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吸引術

氣管吸引最常用於那些無法咳出氣道內過多分泌物的患者。因操作簡單,最常用於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患者,然而,它也可通過鼻道或口腔進行吸引;經氣管內操作很少使用。

從氣管和主支氣管吸引分泌物和細胞.

禁忌證隨所用的操作而不同.喉水腫是經喉途徑的禁忌證;有出血素質者則禁行經氣管吸引.無論哪種方法,對有心律不齊,支氣管痙攣,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病人,吸引時均有危險.

在經鼻或經口操作中,

用一根柔軟,易彎的無菌一次性導管,近端排氣側孔啟動吸引,負壓為20~30cmH2 O.導管連於一吸引瓶來獲取標本行細菌學或細胞學檢查.操作者應戴手套,套用少量無菌生理鹽水或水注入導管內清除管內粘稠分泌物.一般來說,在吸引之前,吸氧患者的氧流量應加倍,呼吸機支持患者應吸入100%純氧,每次負壓吸引前,必須重複以上操作.
經鼻途徑時,病人取坐姿,前傾,頸部略伸展.術者一手用紗布抓住患者的舌頭,朝前拉;另一手在患者吸氣時,將導管慢慢從鼻孔插入氣管.然後間歇負壓吸引2~5秒鐘.當導管插入氣管時,負壓吸引一側主支氣管時,患者頭應轉向需要吸引的主支氣管的對側.
經口途徑比較困難,需要一個咬墊或建立一個口咽通道.患者頭部應充分伸展,頸部略舒展.
經鼻氣管,口氣管或氣管切開套管的氣管吸引均需細緻的無菌技術.吸入100%純氧時,在負壓吸引前,經常注入幾毫升生理鹽水.導管完全插入,然後慢慢退出,並間歇吸引.首先吸引氣管,然後再是左右主支氣管.
經皮氣管內吸引用來從氣管內取得標本.此方法有時用於鑑別有嚴重或致命的感染患者氣道中的病原微生物.為獲得可靠的敏感度和特異度,該技術必須與定量細菌培養技術相結合(最好使用纖維支氣管鏡和上述的各種輔助技術對特定的肺葉或肺段的吸引物進行塗片,培養和細胞學檢查).
將利多卡因注入皮膚,皮下組織和環甲膜進行麻醉,但不要把麻醉劑或生理鹽水注入氣管.將套管針經環甲膜插入,然後將針小心退出,不要將導管斷在氣管內.用一30ml的Luer-Lok針筒吸引下氣道的分泌物.用生理鹽水注入幫助採樣的方法並非必需.
併發症包括喉痙攣,支氣管痙攣,呼吸驟停,心律不齊或心跳驟停,呼吸道黏膜出血糜爛和繼發感染.在氣管內吸引時,出血(10%),皮下氣腫(7%),空氣栓塞,後壁穿破,控制不住的咳嗽,氣體交換減少和低血壓皆可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