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村委會隸屬滄源縣勐董鎮,地處勐董鎮東邊,距
勐董鎮政府所在地7.5公里,到勐董鎮的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滄源縣城7公里。東與單甲鄉接壤,南與芒擺村相連,西與白塔社區相望,北與帕良村毗鄰。轄5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21戶,有鄉村人口1341人,其中農業人口1341人,勞動力67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12人。全村國土面積17.15平方公里,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22℃,年降水量17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5513畝,人均耕地3.84畝,林地14693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9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98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153畝(其中:田960畝,地4193畝),人均耕地3.84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469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33畝,其中:茶園面積428畝,其中可採摘面積428畝,種植甘蔗1930畝;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260畝,其他面積5335.5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21戶通自來水。有321戶通電,有4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1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2.77%和98.1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2戶(分別占總數的54.2%和19.31%)。
該村到勐董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公里,建未有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農用車0輛,拖拉機50輛,機車5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30畝,有效灌溉率為19.8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有11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2.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0.2萬元,占總收入的71.09%;畜牧業收入38.96萬元,占總收入的7.9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93頭,肉牛48頭,雞1100隻);漁業收入2.57萬元,占總收入的0.52%;林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5.68%;第二、三產業收入57.87萬元,占總收入的11.75%;工資性收入52.7萬元,占總收入的1.07%。農民人均純收入299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2.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4人(占勞動力的22.95%),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15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核桃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38.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8.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茶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21戶,共鄉村人口1341人,其中男性682人,女性659人。其中農業人口1341人,勞動力671人。該村以佤族為主(是漢族、佤族混居地),其中漢族9人,佤族1332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人,占人口總數的0.2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41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92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勐董鎮衛生院和滄源縣人民醫院,該村距離勐董鎮衛生院9公里,距離滄源縣人民醫院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1戶,占農戶總數的2.31%。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5666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265人,距離永和中學10公里。目前整個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65人,其中小學生185人,中學生80人。全村只建有圖書室1個,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非常枯燥。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道路交通困難;2.民眾住房難;3.民眾看病難;4.人畜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發展甘蔗產業為主;2.發展高優茶葉種植;3.發展泡核桃種植;4.發展竹子種植;5.發展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