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魨

圓魨

圓魨,體前部粗圓,向後漸細,主要棲息於泥沙底的大陸棚緣,分布於全世界溫、熱帶海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學名Sphoeroidespachygaster
命名者(Müller&Troschel,1848)棲息深度50-480公尺
中文名圓魨
有毒魚類是
科中文名四齒魨科
經濟性是

圓魨圓魨

科號科名F509 Tetraodontidae
食用魚類是中國大陸名密溝圓魨
模式種產地BritishGuiana
觀賞魚類否
俗名縱褶河魨、氣規、規仔
世界分布全球性
台灣分布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
最大體長40.5cm棲息環境大洋、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Liosaccusaerobaticus,Liosaccuscutaneus,Liosaccuspachygaster,Sphaeroidescutaneus,Spheroidesdubius,Sphoeroidescutaneus,Sphoeroidespachgaster,Tetrodoncutaneus,Tetrodonpachygaster,Thecapteryxlioderma
參考文獻 台灣魚類志(沉等,1993);FishesofJapan(Nakabo,2002);中國動物志-魨形目(蘇等,2002)
典藏標本ASIZP0058176.ASIZP0058178.ASIZP0060926.ASIZP0061070.ASIZP0061153.ASIZP0061535.ASIZP0061680.ASIZP0062906.ASIZP0064618.ASIZP0065931.ASIZP0066046.ASIZP0066649.ASIZP0070370.ASIZP0800687.ASIZP0800688.ASIZP0801835.ASIZP0910687.ASIZP0910688.ASIZP0911835.FRIP21704.NMMBP03584.NTMP0551.NTMP0724.NTUM06290.NTUM07542.
英文俗名Puffer;Smoothpufferfish;Bluntheadpuffer;Balloonfish;Bottlefish;Bluntheadblaasop
瀕危狀態IUCN
瀕危狀態:易危(VU)

形態特徵

體亞圓筒形,稍側扁,體前部粗圓,向後漸細,尾柄長圓錐狀。孔小,每側2個,鼻瓣呈卵圓形突起。體腹側下緣無縱行皮褶。體背光滑無棘,但具許多細小之縱行皮褶。鰓孔內側黑色。背鰭尖形,位於體後部,具軟條7-9,明顯位於臀鰭之前;臀鰭與其同形,具軟條8-9;無腹鰭;胸鰭寬而略長,近方形,後緣稍凹入;尾鰭中等長,截形,或上下葉緣及中央部位略突,呈微雙凹形。體背部為青灰色,體側淺灰色,腹面乳白色;體背部和側面有時具不規則分布且大小不等的黑褐色斑點。背、臀鰭淺灰色;尾鰭暗色,僅下葉具白緣;胸鰭灰白色,下緣白色

棲所生態

暖溫水近海底層小型魚類,主要棲息於泥沙底的大陸棚緣,深度可達近500公天,一般在50-250公尺間。幼魚行大洋性漂浮生活。主要以軟體動物、甲殼類、棘皮動物及魚類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全世界溫、熱帶海域。台灣南部、西部、北部、東北部、小琉球及澎湖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

肝臟及卵巢有毒,皮膚、精巢及肌肉無毒,可食用,具經濟性

盤點魨科的魚類之一

魨科是熱帶海魚的一個科,包括各種魨,它們同海洋中的太陽魚及其他幾種有關魚類一起,構成一個愈頜類(固頜類)的明確的亞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