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大陸的民法學研究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恢復以來,經過兩代民法學者的努力,蔚然已成規模:不僅協助立法機關初步建立起了中國大陸的民事立法體系,而且基本的民法概念和民法制度都已成為研究的對象,經過民法學者反覆的梳理和討論,完成了必要的知識準備,形成了初步的民法共識。我國迄今為止的民法學研究,在總體上呈現出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過分側重製度性研究,並且在進行制度性研究的過程中過分依賴法律的邏輯分析方法,由此導致了以下兩個典型的缺陷:第一個典型缺陷是“自說自話”;第二個典型缺陷是“自我封閉”。欲改變這一局面,民法學界必須要致力於建構以下兩個學術平台:其一,民法學界應當致力於建構中國民法學內部的學術平台,即民法學者之問的學術平台。以這個學術平台為基礎,民法學者對相關問題所進行的討論,能夠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能夠進行有效的批評和檢證。其二,民法學界應該建構起民法學與民法學以外的其他法學學科,與法學以外的其他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進行良性溝通和交流的學術平台,即民法學者與其他學科學者之間的學術平台。
作者簡介
王軼,1972年6月生、蒙古族、河南南陽人;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出版有《物權變動論》等學術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曾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約法草案專家建議稿》、《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草案專家建議稿》、《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草案專家建議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專家建議稿》的起草工作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修訂工作。
目錄
我們準備好了嗎?(代序)
緒論
對中國民法學學術路向的初步思考——過分側重製度性研究的缺陷及其克服
價值判斷問題及其研究方法
民法價值判斷問題的實體性論證規則——以中國民法學的學術實踐為背景
論侵權請求權與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
解釋選擇問題及其研究方法
論物權變動模式的立法選擇
立法技術問題及其研究方法
論侵權責任承擔方式
民法典的規範配置——以對我國《契約法》規範配置的反思為中心
司法技術問題及其研究方法
論物權法的規範配置
思念我的母親(代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