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紋尖鼻魨

水紋尖鼻魨,體卵圓形,側扁而高,眼後枕骨區突出,尾柄短而高。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俗名:條紋尖鼻魨 尖嘴規 規仔 
學名:Canthigasterrivulata
英文名:Rivulatedtoby,Brown-linedpuffer,Doublelinetoby
中文名:水紋尖鼻魨水紋扁背魨
科名:Tetraodontidae

科中文名:四齒魨科,同種異名:Canthigastercaudofasciatus,Canthigasternotospilus,Canthigasterrivulatus,Eumycteriasbitaeniatus,Tetraodonrivulatus,Tropidichthyscaudofasciatus
模式種產地:Nagasaki,Japan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0-350米
最大體長:18cm
有毒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形態特徵

水紋尖鼻魨,體側下緣平坦,無縱行皮褶,腹部中央自口部下方至肛門前方則有一棱褶。吻較長而尖;鼻孔單一,不甚明顯。背鰭近似圓刀形,位於體後部,具軟條10-11;臀鰭與其同形,具軟條9-10;無腹鰭;胸鰭寬短,上方鰭條較長,近呈方形,下方後緣稍圓形;尾鰭寬大,呈圓弧形。體紅褐色,腹面較淡色,體背具許多黑色小斑;眼四周有橘黃色放射狀細線;頭部及體側自吻和頰部具有向後下方斜行,至腹側中部呈不連續之短紋或點,直至尾部而向上斜行之橘黃細紋;體側具兩條水平的黑帶,從胸鰭基向後延伸至尾柄,向前在鰓蓋前相連線,形成一圓弧狀。背鰭基及胸鰭基各有一黑斑;尾鰭具多條黑褐色之弧紋,基部上下側亦具一黑斑;除些,各鰭均為淡色至淡黃。

棲所生態

暖水性小型魚類,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及岩礁等水域,棲息深度較深。以甲殼類、多毛類、被囊動物、海綿、小型腹足類和魚類等為食。

漁業利用

具毒性之小型魚類,不具食用價值,體色艷麗,常被當做觀賞用魚。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夏威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西北部。中國台灣分布於南部、北部、東北部、東部、綠島、蘭嶼、小琉球及澎湖海域。

世界分布

印度太平洋

盤點魨科的魚類之一

魨科是熱帶海魚的一個科,包括各種魨,它們同海洋中的太陽魚及其他幾種有關魚類一起,構成一個愈頜類(固頜類)的明確的亞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