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從事水泥企業技術與行政管理工作多年,對我國水泥新型乾法工藝興起、發展、壯大的歷程中的經驗與教訓有著切實的體會。本書參考了國內外近年來水泥方面的主要論著,結合我國當今水泥新刖.乾法生產的現狀,提出了精細運轉的構想和具體做法。
本書按照水泥工藝流程,重點針對水泥新型乾法工藝特點,按操作要素逐項予以分析,著重對目前慣用的操作與管理中的粗糙,甚至誤區提出了看法和建議。
文中引用的資料供讀者參考,作者的看法用以與讀者交流。本書旨在使企業的技術人員考慮如何實現精細運轉的目標,使企業的領導不會滿足現有的水平,能對技術人員給以正確的要求和支持。本書適於新型乾法水泥生產企業的技術人員、操作人員、管理人員等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使用。
圖書目錄
緒論1
0.1 對目前新型乾法工藝運轉現狀的評價
0.2 帶病運轉狀態的發生及消除
0.3 確定精細運轉的目標並加快實現精細運轉的步伐
第一篇 操作技術篇
第1章 各項工序質量指標的制定
1.1 關於物料破碎粒度
1.2 關於生料細度
1.3 關於生料入窯分解率
1.4 關於熟料游離氧化鈣
1.5 關於熟料矽酸三鈣(C3S)
1.6 關於熟料中三氧化硫(SO3)與鹼(R2O)
1.7 關於熟料外觀質量
1.8 關於煤粉細度和水分
1.9 關於水泥細度
1.10 關於出廠水泥強度目標值
1.11 用標準偏差代替合格率考核工序質量
第2章 各項操作參數的確定
2.1 燒成系統總排風參數的設定
2.2 窯頭一次風量的選取
2.3 篦冷機高溫段冷卻用風的選定
2.4 對窯頭負壓的控制
2.5 一級預熱器出口溫度的控制
2.6 分解爐溫度的控制
2.7 窯尾溫度的控制
2.8 窯內燒成溫度的控制
2.9 對二次風溫度的控制
2.10 熟料出篦冷機溫度的控制
2.11 進入窯尾、窯頭收塵器廢氣溫度的控制
2.12 對窯轉速的控制與調整
2.13 對出磨水泥溫度的控制
第3章 操作方法與技巧
3.1 對立磨溢出量的控制
3.2 燃燒器(噴煤管)位置的確定
3.3 窯的餵料及生料庫的生料再循環
3.4 窯的點火投料方法
3.5 對原煤品質的評價及無煙煤使用
3.6球磨機鋼球的選配原則
3.7 輸送設備的選擇與使用
3.8 自動控制迴路的使用及確定
3.9 判斷計量儀表數據的可靠性
3.10 強化化驗對質量的控制功能
3.11 加強取樣代表性的管理
3.12 空壓機的使用與節約用風
3.13 收塵方案的確定及收塵管理
3.14 降低NOx的排放量
3.15 窯內耐火襯料的砌築與修補
3.16 原燃料、半成品與成品的庫存
第4章 生產及產品的故障處理
4.1 窯內結圈的防治
4.2 預熱器堵塞的防治
4.3 “雪人”、“蠟燭”產生的原因及處理
4.4 窯內出“大球”及掉大窯皮的處理
4.5 努力降低系統漏風
4.6 水泥的“假凝”與“閃凝”防治
4.7 窯驅動及找中筒體輪帶、托輪
4.8 防止風機振動
4.9 大型減速機的維護
4.10 混凝土的開裂原因與水泥的關係
第5章 安全操作
5.1 工傷事故發生原因的共性
5.2 水泥行業中易發生的工傷事故
5.3 新型乾法工藝中易發生的工傷事故
第6章 主要工藝參數的標定方法
6.1 工藝系統中風速、風量的測定
6.2 均化設施均化值的測定
6.3 磨機篩析曲線及鋼球配比的測試
6.4 磨機負荷填充率的計算
6.5 磨機功率的計算
6.6 選粉機循環負荷的計算及特徵曲線
6.7 水泥粒徑分析
6.8 燒成系統的熱平衡(20℃基準)
6.9 窯尾廢氣的噴霧冷卻所需水量
6.10煙囪抽力
第二篇 技術管理篇
第7章 生產數據及結果的處理
7.1 生產數據的記錄、整理與使用
7.2 儀表累計計量與盤庫的關係
7.3 料耗的計算
7.4 熱耗的計算
7.5 考核指標的制定及實施
第8章 工種設定與分工
8.1 新型乾法線的工種設定
8.2 巡檢工種的標準與職責
8.3 專業技師與設備維護工作
8.4 專職潤滑工種
第9章 新型乾法生產線的操作規程
9.1 操作規程的編制要求
9.2中控操作員操作規程
9.3 巡檢員的操作規程
9.4 排除故障的操作規程
第10章 技術管理人員的基礎工作
10.1 衡量企業管理水平的若干技術指標
10.2 計畫管理中技術人員的管理責任
10.3 建立必要的技術總結及報告制度
10.4 技術管理檔案的建立
10.5 企業技術人員所應具備的技術素質
10.6 總工程師的職責
第11章 基本建設的精細管理
11.1 基本建設中精細管理的要求及如何實現
11.2 對設計工作具體細節的若干改進意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