, you know, tune in
But it's all right
That is I think it's not too bad
Let me take you down
?Cause I'm going to Strawberry Fields
Nothing is real
And nothing to get hung about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Always, no sometimes, think it's me
But you know I know when it's a dream
I think I know I mean a yes
But it's all wrong
That is I think I Disagree
Let me take you down
?Cause I'm going to Strawberry Fields
Nothing is real
And nothing to get hung about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讓我帶你走過
因為我要去草莓地
沒有什麼是真正的
並且沒有什麼需要牽掛
永遠的草莓地
生活很容易閉眼
所有你看到的誤區
它變得很難被人
但一切都解決了
不要緊,多給我
讓我帶你走過
因為我要去草莓田
沒有什麼是真正的
並沒有得到關於紅
永遠的草莓地
我認為沒有人在我的樹
我的意思是它必須是高還是低
這是你知道你不能調整它
但它的所有權利
這是我覺得這不是太糟糕
讓我帶你走過
因為我要去草莓地
沒有什麼是真正的
並且沒有什麼需要牽掛
永遠的草莓地
始終知道,有時覺得這就是我
但是你知道我知道什麼時候的一個夢
我認為一個“不”的意思是“是”
但是這一切都錯了
這是我認為我不同意
讓我帶你走過
因為我要去草莓地
沒有什麼是真正的
並沒有得到關於紅
永遠的草莓地
永遠的草莓地
永遠的草莓地
錄製時間:1966年11月24、28、29日;12月8、9、15、21、22日
單曲發行時間:1967年2月17日(英);1967年2月13日(美)
John:主唱;吉他;鋼琴;沙球
Paul:貝司;電子琴;邦戈鼓
George:吉他;Swordmandel(一種印度樂器);沙球;定音鼓
Ringo:鼓手
Mal Evans:小手鼓
John Hall:大提琴
Derek Simpson:大提琴
Norman Jones:大提琴
Tony Fisher:小號
Greg Bowen:小號
Derek Watkins:小號
Stanley Roderick:小號
*甲殼蟲在Parlophone的第十四張單曲唱片A面歌曲。(這張唱片是雙A面,另外一首歌是Penny Lane)
*John的作品。經歷了一系列事件後,甲殼蟲在1966年決定不再進行巡迴演出。他們當時與EMI的契約已經到期,沒有人強迫他們錄製歌曲。在這段休假時期內,John接受Richard Lester的邀請前往西德參加電影“How I Won the War”的拍攝。攝製組在9月前往西班牙的Carboneras拍攝,John的工作並不多,晚上尤其無聊,除了聊天、打牌和寫歌之外沒有其它娛樂。John就在這裡創作了“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拍攝期間,影片中扮演主角的Michael Crawford在西班牙與John住在一起。他回憶說,晚上John常常會彈吉他。一天,John一邊撥著吉他一邊唱著“"Strawberry Fields... 不,不對”。Crawford對他說:“John,很出色啊!”John不斷改變曲調,邊唱邊作曲。Crawford能親身經歷“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的創作過程,一直感到非常驕傲。
*回到倫敦後,甲殼蟲開始準備新專輯的錄製工作。John彈著民謠吉他,為George Martin演奏了他的新歌。Martin被迷住了。“就像魔法一樣,”他說。他認為John的聲音非常動人,而聽到John唱這首歌是一種榮幸。他後來很後悔當時沒有把John的演唱錄下來。“Anthology II”中收入了John回家後錄製的樣帶,歌詞還是“let me take you back”,而不是後來的“let me take you down”。
*甲殼蟲在1966年經歷了一連串危機,對John本人來說也是一段不確定的時期。結束巡迴演出後甲殼蟲是否能夠繼續?如果不做一名歌手,他還能做什麼?John正在尋找自己的身份。“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就在這種焦慮不安的情緒中誕生。歌曲題目中的草莓地是利物浦一家教會開辦的孤兒院,在John的Mimi姨媽家附近。John小時候常常和朋友一起到草莓地的院子裡玩,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John用草莓地作為歌名,企圖從童年的回憶中找到安慰。
*歌曲從疊句開始,歌手讓聽眾伴隨他進入“草莓地”,一個超越現實的永恆世界。在第一段主歌中,歌手懷念童年的單純:閉著眼睛生活很容易。但回憶來自成年人的視角,因此歌手清楚兒童對世界的認識並不準確。歌手試圖表達自己的迷惘和掙扎,同時竭力安慰自己一切都會得到解決。在第一段主歌里,他的思路仍然比較清晰。他感到成年之後越來越大的壓力,但告訴自己“一切都會解決”,並宣稱成年人的身份對他並不重要。
*第二段主歌的歌詞更為晦澀。1980年John接受《花花公子》採訪時說,他在這首歌中表明自己比別人都聰明。他舉出第二段的歌詞說,“我想沒有人和我在一棵樹上,我的意思是非高則低”的意思是,沒有人跟他同一水平,因此他不是超出常人許多,那么就只能是發瘋了。1980年的John已經接受了自己的與眾不同。但這句歌詞傳達出的並不是高人一等的傲慢,而是困惑中的John那種極端的孤獨和異化感。歌詞越來越鬆散——“就是說……你不能……你知道……調入……”歌手知道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但對此無能為力,只能告訴自己“這都沒關係,就是說,我覺得這不算太糟”。
*歌手在第三段主歌中繼續探索他與世界的隔閡,但是他發現很難用語言傳達自己的感受,不得不多次糾正自己的話。他想說“一直覺得這是我的問題”,但馬上改為“有時”覺得。他聲稱這一切都是一場夢,但當他企圖說明自己的想法,他似乎無法決定自己的態度:“我覺得我……不,我是說……啊,對……但是這都錯了……就是說我覺得我不同意”。
*歌手不同意、不願接受的是這個複雜而難以理解的世界,這個他無法輕鬆融入的世界。他企圖拒絕成年,希望童年的回憶能給他帶來安慰,但人們不可能拋棄自我意識,在認識到世界的複雜之後再用單純的眼光看待它。天真的時代已一去不返。歌手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法解決自己與世界之間的矛盾衝突。是在過去中尋找解脫,還是期待時間治癒一切?支離破碎的歌詞顯示,明確的解答並不存在。
*John和T.S. Eliot有些相似,希望自己的作品帶有口語風格,在這首歌中格外明顯。除了第一段主歌歌詞中的“you see”和“to me”以及疊句中的“fields”和“real”之外,歌詞帶有意識流風格,沒有明顯的韻腳,也沒有整齊的節奏。歌手似乎一邊聽著自己說出的話,一邊修改糾正甚至反駁自己的觀點,既像是自言自語,又仿佛與假想的觀眾對話。
*Anthology II中收入了11月24日錄製的版本,與最終結果相差很遠。歌詞的順序不同,配器也簡單得多,只有電子琴和後來的版本比較接近。根據Mark Lewisohn的說法,這個版本中還有Paul和George的伴唱,不知為什麼,George Martin在編輯Anthology II的版本時沒有收入伴唱的音軌。
*John顯然對結果並不滿意。28日和29日,他們重新開始錄製這首歌。29日的最終結果被標為最佳,在12月初進行編輯加工後,在12月9日製作了一個完整的版本,收入Anthology II。12月8日晚上,George Martin和錄音師Geoff Emerick參加Cliff Richard的電影“Finders Keepers”首映。技師Dave Harries臨時代替他們為甲殼蟲製作,聽到Martin和Emerick返回時匆匆溜出控制室。John和Martin討論後,決定為這首歌加上管弦樂伴奏。George Martin找來了三個大提琴手和四個小號手,為一周前的版本配樂,12月15日標為最佳的版本已經與當初的母帶大相逕庭了。
*於是甲殼蟲手中有了兩個版本的“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John究竟中意哪個版本呢?根據George Martin的回憶,John告訴Martin,他喜歡第一個版本的前一分鐘,以及第二個版本的其餘部分,並要求Martin把這兩部分拼在一起。Martin指出這兩個版本的音調和節奏都不一樣,很難放在一起。“你們能把它弄好,”John告訴他。Martin和Emerick在12月22日晚上來到錄音室,研究如何滿足John的願望。他們最終發現,把第一個版本的新混音版加快,並把第二個版本的新混音版放慢,兩個版本的音調和節奏奇蹟般地符合了。這樣,“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最終完成了。
*John後來表示,他對結果仍然不滿。1980年接受《花花公子》採訪時,John抨擊Paul有時潛意識裡要毀掉他的好歌,在抱怨Paul毀了他的“Across the Universe”之後,他又提起“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說歌曲錄製得很糟糕。也許他此時更偏愛白專時期那種簡潔樸素風格,但在Sgt Pepper的迷幻時期,“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已經是相當完美的作品了。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是甲殼蟲在“Sgt. Pepper”專輯階段錄製的第一首歌曲。這是甲殼蟲最複雜的歌曲之一,運用了四年來他們在錄音室里學會的大部分技巧。就像錄製“Revolver”專輯時那樣,John在甲殼蟲進入新高峰的專輯錄製工作開始時再次創作出一首定義整張專輯基調的歌曲,替整個樂隊的發展指出方向。甲殼蟲和George Martin原本計畫錄製一張以童年為主題的新專輯,而“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顯然只能是“Tomorrow Never Knows”那種壓軸的作品。令人震驚的是,當EMI迫使甲殼蟲將“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和“Penny Lane”作為單曲唱片搶先推出後,John再次提供了為新專輯壓軸的作品——“A Day in the Life”。除了那首Paul多年前創作的“When Im Sixty-Four”之外,“A Day in the Life”是“Sgt. Pepper”專輯中最早開始錄製的歌曲。
*John有時喜歡說一些稀奇古怪的話。在“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的結尾處,John心血來潮,錄入了一句與歌曲毫無關係的“cranberry sauce”(越橘醬),混音後在唱片中很難聽清。一些歌迷聲稱他說的是“I buried Paul”,作為Paul已經死亡的證據。(我當初總把這句話聽成“Im very poor”……)
*John後來說,這首歌和“Help!”是他兩首最真誠的歌曲。
*這首歌的宣傳片拍得很有超現實的風格,相當迷幻,雖然和歌詞含義關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