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稻緣蝽

水稻大稻緣蝽

成蟲體長16-19mm,寬2.3—3.2mm,草綠色,體上黑色小刻點密布,頭長,側葉比中葉長,向前直伸。頭頂中央有1短縱凹。觸角第1節端部略膨大,約短於頭腦長度之和。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台灣等省區。

基本信息

水稻大稻緣蝽
 
學名 Leptocorisa acuta (Thunberg)半翅目,緣熔科。別名稻蛛緣蝽、稻穗緣蝽、異稻緣蝽。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台灣等省區。
寄主 水稻、玉米、豆類、小麥、甘蔗及多種禾本科雜草。

為害特點

成、若蟲吸食汁液,影響籽粒成熟。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6-19mm,寬2.3—3.2mm,草綠色,體上黑色小刻點密布,頭長,側葉比中葉長,向前直伸。頭頂中央有1短縱凹。觸角第1節端部略膨大,約短於頭腦長度之和。喙伸達中足基節間,末端黑。前胸背板長,刻點密且顯著,淺褐色,側角不突出較圓鈍。前翅革質部前緣綠色,余茶褐色,膜質部深褐色。雄蟲的孢器基部寬,端部漸尖削略彎曲。卵黃褐至棕褐色,長1.2mm,寬0.9mm,頂面觀橢圓形,側面看面平底圓,表面光滑。若蟲共5齡。該蟲有4個近緣種。即邊稻緣蝽(L。costalis)、小稻緣熔(L.lepida)、中華稻緣熔(L.chinensis)、異稻緣熔(L.varicornis)。(圖左)

生活習性

雲南年生3—4代,海南文昌4代,廣西4—5代,以成蟲在田間或地邊雜草叢中或灌木叢中越冬。在雲南、海南越冬成蟲3月中下旬開始出現,4月上中旬產卵,6月中旬二代成蟲出現為害英白和水稻,7月中旬進入三代,8月下旬發生4代,10月上中旬個別出現5代。成蟲歷期60一90天,越冬代180天左右。若蟲期15—29天。成、若蟲喜在白天活動,中午棲息在蔭涼處,羽化後10天多在白天交尾,2—3天后把卵產在葉面,晝夜都產卵,每塊5—14粒排成單行,有時雙行或散生,產卵持續11—19天,卵期8天,每雌產卵76—300粒。禾本科植物多時發生重。

防治方法

參見稻棘緣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