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砧聲送風急中秋

體裁:詞典 年代:宋 作者:米芾 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收拾淒涼興況,分付尊中醽,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可愛一天風物, 遍倚欄乾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作者簡介: 米芾,字元章,宋代大書畫家。據《揮麈後錄》記其為人: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順時。這首詞就是借賞中秋之機,表白他為人的高潔。

作品簡介

《水調歌頭·砧聲送風急》是宋代米芾的詞作,寫中秋賞月及內心感受,頗能見其襟抱。上片寫秋聲所出現的秋意,原來是有點淒涼的。但作者卻不以為然,而是準備好尊中美酒,迎接明月所帶來的一切。下片寫賞月,謂其在月下吹笛,並且舉杯邀月,陶醉於“一天風物”。似乎與茫茫宇宙合而為一。於是,作者開懷痛飲,直至進入“敬枕臥江流”的忘我境界。詞作仙氣縹緲,充分體現作者超塵脫俗的襟抱。

體裁

:詞典 年代:宋 作者:米芾
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收拾淒涼興況,分付尊中醽,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可愛一天風物,遍倚欄乾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創作背景

據《揮麈後錄》記米芾為人: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順時,晚益豪放,不拘繩檢,風神蕭散。文如其人,他的詞寫得清新韶秀,飄逸絕塵。他與蘇東坡是同時代人,多所交往。蘇東坡《水調歌頭》中秋詞名噪一時。他繼之而作,別出機杼,亦不失為佳篇

作者簡介

米芾,字元章,宋代大書畫家。據《揮麈後錄》記其為人: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順時。這首詞就是借賞中秋之機,表白他為人的高潔。

作品評析

“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砧聲”、“蟋蟀”為秋天典型的象徵景物。砧上搗衣遠寄征人,表明氣候轉寒了;牆邊蟋蟀鳴叫,也是一種觸 發人秋思的景象。前一句為了突出“砧聲”,增強秋的感覺,屬倒裝句,寫詞人先是聽到急促的砧聲,而後才覺仿佛是砧聲送來了秋風。同樣,也是先聽到蟋蟀鳴叫,而後才意識到時令已進入高秋季節。

“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名句,從此,“見落葉而悲秋”,便成為文人一種傳統的心態和崇尚。米芾一反宋玉傷感的秋景的幽雅,正顯示出詞人的高潔與曠達。

“收拾淒涼興況,分付尊中醽,倍覺不勝幽。”因為砧聲和蟋蟀等秋聲,畢竟會給人帶來秋意,所以詞人說,讓酒杯里的好酒,把淒涼的情調收起來,就會感覺到這些景物加倍的幽雅

上片結句:“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就是說還有富於情致之處,就是一輪明月在樓的南邊冉冉升起,以它皎潔的光輝,把宇宙幻化成銀色的世界,使人從壓抑沉悶的情緒中解放出來為之清爽。

詞的下片,側重抒發詞人嚮往隱居生活之意。過片換頭“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三句,寫詞人要把他胸中的憂思,用富有情韻笛聲抒發出來。接著“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二句,承上述憂傷意脈,於是想到要藉此清時良夜,來一番吃酒澆愁的情致。下面“可愛一天風物,遍倚欄乾十二,宇宙若萍浮”三句,則是寫詞人面對誘人的風物,並不是愜心地去欣賞,而是倚遍闌乾在深思。最終悟出了,世界像浮萍一樣的結論。詞的歇拍“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兩句。這是詞人悟出了“宇宙若萍浮”的人生哲學之後的付諸行動,即要像李白那樣“但願長醉不願醒”,“明朝散發弄扁舟”,而遠離污濁的人世,去隱沒江湖之中去。以發泄他的不滿,這正是米芾晚年學禪的思想基礎。

《宋史·米芾傳》說:“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又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米芾這首中秋詞,寫法巧妙,除上片結拍點出“明月掛高樓”外,字面上再沒有“月”字出現,然而卻使人感到如置身在月光的整個銀色世界之下的優美境界之中,寫得清空而不質實,正體現了他“不蹈襲前人軌轍”的創新精神,表現了米芾的特有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