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水是城市生活的生命線,是城市文明的搖籃。成都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困,因水而榮的城市,是按照“上善若水·孕育文明·文明城市”的自然哲學模式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城市。
本書以“水”的骨肉為脈絡,展開了成都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美的畫卷,其成功之處也正在於此:成都城市是“水”做的骨肉,是水孕育出的成都,是水潤澤的天府。
圖書目錄
序:水孕成都/譚繼和
“水做的骨肉”——水與成都城市文化特色和民俗風情(前言)
第一章 岷江與古蜀文明
一 “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二 成都平原的文明,從治水開始
三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四 順應水勢——古蜀城邑的建設理念
第二章 大禹治水和鱉靈治水
一 大禹“岷山導江”
二 岷山地區的大禹文化
三 “浮江而上”的鱉靈
四 開明“東別為沱”與鑿金堂峽
五 望帝春心托杜鵑
第三章 成都城的建立
一 沿河而居——成都最早的先民及其聚落群
二 十二橋遺址和乾欄式建築
三 竹籠石埂——成都先民治水活動的標誌物
四 古代成都的燦爛文明——金沙遺址
五 成都城址的選擇
六 張儀築城和“龜城”的傳說
第四章 國之瑰寶都江堰
一 得蜀則得楚,治蜀先治水
二 離堆的開鑿
三 魚嘴和飛沙堰
四 籠石結構與榪槎技術
五 歲修制度和治水格言
六 石人、石馬、臥鐵——獨具特色的水則
七 “鐵石之爭”——都江堰渠首工程的技術改革
八 獨一無二的都江堰
第五章 都江堰渠系的功能及其發展演變
一 都江堰渠系的內江和外江
二 二江水系及名稱的變化
三 都江堰系統的堤堰和分支渠系
四 都江堰的運輸功能
五 都江堰的灌溉功能
六 都江堰的防洪功能
七 歷代對都江堰系統的維護與發展
第六章 李冰和以李冰為中心的水文化
一 李冰及其治蜀業績
二 離堆誰開鑿
三 從人到神——李冰神話與李冰崇拜
四 “二郎”神話的產生和演變
五 “李冰父子”祭祀與都江堰放水節
六 斗江神與鎖孽龍——蜀中的水神崇拜
七 石人、石犀、大石文化
第七章 二江與成都城市的發展和演變
一 “二江珥市”格局與城市的擴展
二 隋城的修築與河道整治
三 解玉溪的開鑿與城市東部地區的發展
四 羅城的修築和“二江抱城”格局的形成
五 前後蜀至明清時期成都“重城”結構的演變
六 近代以來“江環城中”格局的形成
第八章 城市水道系統及其管理
一 古代成都城市水道的狀況
二 “二渠四脈”——唐宋時期的城市河渠系統
三 宋代城市水道的疏浚與維修
四 明清時代的金水河和御河
第九章 二江與成都城市工商業
一 二江航道和城市商業的繁榮
二 貝錦斐成,濯色江波——蜀錦和蜀繡
三 “最是浣花溪水好”——造紙業與薛濤箋
四 郫筒酒、錦江春、水井坊
五 王濬樓船下益州——成都二江上的造船業
第十章 城市水環境與水文化景觀
一 錦江的文化內涵及景觀
二 浣花溪的文化內涵及景觀
三 明清和近代的金河景觀
四 湖泊池沼及城市園林
第十一章 成都的橋樑與水井
一 李冰七星橋
二 萬里橋、駟馬橋、九眼橋
三 笮橋
四 成都的廊橋
五 金河、御河、沙河上的橋
六 橋名與街名
七 成都的井
第十二章 蜀中“清明上河圖”——以水為載體的古代城市游賞習俗
一 兩漢及唐宋時期的歲時遊樂活動
二 “十二月市”和夜市——商業與娛樂相結合的遊樂活動
三 “錦江春色大文章”——浣花溪——錦江游江活動
第十三章 水與近代成都城市生活及民俗
一 從兩河擔水人到“人挑自來水”
二 “河水香茶”——水文化與茶文化的交融
三 河上擺渡
四 富有情趣的水畔餐飲
五 近代成都的遊樂風俗
第十四章 歷史的循環——水與當代成都城市文化的復興
一 近代以來城市水環境的衰落
二 重樹“治水”大旗
三 做好水和綠的文章——沙河綜合整治工程
四 弘揚濱水文化——以濱水綠帶為依託的公共環境藝術
五 城市濕地系統的重建
六 在世界文化遺產的大旗之下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許蓉生,男,1950年生。1985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系。歷史學碩士。現任成都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成都市政協文史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國民黨空軍抗戰實錄》(合著)、《遠東大受降》(合著)、《邊疆憂患錄》(合著)、《中國古代賭博習俗》(合著)、《天府蜀都》(合著)、《當代成都簡史》(合著)、《語典》(合著)、《成都對外開放二十年》(合著)等及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