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動物的乾燥全體。
性味
鹹、苦,平。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破血通經,逐瘀消症。
主治
用於血瘀經閉,癮瘕痞塊,中風偏癱,跌扑損傷。
相關配伍
1、漏血不止:水蛭,炒為末,酒服一錢,日二服,惡血消即愈。(《千金方》)
2、月水不通:用乾獺膽一枚,乾狗膽、砂、川椒(炒去汗、目)各一分,水蛭(炒黃)十枚,為末,醋糊丸綠豆大。每於食前服五丸,當歸酒下,日三服。(《聖惠方》)
用法用量
煎服,1.5~3g;研末服,0.3~0.5g。以入丸、散或研末服為宜。或以鮮活者放置於瘀腫局部吸血消瘀。
禁忌
孕婦及月經過多者禁用。
炮製
採集加工
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燙死,曬乾或低溫乾燥。
炮製方法
1、水蛭:洗淨,切段,乾燥。
2、燙水蛭:取淨水蛭段,照燙法(指藥物與熱砂同炒的一種炮製方法,稱為砂燙,亦叫燙法。)用滑石粉燙至微鼓起。
生長環境
棲息於水田、溝渠中,吸人、畜血液。分布範圍很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
藥材性狀
1、螞蟥:呈扁平紡錘形,有多數環節,長4~lOcm,寬0.5~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用水浸後,可見黑色斑點排成5條縱紋;腹面平坦,棕黃色。兩側棕黃色,前端略尖,後端鈍圓,兩端各具1吸盤,前吸盤不顯著,後吸盤較大。質脆,易折斷,斷面膠質狀。氣微腥。
2、水蛭:扁長圓柱形,體多彎髓扭轉,長2~5cm,寬0.2~0.3cm。
3、柳葉螞蟥:狹長而扁,長5~12cm,寬0.1~0.5cm。
飲片性狀
燙水蛭呈不規則扁塊狀或扁圓柱形,略鼓起,表面棕黃色至黑褐色,附有少量白色滑石粉。斷面松泡,灰白色至焦黃色,氣微腥。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漏血不止,炒末酒服。
2、《本經》: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症積聚,無子,利水道。
3、《藥性》:治女子月閉,欲成血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