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凝堡遺址

永凝堡遺址

永凝堡遺址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城東北5公里永凝堡村,出土的隨葬品主要是銅器、陶器、玉石器、骨、蚌貝器等。青銅器800餘件,陶器43件。依據對墓葬形制及隨葬器物的組合、形制、紋飾的分忻,這批墓葬的年代當為西周,可大致分為早、中、晚三期。洪洞坊堆——永凝堡遺址位於該縣中部,涉及坊堆遺址、永凝堡遺址、北秦南遺址、南秦遺址等地,面積約78萬平方米。

基本信息

簡介

永凝堡遺址出土的陶壺永凝堡遺址出土的陶壺
永凝堡遺址在山西省洪洞縣城關鎮永凝堡村。經發掘,出土了商晚周初的陶器、玉器、骨器、銅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出土了一塊帶字的甲骨,確認為商周時期的遺址。195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審定並公布坊堆商周遺址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5年,經山西省人民政府審定並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凝堡遺址考古發掘解決了洪洞史前的歷史疑問,解決了商周時期的分界與古楊國建國的問題。

遺址發掘

永凝堡遺址出土的陶豆永凝堡遺址出土的陶豆
1957年3月,該村村民取土時發現了重要銅器300餘件,其中在一件鼎器內壁有銘文2行8字:“□□乍(作)父丁寶鼎□□”。簋一器內底有銘文:“乍(作)永商彝毆。”從器物形制和紋飾來看,該墓及其所出青銅器當屬西周早期。1980年6月及10月,考古工作者對永凝堡進行考古鑽探、發掘。鑽探面積13000平方米,共發現灰坑20個,墓葬56座。有22座墓經過發掘清理。這些墓多為西周時期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
出土的隨葬品主要是銅器、陶器、玉石器、骨、蚌貝器等。青銅器800餘件,陶器43件。依據對墓葬形制及隨葬器物的組合、形制、紋飾的分忻,這批墓葬的年代當為西周,可大致分為早、中、晚三期。其文化特徵與天馬--曲村遺址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存完全一致。
20世紀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洪洞坊堆村和永凝堡村發掘西周文化遺址時,清理墓葬68座、灰坑2座,出土有銅器、陶器及卜骨等。出土的牛左肩胛骨甲骨文,是我國首次發現的西周甲骨文,改變了以往學者以為只有商代才有甲骨文的定論。有學者認為,該地為兩周時期古楊國所在,並與晉國及周王室關係密切,是研究晉文化、晉國歷史非常重要的地域之一。

遺址保護

永凝堡遺址保護永凝堡遺址保護
近年來坊堆—永凝堡遺址的破壞和盜墓現象十分嚴重,保護壓力巨大,迫切需要搞清楚整個遺址的分布範圍、文化內涵及其歷史地位,以便為該遺址的有效保護、合理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眾考古研究部的工作人員為該遺址的考古綜合調查工作已籌備半年多,他們向全國公開招募多學科合作對象,並從中優選了十餘名適合本次調查工作的人員,分別涉及古環境、古氣候、古水文、測繪學、民族學、民俗學、歷史地理學、攝影攝像等研究方向。2015年12月,考古人員在洪洞坊堆-永凝堡遺址進行斷面清理,為遺址的保護做好基礎研究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