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川邊遊蹤之瀘定考察記

二十一、瀘定橋 四十六、背子 七十五、察道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藏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平裝: 11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2532159, 9787802532151
條形碼: 9787802532151
尺寸: 22.8 x 14.8 x 1.2 cm
重量: 159 g

作者簡介

任乃強(1894-1989),字筱莊,四川南充縣人。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民俗學家、藏學家,我國現代藏學研究的開拓者。歷任重慶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學院教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和中國民族研究學會理事等。曾任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政協委員等職。
任乃強先生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農業學堂本科(今北京農業大學),1920年畢業後返川,協助張瀾先生創辦四川第一所新型學校——南充中學。1928年出版近代第一部系統闡述巴蜀歷史、地理沿革的專著《四川史地》。1929年應川康邊防總指揮部之邀赴西康考察,以一年時間遍歷康定、丹巴等九縣。風餐露宿,步行千里,“周曆城鄉,窮其究竟。無論政治、軍事、經濟、宗教、民俗、山川風物,以至委巷瑣屑鄙俚之事,皆記錄之”(《西康圖經·自記》),成《西康視察報告》等文。自1932年起撰成《西康圖經》之《境域篇》《民俗篇》《地文篇》三卷,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重視,推動了全國的藏學研究,開康藏研究之先河。
1940年起,廣泛採集康藏民族資料,撰有《康藏史地大綱》《西康通志綱要》等著作,發表《吐蕃叢考》等數十篇論文,撰成《瀘定考察記》等三部長篇考察報告及《樊敏碑考》《蘆山漢石圖考》等專論。此期間並潛心致力於康藏地圖的測繪研究,每至一地必親身踏勘,繪製地圖。於1943年繪成《百萬分之一康藏標準全圖》和西康各縣分圖,填補了康藏研究中的一大空白。任乃強先生亦是我國“格薩爾學”研究的先驅者,於上世紀40年代在國內首次全面地對史詩《格薩爾王傳》的性質、卷帙、版本、內容和特色進行了研究,他的觀點在國際格薩爾學界產生了很大影響。1961年,積其40年研究之心得撰成1 50萬字的鴻篇巨製《華陽國志校補圖注》,出版後,受到國內外學術界高度評價,獲首屆國家圖書獎。

內容簡介

《民國川邊遊蹤之》內容簡介:瀘定為藏漢彝羌等多民族聚居地,歷史上一直是茶馬互市的重要口岸。此書為作者1939年考察瀘定縣時所作札記(原名《瀘定導遊》),大多發前人所未覺,而資後來者尋味與治史者參考之材料。文中所載名勝古蹟多數現已難覓,文物、史事今之史志闕如,可謂彌足珍貴。

目錄

一、序言
二、康瀘界標
三、大藏橋
四、日地名勝
五、頭道水果親王行宮
六、小天都
七、瓦斯溝
八、瓦斯溝鐵索橋
九、岩蟒
十、追憶楊倬
十一、好訟陋習
十二、性的故事
十三、大岡戰績
十四、冷竹關岩
十五、仙掌之國
十六、冷竹關
十七、“岳營背水”
十八、烹壩
十九、沙灣特產
二十、咱里土千戶
二十一、瀘定橋
二十二、瀘定繁榮史
二十三、瀘定八景
二十四、瀘定內八景
二十五、瓦角狐仙
二十六、甘露寺香桃
二十七、冷磧興衰
二十八、佛耳崖
二十九、冷磧訪古
三十、劉公德政碑
三十一、冷磧名勝
三十二、冷磧周土司
三十三、龍八鋪
三十四、青靈穢跡
三十五、化林坪今昔
三十六、化林市街與古蹟
三十七、化林汪土司
三十八、化林周姓神道碑
三十九、觀音閣
四十、飛越嶺
四十一、附:飛越嶺至泥頭
四十二、化林八勝
四十三、唐杖義城考
四十四、化林之衰滅
四十五、川康騾隊
四十六、背子
四十七、高壓下之諧劇
四十八、沈村
四十九、漢安縣考
五十、唐大渡縣考
五十一、沈邊土司
五十二、白馬古冢(附唐三王墓)
五十三、菱湖盪槳
五十四、加郡之暮氣
五十五、花石吹簫
五十六、得妥巨室
五十七、鐵莊廟
五十八、“小鬼子”
五十九、雨灑坪道中
六十、雨灑坪與其異疾
六十一、瓮岡坪與康熙鵬
六十二、瀘南倮倮
六十三、香杉花板
六十四、德妥磨西面
六十五、磨西面
六十六、磨西水利
六十七、天主教堂與麻風院
六十八、木雅貢噶
六十九、雅加埂
七十、咱威與奎武
七十一、瀘定天主堂教產
七十二、瀘定金石
七十三、船頭
七十四、乾溝與嘉慶河壩
七十五、察道
七十六、象鼻吹
七十七、嵐州(岩州)考
七十八、唐羅岩州考
七十九、岩州在明代
八十、岩州古道
八十一、岩州散記
八十二、岩州至瓦斯溝
八十三、瀘定保甲戶
八十四、川康公路小史
八十五、康滇公路
八十六、瀘定特色
八十七、關於瀘定之地圖
八十八、《瀘定鄉土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