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

永安城為州治所在,是一座繁華堅固的中型城市。攻克這座城市後,洪秀全一家於十月一日進駐原知州衙門。城中一些富豪人家被抄家,抄家所得被納入“聖庫”,以資軍用。但總的來說,太平軍的紀律是相當不錯的。在永安城裡,太平天國建立起了自己的一整套制度,被歷史學家稱之為“永安建制”。

建制簡介

基本解釋

1851年9月太平軍攻克廣西永安(今蒙山)後,相繼建立各項制度。確定官制,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頒行天曆,廢除清朝紀年;頒布“三諭:《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諭救一切天生天養中國人民諭》;嚴禁私藏金銀財物;令人民蓄髮;刊行官方文書;肅奸,殺周錫能。永安建制,初步確立了天國的各項體制。太平天國初具建國規模。

詞語分開解釋:

永安: 1.長久穩固。 2.永遠安定;永遠安寧。

建制: 機關、軍隊的組織編制和行政區劃等制度的總稱。

事件經過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義後,正式向清王朝宣戰。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為太平軍。

事件經過圖事件經過圖

八月二十日,太平軍在廣西平南官村一帶大敗清軍向榮部,取得自金田起義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先是,七月十五日,太平軍與清軍在紫荊山西之雙髻山作戰不利,被迫突圍。十九日,洪秀全於茶地下詔,要求全國團結一致,克服困難,楊秀清負責全軍的軍事指揮,經過一系列整頓,太平軍戰鬥力大為加強。

八月十六日中秋之夜,太平軍分三路自新墟出發,經五峒山東至平南縣之思旺、官村一帶,清軍副都統烏蘭泰部縱火焚掠新墟,提督向榮率部尾追,於二十日也到達官村,紮營數十座。太平官在馮雲山、蕭朝貴等率領下,乘敵立足未穩,突襲劫營,大獲全勝,陣斬千總楊成貴,繳獲大批軍火、器械、糧草、服裝等軍用物資。向榮部全軍崩潰,只得收拾殘兵,退入平南縣城這一年冬天,太平軍在(今蒙山縣)進行了一系列政權建設,史稱“永安建制”。

先是,該年閏八月初一日,太平軍攻克永安城,這是為太平軍自金田起義以來占領的第一座城市,初七日,洪秀全進入永安。十月二十五日,洪秀全下詔,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列一等;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列二等;石達開為翼王,列三等。西王以下皆受東王節制。凡事有功將士都晉封官職。十二月十四日正式頒行天曆,廢清朝紀年,以金田起義之年為太平天國辛開元年,本年為壬子二年。規定一年為三百六十六日,單月三十一日、雙月三十日,立春、清明、芒種、立秋、寒露、大雪六節氣為十六日,其餘十八節氣皆十五日。仍以乾支紀年,但將地支中“醜”改為“好”、“卯”改為“榮”、“亥”改為“開”。又頒布規定了一整套嚴格的尊卑等級和煩瑣的禮儀制度。

另外,洪秀全還多次詔令全軍不得私藏所獲財帛等物,一切戰利品都要上交天朝聖庫,違令者治罪;不得違反十款天條;命太平天國將士蓄髮;刊刻頒行太平天國官方文書等等。“

與此同時,鹹豐元年至四年(1851-1854),河南、安徽等地捻軍紛紛舉行起義,並逐漸匯合在一起,號稱“捻軍”,成為太平天國以外另一支強大的反清力量。

洪秀全知道,既然舉起了反清的義旗,就要建立一個和清朝不一樣的王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讓弟兄姊妹都能享受天倫之樂。可以說,洪秀全的出發點是好的,可他怎么也想不到十幾年後,跟隨他的天國將士,竟然沒有一個有好下場,正應了那句話:勝者王侯敗者寇。

基本內容

1851年3月,洪秀全在廣西武宣東鄉稱天王,9月太平軍攻克廣西永安州(今蒙山)後,整頓建制,相繼建立下列軍政制度:

(1)修改曆法,制訂天曆

(2)令人民蓄髮(參見辮子)

(3)建立聖庫制度,財產統一管理

(4)確定官制(參見太平天國兵制)

(5)論功行賞,分封五軍主將為王

以下是永安封王表;

東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

永安建制永安建制

注;西、南、北、翼四王俱受東王節制。

太平軍駐留廣西永安期間,太平天國進行的軍政建設。金田起義後,太平軍於1851年9月25日攻克廣西永安州,進行了軍事、 政治等方面的一系列整頓和建設,主要包括整頓軍紀、分封諸王 、頒行《天曆》、規定禮制等。

又封秦日綱為天官丞相,胡以晃為春官丞相,其餘有功將士均晉升官職。又確立了官制,其官級是軍師,丞相、檢點、指揮、將軍、總制、監軍、軍帥、師帥、旅帥、卒長和兩司馬,共12級。

1852年又頒布了“天曆”,刻印了許多書籍,強調了軍隊的組織紀律,加強了對起義者教育。

帝國

建制一

在這裡,太平天國頒布了由馮雲山在三年前就制定好的一部《太平天曆》,這部曆法中西結合,定一年為三百六十六天,分為十二個月和為期七天的禮拜,還保留了傳統的二十四節氣。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太平天國在這裡建立起了自己的一整套官僚制度。

洪天王年僅兩歲的兒子洪天貴福被封為“幼主”,稱“萬歲”,以後的兒子則一律稱為“殿下千歲”,女兒們稱為“金”。軍中高級將領稱作“大人”;中級軍官到兵頭將尾的兩司馬,被統統稱為“善人”;其子女,男的被稱為“公子”、“將子”,女兒被稱作“玉”、“雪”;女將領被稱為“貞人”。各級頭目的妻子被稱作“貴”,並根據丈夫的具體職銜細分為“貴嬪”、“貴姒”、“貴姬”、“貴嬙”不等。

洪秀全為“天王”,稱“萬歲”;楊秀清為“東王”,稱“九千歲”(沒錯,就是和明朝著名宦官魏忠賢一樣的歲數);蕭朝貴為“西王”,稱“八千歲”;馮雲山為“南王”,稱“七千歲”;韋昌輝為“北王”,稱“六千歲”;石達開為“翼王”,稱“五千歲”。以東王節制諸王,其他各人或稱軍師,或稱丞相等。為了避洋上帝“爺火華”的諱,所有的王都不能稱“王爺”,洪秀全自己也以身作則,不稱“帝”、“聖”、“上”等,僅稱“主”。

從這些森嚴的等級制度我們可以看到,號稱“天下多男兒,皆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儘是姊妹之群”的太平天國,也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平”。

太平軍的軍制,是知識分子馮雲山借鑑《周禮》設計出來的,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五“伍”設兩司馬;四個兩司馬編制設一卒長管轄……依次五五進位,再往上則是旅帥、師帥、軍帥。一軍轄五師,理論上有一萬三千一百五十五人。但楊秀清、蕭朝貴這兩個“不識得多字墨”老粗對此頗不以為然,認為這一軍制並不實用,馮雲山純粹是在賣弄學問。

太平軍在永安沒有站住腳。雖然他們此時已有兩萬多人的實力,但清軍迅速趕來,到一八五一年底已集結了四萬六千人。十二月十日,號稱敢戰的清軍猛將廣州副都統烏蘭泰,猛攻永州外圍防線的要點水竇村,當時還未被封為西王的蕭朝貴身負重傷,村子失陷,整個防線陷入被動。兩天后,傷勢惡化的蕭朝貴被封為“八千歲”,一周后,洪秀全下詔封“五王”,這時候蕭朝貴才成為“西王”。因為這場重傷,原本平起平坐的楊秀清、蕭朝貴兩人涇渭立分,形成了楊秀清一人獨大,以東王身份節制諸王的局面。

次年四月五日夜至次日拂曉間,太平軍自清軍防守薄弱的永安東南突圍,清軍追擊中伏,烏蘭泰中炮戰死,另有四名總兵陣亡,損失慘重。

自永安突圍後,太平軍北上直撲省城桂林。海盜出身的羅大綱是太平軍初起時難得的具有豐富軍事經驗的將領,他派出數百人身穿清軍號衣,冒充向榮部隊,企圖混入桂林奪城。可湊巧的是,向榮本人剛率一支部隊進城,計謀被識破了,桂林奇襲戰打成了攻堅戰。

太平軍圍攻桂林城三十三天之久,見城池難以攻克,遂掉頭他去,擬穿過靈渠,自灕江水系進入湘江水系。這條路還是秦始皇南征百越時開闢的,距今已有兩千多年。唐朝黃巢北上爭天下時,就是走的這條路。而此刻,洪秀全也步上了黃巢的後塵,走上這條不歸之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無怪乎後人要感慨萬千。

在廣西最北端的全州城下,太平軍卻遭受了一次極其偶然而又影響深遠的的損失。五月二十四日,太平軍前鋒抵達全州城下,見城池堅固,遂準備繞城而過。然而全州城頭的清軍卻惹是生非,一名炮手望見對方行軍序列里有一頂裝飾華麗的轎子,頗感手癢,鬼使神差地瞄準它放了一炮。這一炮打得出奇的準,轎子被擊毀,裡面的人也滾落出來,看起來似乎受了重傷。

建制二

接下來,正在繞越城池的太平軍紛紛停下腳步,開始惡狠狠地強攻全州城。尾隨太平軍的清軍鑒於永安城下之慘敗,不敢進軍,即便是全州知府寫血書求援,也沒人理睬。六月二日,全州城破,太平軍一反常態的屠城兩天,只有少數人逃脫。

這位坐轎子的,正是天王的摯友,創建太平天國的元勛南王馮雲山,這支軍隊中的大部分中級以上軍官,都是由他發展入會的。這樣的人物,怎么能用炮打他?

全州之戰,牽住了太平軍的猛進的步伐。為甩開追兵,他們未加休整便繼續上路,由於疲憊和大意,居然沒有向前方派出偵查分隊。

六月五日,太平軍繼續沿水路兩路向湖南進發,進抵離全州城北僅十來里地的蓑衣渡,在這裡遭到清朝候補知府江忠源的奇襲。

今天,人人都知道曾國藩,然而卻少有人還記得住這個江忠源——早早的戰死,注定他只能成為浩瀚青史中的一顆流星。

江忠源,湖南新寧人,比洪秀全大兩歲。早年頗無賴,在北京拜會同鄉先達曾國藩,老曾竟老實不客氣地讓門房去告訴江先生:“主人敬謝客,客新寧無賴秀才,平生工喝雉耳,主人不暇與若輩游也。”所謂“喝雉”者,賭博也——譯成白話就是“我家主人不想見你這種只會賭博耍無賴的傢伙”。江先生大怒道,事誠有之,然而“天下豈有拒人改過曾國藩邪”?門房回報,曾驚起,親迎入,甚為禮敬。江先生談笑中聲震屋瓦,揮顧間茶盞落地,一派豪傑派頭。事後,曾國藩評價稱“平生未見如此人”,並斷論“此人雖名滿天下,然當以節烈死”。

然而江先生所作所為,還有更讓時人拍案的。陝西鄒舉人,和江先生一同進京應考的鄧老師,兩個人同時肺病發作,大口嘔血,又窮得請不起僕人,多虧得江先生親自“量水稱藥,數月不少懈”。鄒舉人苦撐數月,終於還是死掉了。江先生自掏腰包,為素昧平生的鄒舉人治喪,並打發其族人護送靈柩回陝西。而他自己,則親自護送鄧老師,想回湖南故鄉。可走到半路,鄧老師也死掉了,江忠源是扛著一口大棺材回到老家的。這還沒完,過幾年,他又有一位同鄉曾春田在京城亡故,還是由他千里迢迢護送回湖南老家。那年頭,交通不像如今這般發達,數千里地,得走上小半年,何況還帶著這么大口棺材!莫說湖南同鄉冠蓋滿京華,當時有誰能顧及得到這些落魄潦倒客死異鄉的倒霉鬼?也只有這個江忠源肯挺身而出,因此“當是時,公之義聲已震京師矣”。當時有人寫打油詩道是:“代送靈柩江岷樵,包寫輓聯曾滌生。”前者說的是江忠源,後者說的是曾國藩——不過剃頭先生是因為給活人寫輓聯被揭穿而出名的。

道光二十八年,江忠源在家鄉新寧開辦團練,鎮壓當地瑤民起義有功,遷升浙江秀水知縣。太平天國起事前,他恰好因父喪在籍,遂就地募兵數百人,稱為“楚勇”,入廣西助剿太平軍,隸屬於烏蘭泰部。這是湖南地方團練升格為正規部隊之始。

蓑衣渡地處湘桂之交,重巒疊嶂,地形複雜。湘江在此急轉東向,西岸有沙灘突出於河面,渡口處河床狹窄,寬僅百餘米,水淺而流急。由於太平軍在全州耽擱了十天,江忠源部得以搶先趕到,並且有了充分的時間設定陷阱。

江忠源軍砍伐竹木,打樁堵塞河道,並用大鐵釘將這些木樁牢牢固定,使船隻無法通過。然後,他將自己的人馬埋伏在河西的叢林中,靜候太平軍出現。

六月五日,太平軍差不多是後隊剛出全州城,前鋒就到了蓑衣渡。第一批船隊駛過淺灘,才轉過河曲就迎頭撞上江忠源的木樁,並遭到清軍炮火攻擊。因水流太急,後隊停不住船,又紛紛撞上前面的戰艦,大小船隻擠在一起,一片混亂。虧得江忠源手裡兵力不強,太平軍主力得以棄船向湘江東岸突圍衝出。但即便是這樣,損失也相當大,約有一萬人戰死,三百多艘船隻被焚毀或俘虜。已受重傷的南王馮雲山,在這次襲擊中因傷勢加重而死,他的死,給太平天國的前途埋下了隱憂。

建制三

蓑衣渡之戰標示著,在太平軍前進的道路上,最大的敵人已不再是清朝的正規軍,而是迅速崛起的地方團練中的佼佼者。

受到重創的太平軍自湘江東岸的陸路進入湖南,攻克永州,隨即又於六月十二日攻克道州,在這裡休整了一個半月,才得以重振旗鼓。

九月十二日,西王蕭朝貴與林鳳翔、李開芳率前鋒部隊直抵湘北重鎮長沙,立刻開始攻城。然而,六天后的九月十七日,他在指揮攻城時,被城頭上一名狙擊手發現,中彈身亡。十月初,洪秀全親率全軍趕到長沙城下,但此時守城的清軍也增加到四五萬人,而且軍備物資充足。

守長沙的是已經因“吏治廢弛”而被撤職的湖南巡撫駱炳章。他是洪秀全的花縣老鄉,一八三二年的進士,當時的廣東考生第一名。由於年前對路過的欽差大臣賽尚阿供奉不周,所以背了個“吏治廢弛”的罪名而被撤職,還沒來得及走人,就碰上了太平軍圍城,只得留下來擔任城防司令,待新任巡撫張亮基到來後,駱前巡撫退而擔任不倫不類的“長沙防禦協調使”。這次激烈的長沙攻守戰充分證明,駱炳章這條“吏治廢弛”的罪名似乎相當的不成立。

太平軍入湘後,新招募了一大批礦工,掌握了新戰法,開始嘗試以爆破攻城。太平軍先後三次轟塌城垣,但因城中防禦得法,始終未能攻克,這場攻守戰持續了八十一天,以太平軍的撤圍北上告終。

長沙解圍後,張亮基在湖南大辦團練,請了位一直考不中進士的老舉人給他幫忙。這位舉人先生精明強幹,唯獨脾氣不大好,所幸當時天下大亂,當政者用人唯才,倒也不十分計較他的壞脾氣。張亮基不久升總督,駱炳章重回湖南,更加倚重這位舉人先生,手下來請他作批示,他竟然悍然道:“問季高先生。”故當時稱湖南有“兩巡撫”。再往後來,這位舉人先生因為脾氣太壞,竟在大庭廣眾之下罵一位從二品的總兵大人是“王八蛋”,兩人鬧翻——舉人檢舉總兵貪贓有據,總兵告發舉人劣幕把持,兩家都把官司通了天。最後舉人的後台更硬一些,朝廷處理的結果是:總兵大人革職監管,舉人先生辭職另謀高就。總兵先生的後半生,偃武修文,把兒子培養成了晚清大學者;而舉人先生失業後,投筆從戎,自領一軍戰浙江,撫甘陝,最後從外人手中收復新疆,種了三千里楊柳,引得春風度玉關。

那句著名的“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的評價,就是在這一案里,由舉人的哥們兒花了三千兩銀子買來的——讀完這個,再瞅瞅新疆那么一大塊地方,您倒是說說,這錢花得值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