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葉枯病抗性的遺傳及改良

本書是綜合運用植物病理學、遺傳育種學和分子生物學知識,系統論述水稻品種白葉枯病抗性及其遺傳改良研究的一部專著。可供從事植物抗病育種、植物病理學科研教學的大專院校師生、研究生以及生產管理、科研開發工作者等參考。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水稻白葉枯病抗性的遺傳及改良

全書共分11章,第1章概述水稻白葉枯病的發生、流行和病原學等一般基礎知識。第2、3章探討病原菌致病力變異及其群體遺傳結構與寄主抗性基因的協同演變關係。第4章至第8章分別討論質量抗性遺傳的一般規律與主基因鑑定,數量抗性遺傳新進展,國內外稻種資源抗性評價,常規抗性育種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技術新進展。第9章至第11章分別論述白葉枯病病原菌無毒基因及相關調節因子,寄主抗性機理和抗性基因的克隆、結構與功能,以及分了進化等專題。每章附中、英文小結。

圖書目錄

PrefacebyT.W.Mew(附中文)

朱立宏

前言(附英文)

第1章 水稻白葉枯病概述

1.1 水稻白葉枯病的發現與分布

1.1.1 發生歷史與分布

1.1.2 中國水稻白葉枯病的發生與危害

1.2 水稻白葉枯病的症狀

1.2.1 典型症狀

1.2.2 凋萎型症狀(kresek)

1.2.3 蒼白黃葉型症狀

1.2.4 中脈型症狀

1.2.5 水稻白葉枯病的診斷

1.3 水稻白葉枯病的病原細菌

1.3.1白葉枯病原細菌的命名

1.3.2 病原細菌的形態特徵

1.3.3 分離和培養

1.3.4 菌種的保存

1.4 水稻白葉枯病細菌噬菌體

1.4.1噬菌體的形態和生活圈

1.4.2 水稻白葉枯病菌噬菌體的套用

1.5 水稻白葉枯病的侵染循環

1.5.1 病原菌初侵染源

1.5.2 病原菌再侵染源

1.6 水稻白葉枯病的流行和預測

1.6.1 氣候條件

1.6.2 品種抗病性

1.6.3 病害流行的預測

1.7 發病後對產量損失的估測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水稻白葉枯病菌的致病性變異

2.1 植物病原菌生理小種

2.1.1 生理小種概念

2.1.2 生理小種的鑑定

2.2 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性的演變

2.2.1 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性專化作用的發現

2.2.2 早期關於水稻白葉枯病菌生理專化性的爭議

2.3日本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性演變

2.3.1日本水稻白葉枯病菌生理專化作用研究

2.3.2日本水稻白葉枯病菌生理小種分布及其時空變化

2.4 菲律賓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性演變

2.4.1菲律賓水稻白葉枯病菌生理專化作用研究

2.4.2 菲律賓水稻白葉枯病菌生理小種分布及其時空變化

2.5 亞洲國家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性分化

2.6中國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2.6.1中國水稻抗白葉枯病致病型研究概況

2.6.2 全國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2.6.3 華南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性分化

2.6.4 雲南省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性分化

2.6.5 中國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型分布

2.7 水稻白葉枯病鑑別系統的建立

2.7.1 鑑別品種的選擇

2.7.2中國及主要稻區(省)的鑑別品種的選用

2.7.3 水稻白葉枯病鑑別系統研究的若干問題

2.7.4 建立和完善我國水稻白葉枯病鑑別系統的麗榷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水稻白葉枯病菌的群體結構和遺傳多樣性

3.1用分子技術研究水稻白葉枯病菌群體結構和遺傳多樣性

3.1.1 分析白葉枯病菌的RFLP分子標記

3.1.2 分析白葉枯病菌的PCR分子標記

3.1.3 水稻白葉枯病菌群體結構的研究方法

3.2 病菌群體遺傳結構系統發育與致病型譜系的對應

3.2.1水稻白葉枯病菌分子型與致病型演變的關係

3.2.2白葉枯病菌分子型與致病型系統發育關係

3.3 水稻白葉枯病菌在不同時空的群體遺傳多樣性

3.3.1 對白葉枯病菌群體遺傳多樣性的時空影響

3.3.2 對水稻白葉枯病菌群體結構及遺傳演變的其他影響因素

3.4 病原菌群體遺傳結構變異信息在抗性遺傳改良中的套用

3.5 中國水稻白葉枯病菌群體結構

3.5.1白葉枯病菌分子型群體結構特點

3.5.2 不同稻區及水稻類型白葉枯病菌群體遺傳多樣性

3.5.3白葉枯病菌分子型群體結構與致病型關係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稻種資源的白葉枯病抗性評價

第5章 水稻白葉枯病質量抗性遺傳和抗病主基因鑑定

第6章 水稻白葉枯病的數量抗性遺傳

第7章 水稻抗白葉枯病常規育種

第8章 水稻抗白葉枯病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

第9章 水稻白葉枯病細菌無毒基因及相關調節因子

第10章 水稻對白葉枯病抗性的機理

第11章 水稻白葉枯病抗性基因的克隆、結構與功能和分子進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