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研究文集

民族研究文集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的前身是建立於1952年的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匯聚了中國大部分民族學與社會學的頂尖人才,如中國民族學與社會學的開拓者潘光旦、吳文藻、楊成志、吳澤霖、費孝通、林耀華和李有義等人,以及他們的學生陳永齡、宋蜀華、施聯朱、王輔仁、吳恆和王曉義等著名學者。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民族研究文集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的前身是建立於1952年的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匯聚了中國大部分民族學與社會學的頂尖人才,如中國民族學與社會學的開拓者潘光旦、吳文藻、楊成志、吳澤霖、費孝通、林耀華和李有義等人,以及他們的學生陳永齡、宋蜀華、施聯朱、王輔仁、吳恆和王曉義等著名學者。

20世紀80年代初,研究部更名為民族研究所,不久又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民族學系,20世紀90年代擴大為民族學研究院,2000年更名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半個世紀以來,名稱和建制的變化,並沒有影響她致力於民族學教學與研究的宗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從該院畢業的民族學專業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已遍布全國各地,多為棟樑之材。同時出版了大量在國內影響巨大的專著和教材。如潘光旦、吳文藻、費孝通等人的文集,林耀華主編的《民族學通論》、宋蜀華的《民族研究文集》、陳永齡的《中國民族學史》(英文版),還出版了全所歷年研究成果的論集《民族研究論文集》。這些出版物的共同特點是,以實地調查的材料為基礎,以中國的56個民族為主要研究對象。幾十年來,這已成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幾代人的學術傳統。

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畢竟是一個自西方傳來的學科,在中國發展歷史較短,幾十年來又多次受政治運動的影響,所以與我國一些傳統的老學科相比,中國的民族學在專業的理論、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都是一個比較年輕、比較薄弱的學科。

目錄

理論探索

1.簡論中國的多元文化與和諧社會

2.構建和諧社會與重建有神的社區

3.論中國場景下人類學與民族學的關係

4.開發人類學的開發理論簡述

5.中國疆域問題與中國邊疆學理論建設之關係

6.人類學視野下的文化遺產研究:基本概念、歷史與理論

7.Applied Anthropology in China

民族研究

8.北京新疆村調查之一:北京“新疆村”調查

9.北京新疆村調查之二:大城市中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聚居區的形成與演變——以北京新疆村為案例抽樣調查初步結果一

10.北京新疆村調查之三:維吾爾人與魏公村的歷史淵源

11.侗族地區主要城鎮的變遷

12.鄂倫春族獵民社區化管理模式的調查和探討——以鄂倫春自治旗諾敏獵民社區為例

13.中國鄂溫克族牧民社區可持續發展研究——內蒙古鄂溫克族經濟和社會發展調查報告

14.敖魯古雅“馴鹿鄂溫克人”生態移民的民族學考察

15.生態移民與環境正義——以內蒙古鄂托克旗為例

16.從社會學角度探討現代裕固人對新疆維吾爾族的看法及態度

17.穆薩巴耶夫家族對新疆社會現代化的貢獻初探

18.淺談哲迪特運動——突厥伊斯蘭教文化的現代化運動

19.涼山彝族女性教育管窺

20.從“四、五普”人口統計數據看兩南地區少數民族婦女的流動

21.文化產業與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經濟發展

22.對甘南旅遊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23.試論旅遊開發對西部貧困地區的影響——以貴州省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為例

24.龍頭企業依託型農業產業化模式的實證分析

25.俄羅斯那乃族的人口結構及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26.日本僧人能海寬的入藏活動及其失敗

27.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降低毒品危害的考察報告

民俗·藝術·歷史與考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