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倒土壩

按設計要求將土倒入水中經固結密實而形成的土壩。有兩種填築方式。一種是先將卵石或塊石倒入水中,形成支承體,在其上游側倒入反濾料,再倒入黏性土,形成防滲斜牆;另一種是在壩面上用畦埂將填築面分割成若干畦塊,注入一定深度的水,再將土料倒入水中,使其崩解,在自重和滲壓作用下重新固結,有的稍加碾壓,形成壩體,適用於黃土及礫質土地區。高60m的山西汾河水庫土壩就是採用此築壩方式於1959年建成。

這種壩施工時一般在填土面內修築圍埂分成畦格,在畦格內灌水並分層填土,依靠土的自重和運輸工具壓實及排水固結而成的壩。這種築壩方法不需要有專門的重型碾壓設備,只要有充足的水源和易於崩解的土料都可採用。但由於壩體填土的乾容重較低,孔隙水壓力較高,抗剪強度較小,故要求壩坡平緩,使得壩體工程量增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