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歷史
1990年10月,杭州文物考古所在杭州市半山區石橋鄉發現編號為90-1戰國土墩墓一座,隨即這隻水晶素光杯從該座戰國土墩墓里現世。 考古人員在發掘半山石塘戰國一號墓時發現了這件水晶杯。隨後,水晶杯被送到北京鑑定。中國考古界泰斗蘇秉琦先生見到此杯,即贊為國寶。
文物特徵
杯高15.4厘米,口徑7.8厘米、底徑5.4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狀,底圓,圈足外撇,酷似今天我們使用的玻璃杯。杯身通體平素簡潔,透明無紋飾,整器略帶淡琥珀色,器表經拋光處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綿體狀自然結晶。
文物價值
此杯是用整塊優質天然水晶製成的寶用器皿,國內罕見,是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製品中器形較大的一件。
中國考古學界泰斗蘇秉琦先生捧在手裡讚嘆:“國寶!絕對的國寶!”
2002年,中國國家文物局發布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戰國水晶杯以其獨特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名列其中,成為首批禁止中國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文物背景
相對於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玉器文化而言,水晶以其晶瑩剔透的物理屬性,自古以來就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至東漢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水晶飾物則被賦予佛教的神秘色彩,更成為善男信女佩帶之信物。水晶清澈玲瓏,兼有玉石相親之雅。又因其瑩如水、堅似玉,在古代被認:為是玉的別屬,所以有“水玉”、“水晶”、“千年冰”、“玻黎”等許多名稱。
作為世界主要水晶產地的中國,使用水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墓葬中也曾多次伴有水晶製品出土。商周以後,水晶製品的製作更加精細生動,春秋時期已有水晶生肖雕件出土。這些器物採用圓雕的加工手法,技術上較之僅為鑽孔和弧面打磨的工藝難度更高。
到了戰國時期,玉器的生產進入鼎盛階段,隨著玉器工藝和加工工具的不斷進步,玉器碾琢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所以,水晶杯的製作工藝水平是可能達到這個高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