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後改為玻璃罩,燒煤油,解放初期一些沒有通電的地區還有使用。不少盜墓小說也有提及。
名字來源
古之所為“氣死風”是指燈籠——火被透明或半透明物罩住,很難被風吹熄滅,風很生氣,所以才趣稱“氣死風”。
有一種官府使用的大型紙燈,這種燈通身塗了桐油,糊得又特別嚴實,風怎么也吹不滅,所以能把風氣死。
氣死風燈,簡稱氣風燈,即今天天安門城樓上掛的圓形紅燈,是典型的節慶點綴物。有人為圖吉利,稱它為乞賜封燈。當年,多是用紅色桐油紙糊成的,半透明,上下飾以綠荷葉邊,燈肚飾以鮮紅色或金色鴻禧字樣。舊時,大宅門在節日期間將它掛在街門兩旁,上書姓氏堂號如一善堂王、積善堂奎等。
古之所為“氣死風”是指燈籠——火被透明或半透明物罩住,很難被風吹熄滅,風很生氣,所以才趣稱“氣死風”。
有一種官府使用的大型紙燈,這種燈通身塗了桐油,糊得又特別嚴實,風怎么也吹不滅,所以能把風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