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逆難產

氣逆難產 ,病名。又名氣結難產。治療方法:治宜利氣安神,調暢氣機。並應安慰產婦,使其不憂慮焦煩。

發病機理

氣逆難產 ,病名。又名氣結難產。見《傅青主女科》卷下“氣逆難產五十九”。

指因氣逆造成胎兒不能產出。多因產婦臨蓐心懷恐懼,恐則神怯,怯則氣下而不能升,氣既不升,則上焦閉塞而氣逆,氣逆不行,小兒轉動無力,以致臨蓐數日,兒頭尚未到產門不能下生。

治療方法

治宜利氣安神,調暢氣機。並應安慰產婦,使其不憂慮焦煩,方用舒氣散


(人參、當歸、川芎、白芍、紫蘇梗、牛膝、陳皮、柴胡、蔥白)。
人參(一兩)當歸(一兩,酒洗)
川芎(五錢)白芍(五錢,酒炒)
紫蘇梗(三錢) 牛膝(二錢)
陳皮(一錢)柴胡(八分)
蔥白(七寸)
水煎服。一劑而逆氣轉,兒即下矣。此方利氣而實補氣。蓋氣逆由於氣虛,氣虛易於恐懼,補其氣而恐懼自定,恐懼定而氣逆者將莫知其何以定也,何必開交骨之多事乎哉!
{凡臨產二日前,必先腹痛一小次,名曰試痛。此時萬忽坐草臨盆,但將包兒諸物預備現成,不可早叫穩婆來。過三日後,腹若大痛,方叫穩婆來。不可令產婦見面,暫讓別室靜待,不可高言。蓋穩婆名曰收生,使其兩手接收,不欲兒墮地受傷,非穩婆別有妙法也。若穩婆來之,即令產婦見面,彼此胡言亂語,用力太早,必致難產,百變叢生。戒之,慎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