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改革開放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基礎設施也逐步完善起來。全村每個角落都通了公路,其中葛坑至章功13公里公路已鋪設水泥路面;擁有衛星地面接收站,電視普及率100%;通訊實現程控化;1999年在水門坑新建村部辦公大樓l座;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衛生醫療保健水平逐步提高。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0畝(其中:田38畝,地42畝),人均耕地0.98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3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21畝,主要種植油茶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0戶通自來水,有2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3公里。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在縣內、省內。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7萬元,占總收入的46%;畜牧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1頭,肉牛8頭,肉羊78頭);第二、三產業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10 %;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10%。農民人均純收入63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3人。[1]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0戶,共鄉村人口81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4人。其中農業人口81人,勞動力35人。該村以瑤族為主。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合作醫療7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88%;享受低保1人(韋華祥)。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0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馬路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洞波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公里,距離中學43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0畝。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人,黨員中男黨員1 人,女黨員0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土地少,無 其他經濟來源。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組織民眾在這珍貴的土地上栽種品種較豐收的飼料草,大力發展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