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泉

永寧泉

永寧泉,揚州沐浴業的老字號之一,位於老城區三義閣68號。是設有共和廳及內雅、外雅、普通間、大暖房等6間180餘張炕位的大浴池。

常到澡堂沐浴是揚州市民的傳統習慣,老城區中心約半華里方圓就有 8 家浴室,至今格局猶存。位於三義閣的“永寧泉”浴室,是揚州沐浴業的老字號之一。
揚州永寧泉浴室
 “永寧泉”的老闆姓楊,解放前買下三義閣十多間房產後,擴建原永寧泉浴室。客座設有共和廳及內雅、外雅、普通間、大暖房等 6 間 180 余張炕位。以共和廳為最好,有近 20 張炕位和小掛衣櫥,服務極為周到,專為市內名流服務。如當時的江都縣縣長、商業公會會長及謝馥春香粉店、大福布莊、天倫布店的老闆等一些商家大賈均常來光顧。普通間是短炕,只坐不躺,一些普通市民及三輪車夫、搬運工人等常來泡上一把,澡資只有 6 - 8 分,屬大眾化消費。
“永寧泉”的浴池全部用白礬石打磨後建造,總面積約占堂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分頭池、二池和暖池。三個池共可容水 7 噸,高度約至站立者的肚臍。池外還有間過渡地的涼池,供淋浴、擦背、剃頭之用,浴客可以在此稍事休息後,再次入池洗浴。另有洋盆 8 只。專供高檔間貴賓使用。
“永寧泉”雖然位於偏街僻巷,但每天只要將掛在門口的腰圓形燈籠點亮,來洗澡的人就絡繹不絕,多誇讚其因為池子玲瓏聚氣,溫馨怡人,最受老浴客鍾情喜愛的乃是那大鐵鍋燒出來的水暖氣圓。永寧泉的爐膛、煙道俗稱“地龍”,彎曲有九道。爐間水燒開後,直接進入頭池,故水十分燙熱。頭池與二池相通,再流入三池即暖池內。煙道不是直接伸入天空,而是通過暖池、涼池的地下再進入七彎八繞的通道,這樣熱能充分利用,故澡客走在池子白礬石磚真上,毫不覺涼而反有暖意。爐火燒到一定程式時,頭池近沸,而二池、三池也升溫保熱,水氣均勻蒸發瀰漫水池,霧氣騰騰。;這就是老浴客最欣賞的“水暖氣圓”。喜歡焐、喜歡悶的在裝有木柵欄的頭池、二池洗燙,有的則躺在暖池上稍憩,等焐出一身汗後,再找一名擦背工舒服地擦上一把,然後在淋蓬頭下盡情沖洗淋透,真是舒筋活血,通體舒暢。
池內有石刻對聯“身離曲水精神爽,步上瑤池氣象新”和“滌垢”橫額石刻,均是名家手跡,也是浴池情況的真實寫照。正如詩人王鴻在《老揚州》書中敘述的那樣:“老主顧進了浴池,大多先到頭池邊坐下,用毛巾沾一沾頭池裡滾熱的水,開始小心翼翼地揉搓有腳氣病的腳丫,慢慢享受‘洞房花燭夜不如開水燙腳丫'的滋味。頭池上面蓋著粗木條製成的欄架,浴客可以躺在上面享受池裡涌涌而上的熱浪,有點像洗桑拿的味道,大池裡的水熱而不燙,可以將整個身子泡在水裡,這是真正的水包皮了。”他還盛讚了浴室的一位老修腳師傅為他治好了腳病,認為揚州修腳刀堪稱一絕,為外地所不及。
到了 40 年代中期,“永寧泉”老闆病故,家中人力單薄。老闆的遺孀將店內資產折價賣給職工,由孔繁如、焦文富等人湊成十股,集體自主經營,老闆娘按期向股東收取房租。股東按比例投入硬生材及大型維修費用,年底也按比例分紅;其餘毛巾、茶葉等軟生材及小型維修,由所在堂口、池口同仁分攤。每個人均無固定工資,採取按比例拆賬分成的辦法。這樣,大家的積極性提高了,希望多接待客人多分錢,因而服務十分熱情。浴客一進門,堂口服務員都爭著安排座位、叉衣、刷帽,送上專制的草鞋,泡好香茶。如遇年齡稍大、腿腳不便的,服務員專人攙扶,送入池內,交給池口,這叫“跟池”。擦背工人主動詢問要不要擦一把,操作起來十分認真。同時,還兼做給浴客剃光頭服務,不僅手輕,剃的也乾淨;剃完了還要用棉花拖一下,告訴客人一絲髮絮都沒有留住,客人十分高興。洗完澡上來後,服務員立即用熱毛巾為你揩遍全身,請你躺下休息,同時送上香茶。如你閉目養神,直至呼呼大睡,服務員為你輕輕蓋上大毛巾;等你睡醒了,再遞上一個熱毛巾把子,為茶杯加上熱水,這全方位的服務,使顧客感到是一種真正的享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