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精,是由稟受於父母的生命物質與後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精華物質,是人體生命的本原,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如《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精一般呈液態貯藏於臟腑之中或流動於臟腑之間。如《靈樞·本神》說:“是故五臟者,主藏精。”《素問·經脈別論》說:“食氣入胃,散精於肝。”
氣是人體內活力很強運行不息的極精微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氣運行不息,推動和調控著人體內的新陳代謝,維繫著人體的生命進程。氣的運動停止,則意味著生命的終止。
血是循行於脈中而富有營養的紅色液態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素問·調經論》強調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
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形體官竅的內在液體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津液所包括的內容非常廣泛,機體內除了藏於臟腑中的精和運行於脈管內的血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體都屬於津液。因此,津液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中醫套用
一、人體之精的功能
精主閉藏而靜謐於內,與氣之運行不息相較,其性屬陰。精除了具有繁衍生命的重要作用外,還具有濡養、化血、化氣、化神等功能。
1、繁衍生命
由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合化而生成的生殖之精,具有繁衍生命的作用。由於具有遺傳功能的先天之精主要藏於腎,並且五臟六腑之精都可資助藏於腎的先天之精,故生殖之精實由腎精化生。
先、後天之精的相輔相成使腎精逐漸充實,化生的腎氣也逐漸充盛。充盛的腎氣促進和維持了人體的生長發育,形體發育成熟到一定年齡並能產生“天癸”,使人體具備生殖能,有利於繁衍後代。在生殖過程中,父母將生命物質通過生殖之精遺傳給後代。因此,腎精不僅產生生殖之精這種物質,而且化生腎氣以促進生殖。這一給予後代的生命遺傳物質,即新生命的“先天之精”。因此,精是生命的本原。
2、濡養
精能滋潤濡養人體各臟腑形體官竅。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充盛,則臟腑之精充盈,腎精也充盛,因而全身臟腑組織官竅得到精的充養,各種生理機能得以正常發揮。若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之精化生有礙,則腎精虧虛,五臟之精也衰,失去濡養作用,臟腑組織官竅得不到精的濡養和支持,其功能則不能正常發揮,甚至衰敗。如腎精有損,則見生長發育遲緩或未老先衰;肺精不足,則見呼吸障礙、皮膚失潤無澤;肝精不足,肝血不充,筋脈失養,則見拘攣、掉搖或抽搐;如此等等。
腎是藏精的主要臟器,腎精可以生髓,髓充養骨骼,使骨骼健壯,牙齒堅固;髓充養於腦,則腦的生理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如若腎精虧虛,不能生髓,則骨骼失養,牙齒脫落鬆動;髓海不足,則頭昏神疲,智力減退。
3、化血
精可以轉化為血,是血液生成的來源之一。《張氏醫通·諸血門》說:“精不泄,歸精於肝而化清血。”因而腎精充盈,則肝有所養,血有所充。故精足則血旺,精虧則血虛。
精化血的另一層意義,是指精作為精微的生命物質,既可單獨存在於臟腑組織中,也可不斷地融合於血液中。如心精一般融入心血中,肝精一般融入肝血中以發揮其濡養作用。
4、化氣
精可以化生為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精化為氣。”先天之精可以化生先天之氣(元氣),水谷之精可以化生谷氣,再加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綜合而成一身之氣。氣不斷地推動和調控人體的新陳代謝,維繫生命活動。因此,精是生命之本原,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
先、後天之精分藏於臟腑之中,則為臟腑之精;一身之氣分布於臟腑之中,則為臟腑之氣。先、後天之精充盛,則其化生的一身之氣必然充足;各臟腑之精充足,則化生的臟腑之氣自然充沛。各臟腑之氣推動和調控著各臟腑的功能,使其正常發揮而協調共濟,共同維持著機體正常的生命進程。
精化生氣,氣有保衛機體、抵禦外邪入侵的能力。《素問·金匱真言論》說:“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可見精足則正氣旺盛,抗病力強,不易受病邪侵襲。
總之,臟腑之精充盈,腎精充盛,則化氣充足,機體生命活動旺盛,身體健康,生殖功能正常,抗禦外邪,祛病延年。若臟腑之精虧虛,腎精衰少,則化氣不足,機體正氣虛衰,抗病和生殖能力下降,對整個生命活動極為不利。
5、化神
精能化神,精是神化生的物質基礎。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總體表現,它的產生離不開精這一基本物質。《靈樞·平人絕谷》說:“神者,水谷之精氣也。”精與神的關係,說明了物質是第一性的唯物觀點。因此,“精氣不散,神守不分”(《素問·遺篇·刺法論》)。只有積精,才能全神,這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證。反之,精虧則神疲,精亡則神散,生命休矣。
二、人體之氣的功能
氣對於人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之一,又是推動和調控臟腑功能活動的動力,從而起到維繫生命進程的作用。因此,《難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類經·攝生類》又說:“人之有生,全賴此氣。”人體之氣的生理功能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推動與調控作用
氣是活力很強的精微物質,能激發和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及各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因此,人體的生長發育、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精血津液的生成及運行輸布等等都要依靠氣的推動作用。例如,元氣能夠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機能和各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如果元氣不足,推動和激發力量減弱,就會導致人體的生長發育遲緩、生殖機能衰退,或者出現早衰,同時也能引起人體臟腑經絡生理活動的減弱,生命活動處於衰弱無力的狀態之中。此外,精的生成與施泄,血的生成與運行,津液的生成、輸布與排泄等生理活動也都依賴於氣的推動和激發功能才得以正常進行。若氣的推動作用減弱,則會出現精的化生不足及其施泄障礙、血液和津液的生成不足及其運行輸布遲緩等病理變化。總之,氣的推動作用一方面表現在氣能推動和激發人體所有臟腑經絡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一方面表現在氣以自身的運動來推動精、血和津液等有形物質的代謝,說明了氣的推動作用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保證。
人體內部各種功能活動之間要取得協調平衡,氣的調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氣一方面發揮推動、興奮、升發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發揮寧靜、抑制、肅降的作用。前者屬氣中陽性成分的作用,後者屬氣中陰性成分的作用。若以“氣分陰陽”的觀點來看,前者屬陽氣的作用,後者屬陰氣的作用。陰陽二氣的功能協調則維持著生命活動的穩定有序,既無太過,也無不及。《證治準繩·雜病·諸氣門》說:“一氣之中而有陰陽,寒熱升降動靜備於其間。”《醫原·陰陽互根論》又說:“陰陽互根,本是一氣,特因升降而為二耳。”人體生長發育及生殖功能的穩定、臟腑經絡功能的協調、精血津液的生成及運行輸布有序,既有賴於陽氣的推動、激發等促進作用,又離不開陰氣的寧靜、抑制等調控作用,是陰陽二氣的推動與調控作用相反相成的結果。若陰氣的寧靜、抑制等作用減弱,陽氣的推動、激發作用過亢,臟腑功能虛性亢奮,則可出現精血津液的代謝加快,消耗過多,可見遺精、多汗、出血、煩躁、失眠等症。
2、溫煦與涼潤作用
氣的溫煦作用,是指氣可以通過氣化產生熱量,使人體溫暖,消除寒冷。氣的溫煦作用對人體有重要的生理意義:①使人體維持相對恆定的體溫;②有助於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③有助於精血津液的正常施泄、循行和輸布,即所謂“得溫而行,得寒而凝”。
發揮溫煦作用的氣是人身之陽氣,《醫碥·氣》說:“陽氣者,溫暖之氣也。”若陽氣不足,產熱過少,則可見虛寒性病變,表現為畏寒喜暖,四肢不溫,體溫低下,臟腑生理活動減弱,精血津液代謝減弱、運行遲緩等,如《諸病源候論·冷氣候》說:“夫髒氣虛,則內生寒也。”
發揮涼潤作用的氣是人身之陰氣。陰氣具有寒涼、柔潤、制熱的特性。體溫的恆定、臟腑機能的穩定發揮及精血津液的有序的運行輸布代謝,雖都與陽氣的溫煦作用密切相關,但都離不開陰氣的涼潤作用,是陰陽二氣的溫煦與涼潤作用對立統一的結果。若陰氣的涼潤作用減退,可出現低熱、盜汗、五心煩熱、脈細數等臟腑機能亢奮、精血津液代謝加快的虛熱性病變。
3、防禦作用
氣既能護衛肌表,防禦外邪入侵,同時也可以驅除侵入人體內的病邪。因此,氣的防禦作用十分重要。
《素問·遺篇·刺法論》說:“正氣存內,邪不可乾。”說明氣的防禦功能正常,則邪氣不易入侵。《醫旨緒餘·宗氣營氣衛氣》說:“衛氣者,為言護衛周身,溫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
若氣的防禦作用低下,勢必不能抗邪,邪氣易於入侵而發生疾病,故《素問·評熱病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當邪氣入侵人體某一部位時,機體正氣就會聚集該處,發揮抗禦邪氣、驅邪外出的作用。因此,氣的防禦功能正常,則邪氣不易入侵;或雖有邪氣侵入,也不易發病;即使發病,也易於治癒。氣的防禦功能決定著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
4、固攝作用
固攝作用,是指氣對於體內血、津液、精等液態物質的固護、統攝和控制作用,從而防止這些物質無故流失,保證它們在體內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具體來說,氣的固攝作用表現為:①統攝血液,使其在脈中正常運行,防止其逸出脈外;②固攝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腸液,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和有規律地排泄,防止其過多排出及無故流失;③固攝精液,防止其妄加排泄。
若氣的固攝作用減弱,則有可能導致體內液態物質的大量丟失。例如,氣不攝血,可以引起各種出血;氣不攝津,可以引起自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嘔吐清水、泄瀉滑脫等等;氣不固精,可以引起遺精、滑精、早泄等病症。
5、中介作用
人體內部各個臟腑組織器官都是相對獨立的,但是在它們之間充滿著氣這一物質。氣充斥於人體各個臟腑組織器官之間,成為它們相互之間聯繫的中介。
人體之氣的中介作用,主要是指氣能感應傳導信息以維繫機體的整體聯繫。氣是感應傳遞信息之載體。人體內各種生命信息,都可以通過在體內升降出入運行的氣來感應和傳遞,從而構建了人體各個部位之間的密切聯繫。外在信息感應和傳遞於內臟,內臟的各種信息反映於體表,以及內臟各種信息的相互傳遞,皆以人體內無形之氣作為信息的載體來感應和傳導。例如臟腑精氣盛衰可以通過氣的負載和傳導而反映於體表相應的組織器官;內部臟腑之間可以通過經絡或三焦等通道,以氣為載體傳遞信息,加強聯繫,維護協調。再如,針灸、按摩或其他外治方法等刺激和信息,也是通過氣的感應運載而傳導於內臟,達到調節機體生理活動協調的目的。因此,氣是生命信息的載體,是臟腑形體官竅之間相互聯繫的中介。
氣的生理功能歸結到一點,主要取決於氣具有活力很強、不斷運動的生理特性。氣是人體的基本精微物質,氣的幾個生理功能之間可分不可離,互相為用,密切配合,維持了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態。
三、人體之血的功能
1、濡養
血液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含有人體所需的豐富的營養物質。血在脈中循行,內至五臟六腑,外達皮肉筋骨,不斷地對全身各腑腑組織器官起著濡養和滋潤作用,以維持各臟腑組織器官發揮生理功能,保證了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難經·二十二難》將血液的這一重要功能概括為“血主濡之”。《素問·五藏生成》具體指出:“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說明全身各個部分的生理功能無一不是在血液的濡養作用下才得以正常發揮的。血的濡養作用,較明顯地反映在面色、肌肉、皮膚、毛髮、感覺和運動等方面。血量充盈,濡養功能正常,則面色紅潤,肌肉壯實,皮膚和毛髮潤澤,感覺靈敏,運動自如。如若血量虧少,濡養功能減弱,則可能出現面色萎黃,肌肉瘦削,肌膚乾澀,毛髮不榮,肢體麻木或運動無力失靈等。
2、化神
血是機體精神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素問·八正神明論》說:“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靈樞·平人絕谷》說:“血脈和利,精神乃居。”說明人體的精神活動必須得到血液的營養,只有物質基礎的充盛,才能產生充沛而舒暢的精神情志活動。
在人體血氣充盛,血脈調和的前提下,其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覺靈敏,思維敏捷。反之,在諸多因素影響下,出現血液虧耗,血行異常時,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情志方面的病症,如精神疲憊,健忘,失眠,多夢,煩躁,驚悸,甚至神志恍惚,譫妄,昏迷等。
總之,血液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景岳全書·血證》中說:“凡為七竅之靈,為四肢之用,為筋骨之和柔,為肌肉之豐盛,以至滋臟腑,安神魂,潤顏色,充營衛,津液得以通行,二陰得以調暢,凡形質所在,無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惟賴此血,故血衰則形萎,血敗則形壞,而百骸表里之屬,凡血虧之處,則必隨所在而各見其偏廢之病。”這是對血液的功能及其重要性的較全面概括。
四、人體津液的功能
1、滋潤濡養
津液是液態物質,有著較強的滋潤作用。津液中含有營養物質,又有著豐富的濡養作用。滋潤和濡養二者作用之間相輔相成,難以分割。不過,由於津的質地較清稀,其滋潤作用較明顯,而液的質地較濃稠,其濡養作用較明顯。
布散於體表的津液能滋潤皮毛肌肉,滲入體內的能濡養臟腑,輸注於孔竅的能滋潤鼻、目、口、耳等官竅,滲注骨、脊、腦的能充養骨髓、脊髓、腦髓,流入關節的能滋潤骨節屈伸等等。如若津液不足,失去滋潤與濡潤的作用,則會使皮毛、肌肉、孔竅、關節、臟腑以及骨髓、脊髓、腦髓的生理活動受到影響,臟腑組織的生理結構也可能遭到破壞。
2、充養血脈
津液入脈,成為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樞·邪客》中已說明津液在營氣的作用下,共同滲注於脈中,化生為血液,以循環全身發揮滋潤、濡養作用。
津液還有調節血液濃度的作用。當血液濃度增高時,津液就滲入脈中稀釋血液,並補充了血量。當機體的津液虧少時,血中之津液可以從脈中滲出脈外以補充津液。由於這種脈內外的津液互相滲透,機體因而可以根據生理病理變化來調節血液的濃度,保持了正常的血量,起到了滑利血脈的作用。由於津液和血液都是水谷精微所化生,二者之間又可以互相滲透轉化,故有“津血同源”之說。
另外,津液的代謝對調節機體內外環境的陰陽相對平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氣候炎熱或體內發熱時,津液化為汗液向外排泄以散熱,而天氣寒冷或體溫低下時,津液因腠理閉塞而不外泄,如此則可維持人體體溫相對恆定。
五、氣血精津液的關係
1、氣與血的關係
氣與血是人體內的兩大類基本物質,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素問·調經論》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景岳全書·血證》又說:“人有陰陽,即為血氣。陽主氣,故氣全則神旺;陰主血,故血盛則形強。人生所賴,唯斯而已。”氣與血都由人身之精所化,而相對言之,則氣屬陽,血屬陰,具有互根互用的關係。氣有推動、激發、固攝等作用,血有營養、滋潤等作用。故《難經·二十二難》說:“氣主呴之,血主濡之。”氣是血液生成和運行的動力,血是氣的化生基礎和載體,因而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的說法。
2、氣與津液的關係
氣與津液相對而言,氣屬陽,津液屬陰。氣與津液的關係十分相似於氣與血的關係,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有賴於氣的推動、固攝作用和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而氣在體內的存在及運動變化也離不開津液的滋潤和運載。
3、精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精、血、津液都是液態物質,與氣相對而言,其性質均歸屬於陰。在生理上,精、血、津液三者之間存在著互相化生、互相補充的關係。病理上,三者之間也往往發生互相影響。這種一榮俱榮,一衰俱衰的關係集中地體現於“精血同源”和“津血同源”的理論之中。
4、精氣神之間的關係
精、氣、神三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係。精可化氣,氣能生精,精與氣之間相互化生;精氣生神,精氣養神,精與氣是神的物質基礎,而神又統馭精與氣。因此,精、氣、神三者之間可分不可離,稱為人身“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