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戰士報

《水利戰士報》是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二師黨委的機關報,創刊於1963年8月,1967年7月13日停刊。 《水利戰士報》是師黨委的機關報,遵循面向政治、面向生產、面向基層、面向民眾的辦報方針,必須為政治、生產服務。 《水利戰士報》既是宣傳兵團建築業的視窗,更是交流和普及施工技術知識的陣地,因此,受到全師幹部、工人的好評。

《水利戰士報》是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二師黨委的機關報,創刊於1963年8月,1967年7月13日停刊。共出刊200期。
1963年6月26日,工二師黨委以〔1963〕師黨字47號檔案決定創辦師黨委機關報《水利戰士報》。成立《水利戰士報》編輯委員會,由18名委員組成。主任委員李明義;副主任委員傅志華、賀漢德、李鳴山。
工二師自整編以來,施工部隊遍布天山南北,施工項目逐年增多,施工力量不斷增強,施工規模明顯擴大。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全師承擔的建設任務越來越繁重。工二師是一支以鐵路、公路、水利、電力建設為主體的施工部隊,其特點是長遠規劃,綜合利用,大兵團作戰,機械化施工,施工規模宏大,既有先進經驗,又有示範作用,應該根據全師的具體情況和施工特點,總結、積累、交流、推廣各種先進經驗,以推動全師各項建設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發展新聞事業是為了適應工二師施工建設飛速發展的需要,為了給部隊及時、迅速地傳達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和師黨委各項指示決議,為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為了總結交流生產建設中的實際經驗,有力指導生產,推動生產,是辦報的目的所在。
《水利戰士報》是師黨委的機關報,遵循面向政治、面向生產、面向基層、面向民眾的辦報方針,必須為政治、生產服務。根據全師當前以水利、水電為主;以農業為基礎;多種經營的生產方針,必須突出重點,兼顧各個行業,使《水利戰士報》具有自己的特色。黨報是黨的喉舌,是無產階級的思想陣地,是宣傳馬列主義的有力工具。因此,《水利戰士報》的首要任務是迅速及時地宣傳貫徹黨在各個時期的方針政策,宣傳貫徹師黨委的各項指示和決議,反映黨的政策在民眾中貫徹執行的情況;具體幫助各級幹部把黨的方針政策學到手,指導基層幹部從實際出發,全面正確地執行黨的政策,及時有力地宣傳全師各個時期的形勢和任務,指導廣大職工認清形勢、堅定信心、增強鬥志,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團結廣大民眾,為努力完成各項生產任務而奮鬥。
《水利戰士報》為四開小報,每周出版1期,負責人吳連增、綦水源。《水利戰士報》從1963年8月1日正式創刊以後,到“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的1967年7月13日停刊,共發行200期,刊登各類稿件2 748篇。其中,轉載中央、自治區、兵團報刊584篇;師內部來稿2 164篇。從稿件來源看,連隊幹部職工稿件795篇,占刊稿總數36.74%;團場機關幹部稿件338篇,占15.61%;師機關幹部稿件266篇,占12.3%;報社記者稿件340篇,占15.2%;師團場通訊員217篇,占10%;其他來稿219篇,占10.15%。
《水利戰士報》在4年辦報中,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特別注意通過具體、形象、生動的先進人物和模範事跡介紹,向廣大民眾進行宣傳教育。通過用事實說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必然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足以造就一支具有社會主義覺悟和一定文化技術水平,富有頑強戰鬥力的職工隊伍。《水利戰士報》堅持為施工生產服務,用先進施工實踐指導生產,普及科學施工,使更多職工掌握先進施工知識,更好地促進生產發展。通過報紙,組織各個部門、各個單位,交流施工生產中的先進經驗、成功方法以及成果,提高幹部的管理水平、技術水平、經營水平,發揮更大作用。在施工生產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最大限度挖掘生產潛力,有利於組織生產,指揮生產,更好完成生產任務。《水利戰士報》以生動活潑的宣傳鼓動形式,推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通過宣傳勞動競賽這種有力的政治工作方法,在職工民眾中掀起“比、學、趕、幫、超”活動,發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英雄主義精神,激發廣大職工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掀起勞動生產的高潮。
《水利戰士報》在黨委領導下,堅持黨委指導、民眾辦報方向。各級黨委書記經常研究黨報,對黨報不斷提出改進意見。各級黨委重視通過報紙來做黨的工作,師、團黨委書記親自動手,為黨報寫稿,並發動全體黨員、職工民眾,關心黨報,學習黨報,為黨報積極寫稿。《水利戰士報》遵循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密切聯繫民眾,積極反映民眾的要求和意見。如何指導民眾、宣傳民眾、教育民眾,成為民眾的良師益友,是辦報人必須重視和考慮的問題。報紙在排版方面,力求生動活潑、短小精悍、觀點明確、中心突出。使廣大職工民眾在繁忙緊張的生產中進行學習和閱讀,從中汲取教益;做到文筆通俗化、大眾化、口語化,使粗通文字的職工都能看得懂,易為廣大民眾接受。建立健全了基層通訊組織,團有通訊站,連隊有通訊組,有骨幹通訊員近100名。
《水利戰士報》不僅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師黨委的重要決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而且在宣傳民眾、教育民眾、鼓舞民眾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水利戰士報》既是宣傳兵團建築業的視窗,更是交流和普及施工技術知識的陣地,因此,受到全師幹部、工人的好評。
報社重視職工民眾的組稿、刊稿工作,重視培養基層通訊員,曾經刊登了一批在全國都有影響的報告文學和通訊。有的報告文學、通訊多次獲得國家級獎勵,有的入選中學課本。《水利戰士報》的創辦,培養和造就了一批文化人才,鋪墊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對工二師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1950年,17歲的綦水源在湖南參軍,來到新疆。1957年,他堅決要求離開兵團領導機關軍法處,來到烏-庫公路工程處工程支隊,當了一名通訊幹事。他與兵團築路職工一起,身處人跡罕至,海拔4 500米的天格爾冰峰,開山放炮、修路建橋。從1958年開始,他發表了一系列反映兵團築路職工工作和生活的作品。其中,《三不吹》發表在《人民文學》1958年12期,獲得建國十周年優秀短篇小說獎,收入建國三十周年短篇小說集;《哈伊娜》發表在《人民文學》1959年3期;報告文學《冰峰五姑娘》發表在《人民文學》1959年2期,評為建國十周年優秀報告文學;散文《戰鬥在天格爾冰峰的人們》發表在《文學青年》1959年1期;《山里通》發表在《收穫》1960年1期。綦水源以他的感情與體驗,寫出了反映屯墾戍邊生活的小說《種子》《老站長》,先後通過《中國文學》翻譯介紹到國外。綦水源是第一個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向全世界介紹的作家。
1966年5月19日,兵團黨委召開緊急電話會議,兵團黨委第三書記、第三政委裴周玉作了題為《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緊急動員起來,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的動員報告。兵團機關各部委、各師、院校領導分別在所在地收聽了動員報告。6月13日,裴周玉主持召開兵團黨委(擴大)會議和“文化大革命”領導小組會議,號召“放手發動民眾,揭露黑幫黑線”問題。至此,兵團司令部及各師、院校的“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起來。
從1966年7月兵團黨委批准成立工二師“文化大革命”領導小組,開展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運動首先錯誤地把矛頭指向師宣傳、新聞部門,對宣傳、新聞部門大肆進行誣衊攻擊。
工二師“文化大革命”領導小組辦公室編輯的第14期“文化大革命”情況簡報,大肆攻擊、誣衊工二師宣教科和《水利戰士報》報社,說什麼隨著階級鬥爭的深入和人員的增加,宣傳、新聞部門滲進了一些複雜成分,產生了新的資產階級分子。誣衊宣傳、新聞部門工作人員把持了宣傳、輿論大權以後,不執行黨的方針政策,不突出政治,不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不為基層和工農兵服務,而是千方百計追求資產階級的辦報方針、輿論導向。斥責《水利戰士報》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資產階級的宣傳工具,散布了不少資產階級和修正主義的觀點,給黨和人民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必須橫掃師宣教科和報社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的黑幫、黑線和一切牛鬼蛇神。他們批判《水利戰士報》不是面向工農兵,而是面向機關,面向少數知識分子。說什麼報社成立四年來,連隊幹部工人就占全師職工總數的95%以上,而刊登的稿件僅占36.7%;師團機關幹部僅占全師職工總數不到5%,刊稿率卻達到61.68%。不是連隊廣大職工稿子少、稿子不好;而是《水利戰士報》貫穿了一條黑線。他們不是全黨辦報,而是依靠少數知識分子辦報。誣陷《水利戰士報》掌握在少數師、團宣教部門的少數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手裡,成為他們談天說地的場所,成為他們反黨、反社會主義的論壇。師、團宣教科、股總數不到60人,僅占全師職工總數的2‰,其刊稿量卻占了31%。造反派大肆誣衊《水利戰士報》為雜家大開綠燈,讓他們大放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反動言論。報社編輯部和團場通訊助理員總數不過20來人,三年來共刊稿557篇,占全部刊登稿件的25.74%。《水利戰士報》把持在吳連增等所謂的少數反黨反社會主義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手裡,他們把報紙變成反對毛澤東思想的工具。為數不多的幾個人,三年來刊登稿件340篇以上,占全部刊登稿件的15.2%,發表的反動言論和“毒草”有《過年》《近水樓台》《白蘭花》《論說服教育》《司機的妻子》等。
工二師“文化大革命”情況簡報第13期,在誣陷《水利戰士報》負責人吳連增時,攻擊他與所謂的全國文聯反黨分子邵某某是一條黑線。工二師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吳連增成為首當其衝的一個靶子,吳連增受到迫害,小說《司機的妻子》不但被錯誤地打成兵團文藝界一棵大毒草,也錯誤地被打成自治區文藝界一棵大毒草被批判。《水利戰士報》被迫停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