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民間瓦罐煨湯傳自中國古代,歷史悠久,關於其由來有不同的說法。其一相傳北宋嘉佑年間(約公元1053年左右)一洪州(今南昌)才子約友人郊遊,至一美景之處,命僕人就地烹魚煮雞燒肉,玩至夕陽西下,眾人仍意猶未盡相約明日再來。臨走時,僕人將剩餘雞魚肉及佐料放入瓦罐,加滿清泉,蓋壓封嚴,塞進未熄的灰爐中用土封存,僅留一孔通氣。次日,眾人如期而至,僕人將掩埋的瓦罐搬出,才開瓦蓋,已是香飄四溢,細品,味道絕佳!此後,眾人外出遊玩均如法炮製。不久被一掌柜得悉,引至飯莊,瓦罐煨湯自此揚名民間,成為贛菜一絕。曾有美食家賦詩讚曰:“民間煨湯上千年,四海賓客常留連。千年奇鮮一罐收,品得此湯金不換。”
另一種說法為相傳明末崇禎三年,翰林大學士湯斌,字,舉石。時任灌州布政司,為官三年,兩袖清風,三餐以瓦缸清湯為膳。常年在府前設大瓦缸,投以南瓜,豆腐等,小火煨之,施捨饑民。百姓感其高節義舉,譽之為“三湯”。此“三湯”含其為政為官如瓦缸湯清,其人如黃蓮湯苦,其入世則如人參湯補。湯斌離任後,百姓念其恩德,紛紛舉瓦罐煨湯,遂成江西民間風景。隨時日變遷,江西名廚采瓦缸架火煨湯之形,遍用五味三材,講究食性、藥理,九沸九變,文武雙火交替,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膻,以存甘、酸、苦、辛、鹹。達到甘而不甜,苦而不澀;鹹而不濃,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講究食性、藥理。成就今日一方膾炙人口之民間瓦罐煨湯。
兩種關於民間瓦罐煨湯由來的說法由於時代悠久已不可考,但不論民間瓦罐煨湯的由來到底是哪一種,獨特的口味和特別的製作方法已使其成為中國傳統民間小吃的典型代表。
特色
瓦罐煨湯以特製瓦罐為容器,該瓦罐,形似小壇,口闊、有把、底部較寬大,以泥陶燒制而成,以確保烹製出的湯品無金屬異味,精選上等食材,慢火煨制7個小時左右,故而民間瓦罐煨湯湯鮮,肉嫩,營養價值高,具有養生、進補、調理、緩解壓力等功效。
現狀前景
民間瓦罐湯始創於民間,發揚於民間,在民間具有很好的民眾基礎,是人們口口相傳的營養美食。瓦罐湯經過千餘年的繼承和發展,與時俱進,精益求精,傳統的工藝結合現代的技術,形成了,民間的特色瓦罐煨湯,民間瓦罐湯得到了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