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水雷指放置於水中的針對艦艇或潛艇的爆炸裝置。與深水炸彈不同的是,水雷是預先施放於水中,由艦艇靠近或接觸而引發的,這一點類似於地雷。水雷在進攻中可以封鎖敵方港口或航道,限制敵方艦艇的行動;在防禦中則可以保護本方航道和艦艇,為其開闢安全區。
水雷的施放方式多種多樣,可以由專門的布雷艇施放,也可以由飛機、潛艇等施放,甚至可以在本方控制的港口內手工施放。其造價可以十分便宜,但現在也有造價達到上百萬美元的水雷,這種水雷多裝備有複雜的感測器,其戰鬥部往往是小型飛彈或魚雷。
水雷的低造價和易於鋪設,使得其成為非對稱戰爭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武器,一般來說,清除水雷的成本是鋪設其的10倍到200倍。時至今日,一些二戰時鋪設的水雷由於成本原因仍未被清除。國際法規定,當戰鬥的一方鋪設水雷時,必須明確宣告其範圍,以便民用船隻避開,但實際上這條規定很難實行,在二戰中,英國就只籠統宣稱其在英吉利海峽、北海和法國沿海鋪設了水雷。
引爆方式
水雷用以引爆的機制有下列數種:
接觸
接觸是當物體與水雷碰撞,觸發內部的炸藥而達到攻擊的目的。接觸引信是最早使用於水雷的設計,同時也是水雷早期共通使用的引爆手段。
壓力
無論是水面上或者是水中的船隻,都會對下方的區域產生壓力的變化,排水量愈大的船隻,影響愈顯著。壓力引爆屬於非接觸性的一種,當船隻通過的時候,水雷內部的感測器在判斷壓力發生變化時就會啟爆。由於不需要與船隻接觸,只要通過水雷附近都可能引發,有效範圍較大。比較精密的引信還可以針對預先設定的噸位以上的船隻出現時才會爆炸,以增強破壞效果。
聲響
船隻在運動的時候難免會發出聲響,尤其是動力系統發出的訊號,音響引信利用船隻發出的聲音訊號作為引爆的依據,不需要與物體有直接的接觸,有效範圍較大。較為精密的設計還可以針對特定的訊號來源。
磁性
絕大多數的船隻在結構上是以會與地球磁場產生互動影響的材料建造,當船隻通過水雷附近區域時,周遭的磁場會受到干擾而產生變化。水雷利用內部的感測器判讀磁場的變化來決定引爆的時機。因為是非接觸性設計,有效範圍較大,但是在磁場不穩定的區域可能無法有效工作或者是發生意外爆炸的情況。 魚雷的磁性引信也通過類似的手段工作。對於磁性觸發,艦艇通常採用消磁手段以減少觸發範圍。有鑒於此,現代的掃雷艇、掃雷艦往往都會用非磁性材料製作,如玻璃鋼、鋁合金等等,以避免觸發磁性水雷。
數目
較為精密的非接觸引信設計,可以綜合前述的引信,加上數目記憶的功能,也就是水雷不會在偵測到第一個符合引爆設定的目標時就啟動引信,而是會記錄偵測到的目標數目,直到累積的數量與預先設定相符合的時候才有作用。這種引信可以避開一些掃雷的手段,達到欺騙的效果。
遙控
以防禦性質部署的水雷可以利用有線或者是無線的方式,由岸上或者是船上的管制中心在適當的時機引爆,其中又以有線的方式最常使用。這種引爆方式只有再收到指定的訊號時才會爆炸。挪威在沿岸地區部署許多這一種水雷,曾經利用引爆的方式將蘇聯侵犯領海的潛艇逼迫上浮。
水雷歷史
水雷是最古老的水中兵器,它的故鄉在中國。水雷最早是由中國人發明的。1549年製造的“水底雷”,可稱為世界上第一枚水雷。該雷用木箱做雷殼,油灰粘縫,下面的繩索連線鐵錨,控制深度,人工操縱擊發,比西方製造和使用水雷早了200多年。1558年明朝人唐順之編纂的《武編》一中,詳細記載了一種 “水底雷”的構造和布設方法,它用於打擊當進的侵擾中國沿海的倭寇。這是最早的人工控制、機械擊發的錨雷。它用木箱作雷殼,油灰粘縫、將黑火藥裝在裡面,其擊發裝置用一根長繩索不結,由人拉火引爆。木箱下甩一塞瓦斯托波爾繩索墜有3個鐵錨,控制雷體在水中的深度。1590年,中國又發明了最早的漂雷──以燃香為定時引信的 “水底龍王炮”。1599年,中國的王鳴鶴髮明以繩索為碰線的 “水底鳴雷”,1621年又其改進為觸線漂雷,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觸髮漂雷。明朝嘉靖年間,我國東南沿海經常有倭寇船隻侵襲。為了對付海盜的入侵,人們將火藥裝在木箱內,並用油灰粘縫,製成一種靠拉索發火的錨雷,專門打擊敵船。16世紀末,又相繼發明了用牛脬做成的漂雷--“水底龍王炮”和沉底雷--“水底鳴雷”,1621年,“水底龍王炮”和“水底鳴雷”先後被改進為碰線引信的觸髮漂雷,並多次在海戰中毀傷敵船。歐美18世紀開始實戰使用水雷。北美獨立戰爭中。北美人民為攻擊停泊在費城特拉瓦河口的英國軍艦,於1778年1月7日,把火藥和機械擊引信裝在小啤酒桶里製成水雷,順流漂下。當時雖然沒有碰上軍艦,但在被英軍水兵撈起時突然爆炸,炸死傷了一些人,史稱 “小桶戰爭”。水桶結構和引爆裝置的完善及廣泛套用,是從19世紀開始的。19世紀中期,俄國人B·C·亞圖比發明了電解液觸發錨雷。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沙皇俄國曾將這種觸發錨雷套用於港灣防禦戰中。西方最早出現水雷是在 1769年的俄土戰爭期間,當時俄國工兵初次嘗試使用漂雷,炸毀了土耳其通向杜那依的浮橋。此後,各型水雷不斷地被研製和改進,並廣泛使用,在美國南北戰爭和 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水雷戰果頗佳。從此,各國更加重視水雷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緊研究和製造各種水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雙方共布設各型水雷 31萬枚,共擊沉水面艦艇 148艘,擊沉潛艇54艘,擊沉商船586艘,總計122萬噸。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交戰國除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水雷的使用達到高峰,各國共布設了110萬枚水雷,炸沉艇船3700餘艘。80年代,一些阿拉伯國家曾在紅海和波斯灣布設了一些發現式水雷,有十幾艘過往的商船和油輪觸雷,護航的美國軍艦了也被炸傷。這說明,在現代海戰中,水雷是不可缺少的武器。一枚所費無幾的老式水雷就是足以致一艘造價數千萬乃至上億美元的現代化軍艦於死地。大量使用錨雷外,還出現了新型的非觸發水雷,如磁感應水雷、音響水雷;戰爭後期又出現了水壓水雷。整個戰爭中,各國通過水麵艦艇、潛艇和飛機布設的 80萬枚各種觸發和非觸發水雷,共毀沉艦船3000餘艘。
1952年韓戰中,朝鮮人民軍在元山港外布放了 3000多枚水雷,美軍出動了 60艘掃雷艦和 30多艘保障艦船,外加不少掃雷直升機進行清掃,結果使美整個登入計畫推遲達8天之久。在此後的越南戰爭、中東戰爭、海灣戰爭中,水雷都得到充分的套用,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尤其是海灣戰爭中,伊拉克海軍艦艇基本上無所建樹,只有布設下的1200餘枚水雷,損傷了多國部隊 9艘艦艇,其中僅美國就有4艘戰艦被毀傷。
水雷特點
水雷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破壞力大,雷體內裝的炸藥多,戰鬥威力大。一枚大型水雷即可炸沉一艘中型軍艦或重創一艘大型戰艦。
二是隱蔽性好,特別是沉底雷布設在海底,難於發現和探測到。而且水雷可構成對敵較長時間的威脅,有的甚至達幾十年。三是布設簡便,海軍的水面艦艇、潛艇和航空兵都可用來布放水雷;而且商船、漁輪在戰時也可徵用來布放水雷。;
此外,水雷武器造價低廉,被稱為“窮國的武器”。
自然,水雷也有缺點:一是動作被動性,如非觸發水雷,要敵艦航行至水雷引信的作用範圍內;觸發水雷,要敵艦直接碰撞水雷才能引爆。二是受海區水文條件影響大
水雷分類
磁性水雷
在各種非觸發引信水雷中,磁性水雷是最早誕生的一種。它可感套用一定距離內通過的艦船所形成的磁場。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水雷是由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首先研製成功的。1939年9月,德國在英國泰晤士河口到哈姆貝爾附近的海域布設了磁性沉底水雷。英國使用已往對付觸發性錨雷的掃雷具進行了掃雷,但一無所獲。而當英國軍艦進入掃過雷的海城時,卻先後有17艘軍艦被水雷炸沉。後來一架德國布雷飛機把磁性沉底水雷誤拋在距離岸不遠的淺灘。才使英國得到了2顆磁性水雷,經解剖研製發現了其中奧秘。
音響水雷
音響水雷也是一種非觸發水雷。它安有音響引信,能夠感應一定距離內艦船發動機和螺旋槳發出的噪聲,從而引爆水雷。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發明音響水雷,於1940年8月首次在英國沿海布設。鞏固用拖著電磁掃雷具的艦船進行掃雷,一個水雷也未掃掉,英國海軍再一次陷入被動境地。
水壓水雷
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液體在流速的地主壓力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力大,靜止液體比流動液體壓力大。1944年1月,德國海軍少校弗蒂設計製造出世界上第一種水壓水雷 “蚝雷”。蚝雷頂部的水壓感受器可以感受到艦船航行時所產生的水壓變化,以引爆水雷。由於世界各國至今也難以製造出能夠模擬艦船航行時所產生的水壓變化的掃雷具,所以水壓水雷是一種很難掃除的水雷。1944年6月初,納粹德國在多佛爾海峽布設了216個蚝雷,4天內炸沉了盟軍29艘艦船,炸傷多艘。
遙控水雷----“風暴”
“風暴”遙控水雷系統是瑞士在 80年代研製的,它由控制台和遙控水雷組成,一個控制台可遙控 5枚水雷。遙控方式有兩種:無線電遙控方式和水聲遙控方式。前者最大遙控距離為500千米,後者為 40千米,控制台可安放在岸台、飛機、潛艇或水面艦艇上。 “風暴”遙控水雷是魚雷和水雷的結合體。它可以像一般水雷那樣長期布放在水下,又可以在近岸防禦中像魚雷那樣阻擋和摧毀敵人的水面艦艇,實際上是一個裝有水雷戰鬥部的遙控水下航行體。該雷可由水面艦艇、潛艇和直升機布放,布放深度可達150米。平時水雷放置在一個懸浮水中的水鼓上,水鼓同錨固定,水鼓上有雷體自動解脫裝置、接收天線和電纜等; 水鼓內有蓄電池,水雷可在水下待命2 年。作戰時,遙控水雷由控制台用預先設定的水聲信號或低頻無線電信號啟動。水雷收到信號後,立即釋放 50千克的主壓載,上浮到距水面20米的位置轉入水平航行,並將雷上1.5米長天線伸出水面。此時,遙控台可在100千米範圍內控制水雷的航行。引導水雷進入正確的攻擊航向,當雷航行到離目標500米處,水雷再次上浮,水雷中的雷達、聲納和電視攝像機開始工作,將目標數據或圖像發回控制台,控制台隨後發出攻擊目標的信號;當水雷距攻擊目標 20米時,由雷達進行末制導,並由撞發或近炸引信引爆水雷。“風暴”水雷長度為 5米,最大直徑550毫米,總重650千克,裝藥量170千克,水雷的最高航速 20節,最大航程 100千米。它主要用來攻擊水面艦艇。
多感測器的“石魚”
由英國馬可尼水下系統公司研製的“石魚”水雷,是典型的具有預編程式、微機控制、多路感測器的現代沉底雷。這種水雷可由飛機、水面艦船和潛艇布放,主要用來打擊水面艦艇和潛艇。“石魚”水雷為圓柱體,總長 2.4米,直徑533毫米,總重 990千克。雷載計算機可控制雷上感測器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評估,而且使用聲、磁和壓力感測器進行聯合操作;此外,還可利用有線遙控、聲遙控和計算機軟體程式來控制水雷的一切功能,包括選擇目標、估計最近的目標接近點和引爆。“石魚”水雷內裝有的600千克的炸藥,足以對任何目標造成傷害。“石魚”的儲存壽命為 20年,水下服役期為 2年,最大使用海深為 200米。
自航水雷
MK67 現代布雷方式以潛艇布雷最為隱蔽,為此很多國家都研製了能穿越敵方防潛設施的潛布自航水雷。所謂自航,就是布雷潛艇可在距離預定布雷水域10千米以外,將水雷從潛艇的魚雷管中發射出去,利用水雷自身的動力裝置航行一段距離後,到達預定水域。 目前世界最為著名的自航水雷是美國的 MK67。該水雷由 MK37魚雷改裝而成,拆除了魚雷的戰鬥部,裝上包括雷管、保險裝置、點火裝置或目標探測裝置和電池及主炸藥的裝藥段,並對魚雷的制導和控制機構也加以改裝。改裝後的MK67水雷長 4.9米,直徑 485毫米,重 754千克,內有裝藥148.5千克。 MK67是美國海軍為在敵人控制的水域秘密作戰而設計的多感應機動水雷,它可布放在100米深的淺海。發射後,未打開保險的水雷由魚雷推進到預定位置,再沉人海底並自動打開保險,等待目標。MK67 水雷的航程最大可達20千米。
會主動攻擊的 PMK—1型反潛水雷
水雷一般是待在水中,被動地等待目標進入其作用半徑,觸發後產生爆炸,毀壞目標。而俄羅斯的新型水雷 PMK—1型反潛水雷卻反其道而行之,它把水雷與能發射水下火箭助飛魚雷的發射裝置組合在一起,可探測和識別潛艇或水面艦艇,推算出目標的航向和航速,建立相應的截擊彈道,然後發射火箭助飛魚雷,主動攻擊目標。魚雷上裝有觸發、非觸發和定時引信,任一引信動作時都會引起裝藥起爆,達到重刨目標的目的。 PMK-1型水雷全長7.83米,直徑533毫米,總重1850千克;使用水深200米~400米,其火箭助飛魚雷的航速約120節,航程數百米,裝有300千克~350千克炸藥。PMK—1型水雷的水下服役期為1年~2年。
定向攻擊水雷—MSHM
MSHM是前蘇聯海軍在80年代裝備的新型定向攻擊水雷,屬於火箭上浮短索錨雷,是飛彈技術在水雷武器中的成功套用。它可由水面艦艇、潛艇和飛機布放,主要用於打擊大陸架水深範圍內的水面艦艇和潛艇,因此也被稱作大陸架水雷。 MSHM水雷主要由簡體、目標探測和控制裝置、可控尾翼的火箭戰鬥部和雷錨等組成。水雷全長 4米,直徑 533毫米,總重 820千克。水雷一經布放到位,便位於雷索頂端處垂直向上。當目標探測裝置探測到目標時,水雷就自動啟動其主動聲引信,並計算出火箭戰鬥部的彈道和相應的火箭後翼的舵角,然後筒體開蓋,火箭發動機點火,戰鬥部脫殼而出,按照預定的彈道飛向目標。水雷內裝有 350千克炸藥,火箭工作時間為 25秒。MSHM水雷的布放海深為 60米~300米,水下服役期為 1年。
“海膽”水雷
這是一種極其敏感,又能控制自己的水雷。當敵艦艇在較遠的海域航行時,它即使已經探測到,卻能“理智”地控制住不爆炸;直到敵艦艇日益逼近身旁時,才“轟隆”一聲巨響,與敵艦艇同歸於盡。 提起“海膽”水雷,不能不想到它那諸多優異的特性:一是技術先進,雷上由於裝有十分先進的微信息處理機和靈敏的聲音、磁性、水壓感測器,程式可以控制,因而能時刻待機“殺敵”。二是布設方便、隱蔽、安全,“海膽”水雷既可以用艦艇從空中投布,也可以用艦船在海面布設,還可以用潛艇由水下悄悄施放。雷上裝有一套可變延遲裝置, 使水雷只有完全在安全水域布設好後才會引爆, 而不會 “調皮搗蛋”,任意爆炸。不僅如此,雷內還設有引爆取消裝置,即水雷可在規定的時間之後完全失效。三是有效期長,“海膽”水雷外殼堅固且比較耐海水腐蝕,壽命長達數十年。四是彈頭多樣,“海膽” 水雷備有大、中、小三種彈頭,分別重 750千克、500千克、250千克。根據作戰對象和海域的不同,可選擇不同的彈頭。五是控制裝置十分可靠,這種水雷的控制裝置是一個非常牢固的容器,並被連線於所選擇的彈頭上。六是可選用不同的探測裝置,“海膽”能依據需要選用聲音探測裝置、磁力針和水壓探測裝置。七是具有自檢裝置,“海膽” 能夠自行檢查故障,一旦發現故障,便會自動失效。 總之,“海膽”水雷上的聲音、磁性、水壓三種感測器極為靈敏,爆炸威力頗大,有效距離較遠,敵艦艇遇到它,既難以清掃又無法繞開。所以,不少國家海軍對“海膽”格外偏愛。
著名水貨網球選手穆雷,人稱水雷。
其它分類
水雷種類很多,按水雷布設後在水中狀態區分,有漂雷、錨雷、沉底雷三種。
漂雷沒有固定位置,隨波逐流,在水面漂浮。錨雷是一種固定在一定深度上的水雷,靠雷錨和雷索固定在在一定深度上。根據錨雷重量又可分為大、中、小三型。沉底雷沉沒在海底,它也可分為大、中、小三型。 按水雷引爆方式區分,有有觸發水雷,非觸發水雷和控制水雷三種。觸發水雷是要與敵方艦船相撞,才會引爆,觸發水雷大多屬於錨雷和漂雷。非觸發水雷是利用敵方艦船航行時產生是聲波、磁場、水壓等物理場來引爆水雷。非觸發水雷又可分為,音響沉底雷、磁性沉底雷、水壓沉底雷、音響錨雷、磁性錨雷、光和雷達作引信的漂雷,以及各種聯合引信的沉底雷等多種類型。控制水雷通過導線控制,也可以遙控。
按布雷工具不同,可分為艦布水雷、空投水雷和潛布水雷。
新概念水雷
現在,各國海軍都在運用高新技術,加緊研製面向21世紀的新概念水雷武器。
子母錨雷
眾所周知,錨雷是由內裝感測器、發火裝置、炸藥的雷體、雷錠以及將雷體和雷錠連線在一起的雷索構成。對於傳統的錨雷,感測器、發火裝置及炸藥是裝在雷體中,而雷錠只是通過調節放出雷索的長度來對水雷的定深度進行控制;然後,只作為重物起系留作用。目前國外正在研製一種即使由於掃雷作業而誘爆雷體或將其掃除,其雷錠仍可作為一枚水雷而起作用的特種錨雷。這種錨雷由雷錠和雷體組成。雷錠和雷體內部都裝有炸藥,還有檢測雷體消失的感測器。雷體爆炸或被掃後,雷錠還可作為沉底水雷使用。這樣,一枚水雷可進行兩次攻擊,並可根據引信的不同設定,攻擊兩種不同的目標。
軟體水雷
現役大多數水雷的炸藥都是裝在金屬耐壓殼體中,具有一定的特徵形狀,其表面聲反射率較大,易被對方滅雷具探測到。日本前不久發明了一種利用橡膠或高分子化合物等柔軟材料作為雷體的 水雷,由於其聲反射率較小,並且布設在海底後形狀不定,從而給獵雷系統的探測與搜尋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德國也發明了一種採用橡膠或塑膠膜製成的柔性雷體,內裝液態炸藥。由於液態裝藥的聲阻和海水的聲阻相同,並且柔性藥袋在海底呈不同的形狀,所以獵雷聲納難以探測到這種沉底水雷。
線控水雷
近年來丹麥研製成功一種由標準電纜控制,用最新工藝製造的 MIP—19水雷。這種非觸髮式沉底水雷,裝有聲、磁感測器。同時,它通過控制電纜與岸上的水雷控制裝置相連線,可由岸控進行保險、解除保險或起爆,也可自控起爆。作為一般沉底雷使用時適用水深 20米。整個水雷系統由水雷、配電箱和控制裝置組成,由輕型電纜及接頭連線,操作方便快捷。當控制電纜被破壞時,水雷自動進入自控狀態。
聲納浮標水雷
日本海軍近期發明了一種聲納浮標水雷,通過連線電纜將聲納浮標與錨雷或沉底雷組合在一起。聲納浮標與連線電纜的感測器一起裝在水雷內,由飛機等運載平台向海上投放。投放後,連線電纜釋放,聲納浮標浮在水上,水雷則下沉到設定深度或海底。聲納浮標接收由飛機上控制中心發出的無線電控制信號,並接收水雷提供的各種數據作為應答信號傳送出去,使水雷受控而動作。
模組式水雷
由美國設計的模組式水雷包括兩個不同類型的標準模組:第一種為啟動部件;第二種為炸藥部件。所用的炸藥是三硝基甲苯,炸藥量為 150千克。利用上述模組系統,可減少存放的雷種數,維護保養也較簡單,根據需要很容易裝配成適合各種特殊情況的雷種,如可以裝配出一種能從各種艦船或直升機上布放的模組水雷。由於它的形狀旋轉對稱,因此所需的裝卸設備可以標準化,能從水面艦艇和其他各類船隻上滾下布放。
重力引信水雷
這是一種採用重力感測器的新型水雷。當艦船通過該水雷的上方時,安裝在水雷中的重力計通過鑑別設定在其輸出信號的閾值來決定是否引爆水雷。超過規定重量的艦船通過水雷上方時,就能使水雷起爆。否則重力計就檢測不出設定的重力變化。這樣,只有用重力與目標艦船同樣的物體才能進行掃雷,從而提高了該種水雷的抗掃性能。重力引信水雷是一種非觸發水雷,對非磁性、無噪聲艦船也能感應,費效比很高。上述水雷的重力感測器包括超導重力計、彈簧式重力計或弦線重力計等,採用一種即可檢測艦船通過時的重力變化。
艦載反水雷武器
艦載反水雷武器是用來發現、掃除、消滅水雷的水中武器,它包括各種掃雷具和獵雷武器,它是突破敵水雷封鎖,保障戰時海上航道暢通,戰後清掃雷障的主要手段,是海軍不可缺少的艦載武器。反水雷武器於19世紀末才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廣泛地使用艦艇拖曳的接觸掃雷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清除新出現的非觸發沉底雷,發展了一些模擬艦艇物理場(聲、磁等)的非接觸掃雷具。獵雷武器是從60年代開始研製的,70年代初,法國首先研製成PAP104獵雷武器,於1972年裝備在“女妖”級獵雷艇上。同時掃雷具仍在繼續發展,陸續研製出遙控掃雷具、艇具合一掃雷具等。 掃雷具按工作原理,分為接觸掃雷具和非接觸掃雷具;按攜帶方式,分為拖曳掃雷具、艇具合一掃雷具、遙控掃雷具;按使用水域,分為海洋掃雷具和江河港灣掃雷具。 掃雷具的優點是掃雷寬度大,特別是接觸掃雷具具有較好的作業效率。但是,目前水雷戰往往同時使用多種水雷,既有錨雷,也有沉底雷,而且具有較好的抗掃性,使掃雷愈加困難。掃雷具的發展趨勢是增大掃雷深度,提高掃雷可靠性和作業效率。 艦載獵雷武器是用來對水雷進行探測、定位、識別、消滅的反水雷武器,它由獵雷聲納、導航定位、設備顯示控制裝置和滅雷具組成。滅雷具是獵雷武器的核心。 滅雷具有兩種結構形式,一種是遙控潛水器,一種是自航潛水器。後者已大量推廣,如法國的“PAP-104”滅雷具,美國的“MNV”滅雷具。滅雷具的優點是能準確清除各種類型水雷,並不受水雷引信種類和設定方式的限制,作業效果較好。但是對大深度、大流速水域中的水雷清除有一定困難。滅雷具的發展趨向是進一步增大工作深度,提高在能見度惡劣水域中的識別能力。為在戰時緊急打通航道,一些國家還發展了應急炸雷系統和破雷船。法PAP104滅雷具法PAP104滅雷具,世界上最早使用的滅雷具,1972年服役,現已發展到5個型號。
俄羅斯巨型水雷
2015-11-13《俄羅斯電視台意外曝光絕密核武器"斯塔圖斯-6"》報導:俄羅斯偶然曝光的“斯塔圖斯-6”是種巨型水雷,可在近千米深的水下“自動潛行”近萬公里,並可配備某“戰鬥模組”。“斯塔圖斯-6”可能的載體,新聞給出了在建的09852型“別爾哥羅德”號特種核潛艇和同樣在建的09851型“哈巴羅夫斯克”號特種核潛艇的畫面。
兵器知識
介紹兵器的發展歷程,通過了解兵器知識,增強愛國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