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冶鎮

水冶鎮

水冶鎮位於安陽市西20公里處,是晉、冀、魯、豫四省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因北魏時以水鼓風冶鐵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素有“銀水冶”之美稱。全鎮幅員面積97平方公里,下轄59個村(居),總人口24.1萬人。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東鄰107國道,安林公路、大白公路兩條省道穿境而過,晉豫魯鐵路縱貫南北,安林高速和安李鐵路橫貫東西。地處太行山出山口,東壤鋼鐵工業基地安陽市,北臨河北省漳河,西接紅旗渠聖地林州,南連煤城鶴壁。便利的交通和舉足輕重的地理位置,使水冶鎮成為豫北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工業重鎮,先後被評為全國重點鎮、國家級建制鎮示範試點鎮、全省首批重點示範鎮,連續11年蟬聯河南省百強鄉鎮第1名,是全國25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之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水冶鎮因北魏時以水鼓風冶鐵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1937年,水冶被日軍占領。

1945年,日軍投降,水冶解放,安陽縣委、縣政府駐水冶。

1954年,安陽縣政府遷往安陽市城內,水冶鎮人民政府設在北大街中段路西。

1959年遷東北街路北鼓樓寺。

1985年遷輔岩路至今。

2016年4月,原水冶鎮和原蔣村鎮行政機構套合,為新的水冶鎮行政事業機構。

2016年11月,安陽市部分區域管理範圍和管理體制調整後,殷都區代管水冶鎮等原安陽縣西部九個鄉鎮。

行政區劃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底,水冶鎮下轄18個居委會與41個行政村。

18個居委會:老城區、北關、北街、小東關、東北街、東街、南關、南街、井家莊、向陽、西街、西蔣、阜城東街、阜城西街、阜城北街、阜城南街、姬家屯、天池。

41個行政村:果園、東古莊、西古莊、南段村、北段村、陽郡、茶棚、東高平、南固現、北固現、寨子、東麻水、西麻水、南麻水、下河、、許朴、石棺、侯凹、張莊、四合、石澗、西蔣村、東蔣村、李賈店、黃賈店、劉賈店、雙全、小墳、水浴、東石村、張屯、王莊、何墳、輝泉、張賈店、高喻、靈藥、李莊、西石村、柿園、大堰。

區劃沿革

河南經濟強鎮河南經濟強鎮

2002年12月2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123號):將水冶鎮的北彰武村劃歸安陽市龍安區管轄。2014年8月4日,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民政廳下發了《河南省民政廳關於調整安陽縣水冶鎮蔣村鎮行政區劃的批覆》(豫民行批〔2014〕35號),同意撤銷安陽縣水冶鎮和蔣村鎮,設立新的水冶鎮,以原水冶鎮和蔣村鎮行政區域為新設水冶鎮行政區域。新設水冶鎮人民政府駐水冶鎮輔岩路102號。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後,水冶鎮行政區面積由原來的46.07平方公里增至91.14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2.89萬人,所轄建制村由原來的17個變成現在的41個,所轄居委會個數不變,仍為18個,新設水冶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行政代碼

410522101:~001北關居委會 ~002北街居委會 ~003老城區居委會 ~004東北街居委會 ~005小東關居委會 ~006東街居委會 ~007南關居委會 ~008南街居委會 ~009井家莊居委會 ~010向陽居委會 ~011西街居委會 ~012西蔣居委會 ~013阜東居委會 ~014阜南居委會 ~015阜西居委會 ~016阜北居委會 ~017姬家屯居委會 ~204果園村 ~212東古莊村 ~213西古莊村 ~214南段村 ~215北段村 ~216陽郡村 ~217茶棚村 ~219天池村

地理環境

水冶鎮位於安陽市區西20公里處,晉、冀、魯、豫四省接合部,屬殷都區管轄。全鎮幅員面積97平方公里,總人口24.1萬人,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7.4萬人。

晉豫魯鐵路縱貫南北,安林高速橫貫東西,鎮域內安李鐵路、安林公路橫貫東西,大崗公路貫穿南北。

城鎮建設

水冶鎮廣場水冶鎮廣場

城鎮發展最新訊息:關於水冶鎮成市的訊息由來已久。

具體新聞見摘要:為進一步增強水冶鎮的輻射帶動能力,這次將曲溝鎮的南固現村、北固現村、寨子村、東高平村和蔣村鎮的下河村、南麻水村、東麻水村、西麻水村、許朴村、石棺村整體劃給水冶鎮,其目的就是要拓展水冶鎮的發展空間,為水冶鎮發展成中小城市奠定堅實的基礎。

該鎮曾先後榮膺國家建設部“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重點鎮”、河南省改革發展建設綜合試點鎮稱號,被國家建設部評為“村鎮建設先進鎮”,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中州名鎮、雙文明鎮、鄉鎮之星。水冶鎮已成為經濟繁榮、科技發達、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現代化新型城鎮,中原大地的一顆明珠。

在城鎮建設上,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1997年,鎮政府就制定出台了《水冶鎮工貿小區建設實施方案》、《水冶鎮跨世紀經濟建設規劃》和《水冶鎮1997—2010年城鎮建設遠景規劃》,在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社會服務設施、環境保護設施等方面進行了詳盡規劃。

水冶鎮鎮委、鎮政府長期堅持發展鄉鎮企業,增加財政收入,強力實施“—高兩帶”戰略。“一高”即帶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民民眾的生活環境都有所改善。鎮域工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及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形成了彼此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良性發展局面。

水冶鎮黨委、政府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建立了多元化投資體制,主要採取了“五點、三廣泛”的方法。“五點”即力爭國家主管部門撥點,爭取縣財政把城鎮維護費多給點,鎮財政集中點,受益單位拿點,發動民眾集資點;“三廣泛”即廣泛發動民眾,廣泛挖掘潛力,廣泛集中財力、物力。依此方法,該鎮社會各界在城建上的投資就多達上億元,投資遍及通信、供水、供電、交通、市場等各個領域。

鎮委、鎮政府依據鎮城建遠景規劃,結合《水冶鎮工貿小區建設實施方案》,投入1億多元資金,對城鎮基礎設施進行配套建設和改造,新建和改建了北環路、文明路、太行路、人民路、紅塔路、輔岩路等鎮區道路,基本形成了以輔岩路、松濤路、紅塔路、太行路、珠泉路、文明路、龍山路、人民路、安林路、南環路、北環路和一號路等主要幹道為框架,以鎮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城鎮道路交通網路,總里程達到了35公里。2001年水冶鎮興建了鎮區第二條供水管線鋪設工程和第二水源開發工程,使自來水公司的日供水量達到5萬噸,對通信設施進行了擴容改造,使裝機總容量達到28800門,電話普及率達到31%以上,對城鎮供電線路及農網進行了改造,建設了五里槐11萬KV輸變站。被譽為21世紀清潔、廉價能源的天然氣已引入水冶鎮,使鎮內的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鎮擁有幼稚園20所和各類學校34所,小學生入學率達到100%。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完善的綜合性醫院有4所,病床總數超過500張。在綠化建設方面,主要完成了珍珠泉公園、安林路、輔岩路、北環路和新興路的美化綠化。同時加強了對居住小區的規範化建設,新建了3個規範化居住小區,進一步改善了人們的居住環境。

冶鐵業既是水冶鎮的利稅大戶,同時又是污染極為嚴重的重工業企業。為了徹底改善該鎮及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和對外形象,鎮委、鎮政府一方面加大淘汰落後生產設備的工作力度,關閉污染企業,停產治理,取締土法燒結,拆除違法建設項目;另一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對現有工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污染治理。全鎮污染嚴重的5家大型煉鐵企業僅在環境治理上的投資就超過2億元,建成煤氣發電車間3個、機燒結窯3座,既節約了能源,又大幅度降低了有害氣體和塵埃的排放數量,對保護鎮區及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經濟發展

緊緊圍繞“工業強鎮、三產富鎮、文化興鎮、依法治鎮,按中等城市建鎮,增強自我城市化實踐意識”的發展戰略,堅持“只有產業做大,水冶才能做大;只有產業做強,水冶才能做強”的理念,大力營造經濟發展新平台,推出了“四城三帶”新舉措,即:建設鋼鐵城、化工城,改造老城,建設新城,建設安林路、輔岩路、珠泉河兩岸三條經濟帶,從而為全鎮增添了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工業經濟優勢凸現,鄉鎮企業發展迅猛。大力實施項目帶動,加大企業技改力度,拉長產業鏈條,最佳化鋼鐵產業結構。形成一批鋼鐵龍頭企業,年產生鐵300萬噸、鋼坯200萬噸,成為安陽市的鋼鐵生產基地。優質煉鋼生鐵、鑄造生鐵、球墨鑄鐵等主要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全鎮共有大型鋼鐵冶煉企業7家,建材企業7家,造紙企業8家,輕紡企業3家,形成了以鋼鐵冶煉為主導,建材、化工、輕紡、煤炭等多業並舉,多輪驅動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該鎮大力實施“退二進三、退城進園”工程,積極推動永盛玻璃、塑化公司等主城區31家限上工業企業向產業聚集區集中布局,並在推動企業搬遷中強化縱向延鏈補鏈,橫向關聯配套,使企業做大做強,實現產業升級換代,集聚發展。在實施“第三產業提升”工程中,依託安鋼永通、湖波水泥等大型企業,通過整合企業資源,以萬德新幹線、豫北倉儲物流配送產業園等為龍頭的物流產業快速崛起;依託特色商業區建設,推動現有40家規模市場和商場向專業市場、專業街區和特色市場、特色街區轉化;引進珠江村鎮銀行、中國銀行等入駐水冶,樓宇經濟和建築市場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形成了新的經濟成長點。2015年,全鎮三產比重由2014年的39%提高到45%,基本實現經濟結構重大轉變,成為跨越發展的強大動力。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服務功能逐步完善。新建和改造了多條城市化道路,全鎮基本形成 “三縱六橫”型道路交通網路,總里程達260公里。.一批居民集中住宅小區相繼建成,總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公園、廣場、車站等公共設施和供氣、供水、供電、通訊網路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全鎮日供水量達6萬噸,供電量達3.7億千瓦時,電話普及率達64.8%,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75.5%,引入了天燃氣工程。專業市場繁榮昌盛,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商品集散地優勢,加快培育市場體系,走商貿發展型路子,大力發展新興三產。全鎮非公有制經濟達到1803個,從業人員達3萬餘人。各類專業市場達20多個,大型批發市場8個,大型連鎖經營店16家,大型超市5個,餐飲服務業達160餘家。全鎮有客車近200輛,日客流量高達8000至10000人。

因北魏時以水鼓風冶鐵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冶煉之源、名相故里,國母故鄉。水冶是個文化名鎮。鎮內有保存完整的明清一條街、五門五關十三圈、李洪伯故居等古建築,有宋代梅花碑、珍珠泉等名勝古蹟,是電影《孔雀》、電視劇《二叔》、《兵變1938》等影視作品的主要拍攝地。

水冶是個工業大鎮。在計畫經濟時代,曾是安陽縣乃至安陽地區的工業基地,鎮內擁有省、市、縣屬企事業單位120餘家,最輝煌時,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占到過全縣的70%。現有工商企業2981家(戶),工業企業181家,其中較大型的鋼鐵冶煉企業6家,建材企業5家,輕紡企業3家,限額以上企業50家。水冶是個商貿重鎮。因地處太行山出山口,歷來是晉冀豫三省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素有“銀水冶”的美譽。個體工商戶2500餘戶,三產從業人員30000餘人。

2011年,水冶鎮連續7年保持了全省綜合實力百強鄉鎮第一名。先後榮獲“全國重點鎮”、“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鎮”、“河南省綜合改革試點鎮”等稱號。水冶鎮的快速發展也引起了上級的高度關注,省城鎮化建設會議明確提出要把水冶鎮建設成為具有特色的小城市。安陽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要把水冶鎮建設成為具有區域性影響力的中等城市,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藉助晉豫魯鐵路大通道在水冶鎮設有編組站這一運輸成本的優勢,將全省淘汰壓縮下來的鋼鐵發展空間集中用於水冶,建成全省精品鋼生產基地。中央六部委確定水冶為強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

2007年全鎮GDP完成55億元,企業總產值完成175億元,工商稅收完成5.3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7350元,連續四年保持了全省經濟綜合實力百強鄉鎮第一名的位置,並跨入了綜合發展水平“全國千強鎮”行列。

殷都區水冶鎮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團結拼搏,開拓進取,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快速發展。工業經濟結構最佳化,發展勢頭迅猛,形成了以鋼鐵為主導,建材、化工、輕紡、煤炭等多業並舉、多輪驅動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服務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三縱六橫”的道路框架,總里程達35公里。專業市場繁榮昌盛,第三產業蓬勃發展。

城鎮榮譽

全省鄉鎮2007年度經濟社會發展前100名評價結果揭曉,殷都區水冶鎮位居第一。這是水冶鎮繼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3年成為全省2000多個鄉鎮中最具實力的鄉鎮後,再次奪得百強鄉鎮桂冠。與此同時,經中國鄉鎮工作委員會課題組評選,該鎮又入圍“2008年中國鄉鎮綜合實力500強”,居第439位。

2008年,水冶鎮在河南百強鄉鎮評比中再次榜上有名,與中牟城關鎮並列獲得第一名。

2009年,再次獲得河南百強鄉鎮首位!

2010年,水冶鎮在河南百強鄉鎮中再次位例首位。

2011年,殷都區水冶鎮已被確定為全國25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制度改革試點之一。為進一步增強水冶鎮的輻射帶動能力,2011年9月6日,安陽市十次黨代會將曲溝鎮的南固現村、北固現村、寨子村、東高平村和蔣村鎮的下河村、南麻水村、東麻水村、西麻水村、許朴村、石棺村等十個村莊整體劃給水冶鎮。

2012年,殷都區水冶鎮再次位列河南省百強鎮第一名。

2013年,殷都區水冶鎮保持強勢盡頭,再度位列河南省百強鄉鎮第一名。

2014年,河南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正式發布《2014年河南省百強鄉鎮評價報告》,殷都區水冶鎮、鞏義市回郭鎮、滎陽市豫龍鎮等分列百強鄉鎮前三位,而有關數據顯示,殷都區水冶鎮已經連續十年當選河南百強鄉鎮之首。

社會事業

該鎮首先強化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把投資3.5億元的駐鎮縣醫院遷建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供全方位服務。其次,啟動了總投資4200餘萬元的5所中國小校教育擴容和全面“改薄”,加快教育資源配置最佳化。再次,全面深入開展社會救助、臨時困難救助,全面落實低保政策等。該鎮在中心地段投資近300萬元建設了便民服務中心“百姓之家”,整合21個與民眾辦事息息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和部門入駐開設服務視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務,實現了“進一個門辦千件事”。在公共服務方面持續加大力度,積極謀劃投資近5億元推進電力廊道改造、集中供暖工程、珠泉公園改造提升、第二水廠等項目的建設改造,加快完善公共基礎服務。

在環保治理、安全生產和平安建設上對全鎮實行了拉網過篩式的排查、整頓和監管,全面消除各類隱患,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民眾提供平安、綠色、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

實幹鑄就輝煌,激情成就夢想。在未來征程中,水冶鎮將繼續緊緊圍繞建設具有30萬左右人口規模的產城融合、城鄉一體、充滿活力、生態宜居的新興城市目標,以堅韌不拔的信念、只爭朝夕的精神、攻堅克難的銳氣、勤政務實的作風,突出重點,統籌兼顧,開拓奮進,狠抓落實,使水冶繼續保持在全國領先、全省領頭的發展態勢和趨勢。

民間藝術表演

抬歌,據說興起於殷商時期。殷紂王生活腐化,為了享樂,強迫各地諸侯以“歌”的形式向他敬獻貢品。安陽是殷商時期的國都,因而成為抬歌的發源地。據介紹,抬歌通常由八人抬一個大木架,在木架上面表演的是童男童女。經驗豐富的藝人把表演者、道具、花草等巧妙地安排在上面。抬歌通常有4米多高,前面有鼓、鈸、鑼、嗩吶等樂隊開路。童男童女在鑼鼓聲中,佩戴精美頭飾,身披紅綠服裝,手持彩綢或拂塵表演。在人前奪萃的,不是歌架上的表演者,而是能工巧匠和綁歌藝人,他們精心製作的道具,創意的表演形式,是藝術創造的結晶。

水冶鎮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抬歌表演,各村抬歌以及秧歌、鑼鼓、花轎、舞蹈等內容豐富的民間藝術表演,吸引了眾多民眾前來觀看。其中“猴年鬧春”、“白蛇傳”、“真假牡丹”、“金猴鬧”、“江南行”等,都是深受民眾喜愛的民間故事內容。

景點介紹

泉位於安陽市區正西水冶鎮,主要由馬蹄泉、拔劍泉、臥龍泉等8泉組成,水面1300平方米,平均水深2米,出水量每秒2.2立方米,珍珠泉景區已闢為珠泉公園,園內林木蔽日、古柏參天。清澈的池水掩映於綠陰之中,泉水噴涌,汩汩有聲;水泡簇簇,狀如串珠。泉邊聳立10餘株古柏,其中有兩株根部相鄰,樹身在離地1米多處合為一株。奇柏神泉,被譽為安陽八大景之冠——柏門珠沼。群泉之中有一小島,島上有一亭。此外尚有沿泉長廊、觀泉亭、遊樂亭等。數泉之間,有精工石橋相連線,人稱“十字流水橋磊橋”,橋欄柱頭,雕有臥獅蹲猴,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珍珠泉以其規模、景觀和歷史在全國多處珍珠泉中應數首位。它位於距安陽城西20公里的水冶鎮西,由8個泉眼組成珍珠泉群。珍珠泉群湧水量平均每晝夜為16.337萬噸。涌的泉水匯聚成湖,最終向東流入安陽河。

珍珠泉美景水面1.3萬多平方米,平均水深2米。

珍珠泉群的來歷,說法較多。相傳宋仁宗時,朝廷名將韓琦西征西夏途經此地返朝,時值盛暑,兵士乾渴難忍。韓琦急中將劍插於蟻穴祈水,拔劍後泉水噴涌而出,遂名此泉為拔劍泉,又名寶劍泉。又傳韓琦的戰馬咆哮嘶鳴,一蹄踏陷,清泉湧出,泉形狀如馬蹄,即名馬蹄泉,另有一泉形若臥龍,周圍多地龍(蚯蚓),又稱臥龍泉。這些泉被統稱為珍珠泉。泉水匯成的湖,其四周建有石欄,可憑欄觀魚。湖中伸進一個小半島,島上有小亭,亭旁有千年古柏,其中一樹有兩根樹幹距地面約五尺,在相距四尺處環合,猶如一座門洞,遊人可低頭通過,傳說過此門者能延年益壽。此柏樹洞門與珍珠泉群合稱柏門珠沼,居安陽八景之首。

珍珠泉美景清光緒八年(1882)對珍珠泉進行了修整,拓寬了泉池水面,用青石築砌了泉岸。民國17年,愛國將領馮玉祥,撥款5000現洋,修建了泉池石欄,構建了馬蹄泉池,並在泉區修建了石拱小橋和馮公亭等建築,將珍珠泉風景區改名為"平民公園"。新中國成立後,當地政府於1954年、1958年、1960年先後開挖出五四泉、五八泉、六零泉,從而形成了群泉爭涌的珍珠泉群,還頒布了保護珍珠泉水資源的《通知》。1971年,安陽縣人民政府把珍珠泉風景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營造珍珠泉大型園林。在幽雅秀美的珍珠泉景區,喝上一杯用珍珠泉水烹煮的清茗,異香滿口。近代詩人王文坤秋遊安陽珍珠泉後,留下了一首情景交融的詩篇:萬壑林紅秋雁低,一泓澄澈鄴城西。泉光平吐霜丸冷,泡影同聲玉粒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