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介紹
能見度
大氣中空氣分子對入射光的衰減是比較規律的。大氣中氣溶膠對可見光傳播也有很大影響,而且氣溶膠分布是複雜多變的,大氣中雲霧滴也會使光受到衰減和散射。實際觀測表明,在大氣中,半徑從十分之幾微米到幾十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和小雲霧滴隨著半徑增大其數密度會非常急劇的減小,半徑越小的粒子數密度越大,這些粒子對可見光有較強的散射作用,而且也有複雜的吸收作用,尤其對於小粒子,這種吸收作用是相當顯著的。由於人類活動、熱對流、風和湍流作用等各種原因,低層大氣內小粒子含量會發生極大變化當大氣中小粒子的含量很大時,大氣衰減係數比“乾淨”的空氣分子的衰減係數可能會大一到二個數量級,這時,天空將是渾濁的,我們將看不清遠處的目標物,這就是能見度問題。
能見距離
我們在近處看物體總是可以看清的,但當物體漸漸遠離我們時,就漸趨模糊,直到物體達到某一距離後,我們就無法用肉眼再把物體從背景上識別出來,這個能夠“看到”物體的最大距離稱為能見距離。
大氣觀測
視角觀測
當我們觀察一個有足夠大視角(如:大於20°)的物體時,只有當物體與它的背景之間有一定亮度差異時,我們才能把物體從背景上區別出來。因此,我們能否“看到”物體,取決於目標物與背景的亮度對比以及眼睛對亮度對比的辨別能力。 肉眼對比感閾e反映了觀測者視力特性,視力越好,e值越小,在白天正常照度下,目標物視角不太小,視力正常的觀察者的對比感閾接近於0.02,但在拂曉或黃昏時,e可達0.5以上,所以白天能看清的物體,在黃昏時就無法看到。能見度還受到目標物持續時間、在視場中的位置、人的健康和精神狀況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為了在氣象研究中具有可比性,規定氣象能見度為視力正常的人,在當時天氣條件下,能夠從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認出目標物(黑色,大小適度)的最大水平距離,夜間燈光能見度是能看到和確定出一定強度燈光的最大水平距離。
水平觀測
當我們以水平方向無雲天空為背景進行觀測時,即使太陽不在水平方向上,背景仍然是明亮的,我們已經知道,這是由於我們眼睛所對著的這一無窮長氣柱內的空氣對陽光的散射作用所致,如果在這一氣柱中有一微小氣塊,該氣塊將散射陽光,而使一束散射光射向眼睛。同時,在從氣塊到眼睛的中間路徑上,又會受到空氣的衰減作用,越遠處氣塊“發出”的光,在到達眼睛之前衰減越多,所謂背景亮度,並不是在無窮遠處有一個發光體,而是在這一無窮長氣柱內所有小氣塊散射的光傳播到眼睛時,所剩餘光強的總和(或稱積分)如果在距離眼睛L處有一個目標物,它發出的光在到達眼睛時會受到L長度氣柱內空氣的衰減,當物體離我們很遠時,其發出的光被空氣衰減殆盡,我們就看不到物體了,黑夜裡燈火能見度即由此決定。在白天,當目標物在L距離處,我們在這一方向上不僅看到經L長氣柱空氣衰減後的物體光,而且還可看到L長氣柱內空氣總散射光,或者說,L長氣柱也具有一定亮度,當目標物離我們很遠時,目標物發出的光幾乎都被衰減了,而L長氣柱的亮度與無窮長氣柱亮度非常接近,這時,我們就不能把目標物與背景分辨出來了。
亮度對比
在水平無雲天空背景下觀測絕對黑體目標物,當目標物在眼前時,目標物與背景亮度對比為1,隨著目標遠離,在目標物方向上我們將看到從眼睛到目標物中間氣柱的亮度逐漸增大,就人的感覺來講,目標物與背景亮度對比在逐漸減小。亮度對比隨距水平氣象能見度與大氣衰減係數成反比,能見度越差,大氣越渾濁,因此,能見度是大氣透明度參數之一。
大氣分類
《地面氣象觀測規範》 系列標準為二十二個部分:
第1 部分:總則;
第2 部分:雲的觀測;
第3 部分:氣象能見度觀測;
第4 部分:天氣現象觀測;
第5 部分:氣壓觀測;
第6 部分:空氣溫度和濕度觀測;
第7 部分:風向和風速觀測;
第8 部分:降水觀測;
第9 部分:雪深與雪壓觀測;
第10 部分:蒸發觀測;
第11 部分:輻射觀測;
第12 部分:日照觀測;
第13 部分:地溫觀測;
第14 部分:凍土觀測;
第15 部分:電線積冰觀測;
第16 部分:地面狀態觀測;
第17 部分:自動氣象站觀測;
第18 部分:月地面氣象記錄處理和報表編制
第19 部分:月氣象輻射記錄處理和報表編制;
第20 部分:年地面氣象資料處理和報表編制;
第21 部分:缺測記錄的處理和不完整記錄的統計;
第22 部分:觀測記錄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