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青花
永宣是青花燒制的高峰期,是青花中的精品。永樂青花採用的顏料是進口的蘇麻離青,鄭和下西洋時帶回來的,它的成分中錳含量低,而鐵含量高,故色深翠凝重,釉面肥亮,釉色白中泛青,自然形成黑鐵斑。它胎體輕薄細膩,潔白悅目,釉內氣泡少,少數有氣泡和開片(關於開片在哥窯里詳細介紹),青花有暈散現象,斷面有絲綢光澤,元代和洪武瓷胎內的胡麻點狀小黑塊消失了。這一時期青花瓷的又一典型特徵就是青花結晶釉面略微下陷,手摸感覺明顯,這也是鑑別斷代的方法之一。
常見器形多種多樣,有玉壺春瓶(瓶口彎,頸細長,腹圓而飽滿),梅瓶(斂口極小,只能插進梅枝,故叫梅瓶,頸極短,腹深膨脹),雙系扁瓶(瓶腹圓而扁,和壁瓶類似),玉壺春執壺,深腹洗,大盤碗碟等。
創新器形有:僧帽壺(壺頂做成僧帽樣,下部像咖啡壺),天球瓶(和化學上的圓底燒瓶一個樣),抱月瓶(即扁腹綬帶葫蘆瓶,永樂青花中非常典型的一件器物,幾乎所有瓷器書上都有它的圖片),單面扁壺,雙系扁瓶等,受西亞影響明顯。
除了大件器物外底部均已施釉,這是時代特徵之一。盤類糙底一般色白而細,撫摸有如糯米粉的細砂感覺,有的細砂有小塊鐵斑,底足平削,有的釉底器底釉呈波浪紋。
構圖技法上一改洪武年間的大筆觸著色,而採用雙勾填色繪圖。就是每一筆都畫雙線,描畫好輪廓後再塗顏色。除了刻意模仿伊斯蘭風格的一些瓷器外,構圖不像元代那樣繁複飽滿,而趨向於疏朗。
比較精緻的是這次未展出的壓手杯。據《中國瓷器史》記載,壓手杯“敞口折腰,沙足滑底,底部有款,小篆書”,但沒有附圖片。
永樂制瓷一般無款,有款的就是雙行隸書“永樂年制”或“大明永樂年制”
展出器物
因個人不喜歡青花,沒有過多記錄① 青花地刻白雲龍紋梅瓶
該器物最大的特色就是以青花為底,非常罕見。
梅瓶是宋元時興起的器型,口窄小,只能插進梅枝,故稱梅瓶;頸非常短小,可以說沒有,腹長而圓。
雲龍紋在明代是很常見的官窯紋飾,明代起對龍紋使用有嚴格規定。皇室專用龍紋龍必五爪,貴族大臣至多可用三爪或四爪紋。紋樣就是龍間飾朵雲紋,很有意思的是祥雲一般畫14朵,原因不詳。
刻白就說明龍和雲都是白的,這和傳統器物的顏色正好是相反的。
② 青花梵文勺:
白地,青字,體型碩大,製作精美。文字在勺面和勺柄上,橫向轉圈排列,中間有一個字特別大,勺背印有散點式蓮花。頭一次見到這么大的瓷製勺,很新鮮。首博沒寫他的用途,我猜既然有梵文和蓮花,法器的可能性大。
③ 影青刻海浪青花龍罐
影青就是青白釉,介於青釉和白釉之間的一種釉色。我見過的瓷器中足壁裝飾海浪紋的比較少,還是祥雲多一些。
④ 青花纏枝蓮紋罐
纏枝蓮是最典型的器物中心或內壁口的青花紋飾,肩部的雲紋稱雲肩紋。
⑤ 器物名沒有記,非常小的一隻碗,雖說碗底加了反射鏡,還是沒能看清碗底的一把蓮紋。
⑥ 侈口碗
應該就是敞口碗,碗壁不是內收的,裝飾回字紋。
⑦ 青花雙桃紋盤
內壁飾纏枝芍藥,中心繪折枝雙桃;外壁繪折枝櫻桃,荔枝,葡萄,柿子,石榴,枇杷,花果共存,打破了自然時空的界限,這也是永樂年間獨創。
⑧ 有一件器物上出現了寶相花紋,查了一下資料,又是佛教圖案,喻指超凡脫俗,至純至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