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茶園

它適合南京人“早上皮包水”的習慣,以麻油煮乾絲和黃橋燒餅為主,佐以一杯清茶,一面品嘗茶點,一面聊天敘舊。 他們多從南門或水西門進城,順三山街及陡門橋,必經“春和茶園”,所以生意一天比一天興旺。 從此“永和園”的聲譽日增,凡是節、假日,或外地來寧者都要到永和園去品嘗一下,以飽口福。

“永和茶園”是繼承“春和茶館”的傳統風味而興旺發達起米的。“春和茶館”始創於前清光緒年末年,有位蘇北人何某在開州路彩霞街口開辦一家“春和茶館”,專售早茶和早點。它適合南京人“早上皮包水”的習慣,以麻油煮乾絲和黃橋燒餅為主,佐以一杯清茶,一面品嘗茶點,一面聊天敘舊。價廉物美,頗受歡迎。當時陡門橋,三山街黑廊大街一帶,是手工業集散中心,商業有批發和零售。四鄉八鎮的農民來南京出售土產後,總要買點家用物品。他們多從南門或水西門進城,順三山街及陡門橋,必經“春和茶園”,所以生意一天比一天興旺。後來又增加單面、肉麵,魚面等適合普通市民的口味,成為頗受顧客歡迎的大眾化平民茶館。但是在民國初年的一次兵亂中被迫關歇了。
抗戰以後,在夫子廟貢院西街“大富貴”的對門,由蘇北沈某(與春和園何姓是同鄉)繼承“春和園”的傳統風格,開辦“永和茶園”。這是一座舊式兩進兩號門面的平房,經營品種仍以做茶和麻油煮千絲,蔥油酥燒餅,糖油酥燒餅為主。在單面、魚面、肉麵外,添增熏魚、鱔魚、刀魚面及肉絲、蝦腰、燒鴨等煮麵。小籠包餃是由對面“大富貴”送來供應,每天分早市和下午兩次。保持價錢不貴,質量不差,依然美味可口,受人賞識。有的客人還自備五仁、玫瑰、桂花黑芝麻、白糖等餡子,加工各色酥燒餅,用以招待親朋。這比上大茶館另有一番滋味。從此“永和園”的聲譽日增,凡是節、假日,或外地來寧者都要到永和園去品嘗一下,以飽口福。
抗日勝利後,南京城又多了“重慶客”。茶園的座位已是供不應求,“永和園”為擴大業務,由貢院西街遷到“奇芳閣”對面,背靠秦淮河,店堂門面也有新裝點,經營品種除千絲,燒餅外,又自作小籠包子,三丁包子,千層油糕、乾菜包,火腿燒賣等,還有應時蟹黃包,雜色點心等,以後還有炒菜和滷菜佐酒,顧客的對象也逐步由小市民升級到中上層人士,並精置雅室、小包廂,店譽業務則更上一層樓。
解放後,永和遷到“雪園”舊址,門麵店堂布置一新,樓上樓下,朱梁畫棟,窗明几淨,舒適宜人。牆上懸有“黃山雲海”,“三峽風光”等名家山水畫,以及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摟”、杜牧“霜葉紅於二月花”等詩句掛聯,均出於書法名家之手,更顯出清雅幽靜。現在除去本地人,還吸引著闊別多年的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他們來到“永和茶園”,品嘗家鄉風味的雨花茶和各色乾絲,包餃等維揚名點,回憶起童年的往事,六朝金粉的遺蹟,禁不住思潮萬千,勾起思念鄉土之情,無不感慨系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