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身熱
氣虛身熱 ,病證名。因元氣本虛,傷於暑濕所致發熱。見《素問·刺志論》:“氣虛身熱,得之傷暑。”治用清暑益氣湯。亦有因飲食勞倦,內傷脾胃而致氣虛發熱,宜用甘溫除熱,詳見氣虛熱條。相關介紹
氣虛身熱是內傷發熱中的一種特殊類型,表現為發熱綿綿,惡風自汗,神祛氣短,易受外感,面色白,舌淡,苔白,脈細數而無力。這種發熱多因素體虛弱,或大病之後元氣虧虛,衛陽不固,營衛不和,以致表里俱虛,氣不歸元,陽氣浮越於外而發熱。![病人有頭痛症狀](/img/4/3ae/nBnauM3XygDN4kDM1QDNwcTOxMTMxQDNzAjN3IDMwAzMxAzL0Q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氣虛身熱,是一種病名。出自於《素問·刺志論》。
氣虛熱是指脾胃氣虛或脾肺氣虛而致的虛熱。宜甘溫除熱,用補中益氣湯等方。
虛熱病因及治療 暑濕發熱病症及治療身熱(The body is hot),是一種證名。指全身發熱的症象。
脾胃氣虛,主要症狀為胃脘痞悶,似脹非脹
病因 主症 預防氣虛喘,是由於肺氣不足所引起的氣喘,可用獨參湯等藥物治療。
名詞解釋 病症特徵 治療方法氣虛自汗 。由氣虛衛不固表所致自汗出。症見自汗惡風,汗出常冷,疲乏無力,脈微而緩或虛大。治宜益氣固表,用玉屏風散、補中益氣湯等方。
氣虛眩暈 ,病證名。見《症因脈治·內傷眩暈》。證見面色白,身無熱,神識清爽,言語輕微,二便清利,時或虛陽上浮,頭面得火,眩暈不止。因勞倦傷脾,清陽下陷所...
病理及症狀 對症下藥氣虛喉痛,病證名。見《喉科心法》。症見喉痛並有微紅微腫,或不紅腫。每遇勞動及服涼藥則更甚。兼見食少睏倦,少氣懶言,唇淡面白,二便調和,身微熱,或時熱時退...
氣虛喉痛 相關介紹肺熱咳嗽是由於肺內鬱熱、肺氣失宣出現以咳嗽為主的一種症候,多見於免疫力低下的兒童及老人,從中醫學範疇上講,肺熱咳嗽屬於溫病學。現代醫學中的呼吸道感染、急...
概述 症狀特點 病理病機 鑑別診斷 藥物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