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學術經典·西洋史系列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5月1日)
平裝: 343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6027267
條形碼: 9787506027267
尺寸: 24.8 x 24.6 x 17.6 cm
重量: 6 Kg

作者簡介

陳衡哲(1890-1976),筆名莎菲,祖籍湖南衡山,“衡哲”之“衡”疑與南嶽故土有關。生於江蘇武進(一曰常州),祖父鍾英(字槐庭),伯父范(字叔疇),父親韜(字季略),均為頗有造詣之學者、詩人。母親莊曜孚(字苣史),則為傑出畫家。有姐妹六,兄弟二,衡哲行二。
二十一歲入上海愛國女校學習,二十四歲成為清華學堂第一位留美女生,赴美國瓦沙女子大學專修西洋史,兼修西洋文學。二十八歲獲文學學士學位,入芝加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三十歲回國,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東南大學、四川大學。二十七歲發表白話小說《一日》於《留美學生季報》第一期,早魯迅《狂人日記》一年,被視為“新文學短篇小說開山之作”,被胡適贊為新文學“最早的同志”。八十六歲留下遺言“我不稀罕那個”,溘然長逝……有評論說:“陳衡哲作為我國第一位女教授,女學者,她那崇高的德性和淵博的學識,被師生們譽為‘五四’以來的‘一流正統的女性’。”
蔣百里(1882—1938),名方震,晚號澹寧,筆名飛生、餘一。以字行。浙江海寧人。祖父蔣光熙(號沐公)為著名藏書家與刻書家,父親蔣學煦(號壺隱)以行醫為生,母親楊鎮和為海鹽秀才、名醫楊笛舟之獨生女。十三歲父亡,十六歲考中秀才,十八歲被聘為同邑橋鎮孫氏之塾師。十九歲得桐鄉縣令方雨亭(國民黨健將方聲濤之父)、杭州知府林迪臣、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監院陳仲恕(陳叔通之兄)三人資助,東渡日本留學。二十九歲出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三十七歲與梁啓超、徐志摩等共赴歐洲考察。五十四歲出面斡鏇“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與蔣介石之關係。五十六歲被蔣介石任命為中國最高軍事學府陸軍大學代理校長,攜全家取道湘桂赴任,事必躬親,心力交瘁,長辭於廣西宜山。一九七一年台灣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蔣百里先生全集》,蔣介石題簽。
一九三七年初編撰《國防論》,告誡中國之“恐日者”:“……千言萬語,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該書影響遠及海外,“二戰”名將艾森豪、蒙巴頓等多次引用之。
一九三七年秋冬,國民黨節節敗退之時所寫《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一文,斷言日本之黃金時代已過,“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一時洛陽紙貴,被黃炎培贊為“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高一涵(1885—1968),安徽六安縣南官亭人。原名永浩,別名涵廬、夢弼,筆名一涵。十四歲中秀才,二十五歲畢業於安慶安徽高等學堂,二十六歲自費赴日留學,在明治大學攻政法科。三十一歲回國與李大釗共辦《晨報》,三十三歲加盟北京大學編譯委員會,兼任中國大學、法政專門學校教授。“四一二”政變後,歷任上海法政大學、吳淞中國公學教授、社會科學院院長。南京解放後任南京大學教授、政治系主任、法學院院長等職。著有《政治學綱要》、《歐洲政治思想史》、《中國御史制度的沿革》等書,譯有《杜威的實用主義》、《杜威哲學》等書,另出版詩集《金城集》。一九六八年逝葬南京雨花台公墓。新文化運動中追求現代民主政治者有兩派,一派轉向馬克思主義,一派仍堅持西方傳統民主主義理念,吳漢全評論說:“高一涵屬於後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且極具代表性。”

內容簡介

《民國學術經典·西洋史系列(套裝共9冊)》包括了:《歐美經濟學史》、《西洋哲學史綱》、《西洋美術史》、《西洋教育通史》《西洋史》、《歐洲文藝復興史》、《歐洲文學史》、《西洋醫學史》和《歐洲政治思想史》。《西洋史》內容簡介:陳衡哲曾於美國五所最著名女子大學之一的瓦沙女子大學(Vassa College)專攻西洋歷史,兼修西洋文學。一九二○年得碩士學位後被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聘為歷史系教授。作者在西洋史領域成果豐碩,除《西洋史》外,尚有《文藝復興小史》、《歐洲文藝復興史》等著述。
胡適評價《西洋史》說:“陳衡哲女士的《西洋史》是一部帶有創作的野心的著作。在史料的方面她不能不依賴西洋史家的供給。但在敘述與解釋的方面,她確實做了一番精心結構的工夫。這部書可以說是中國治西史的學者給中國讀者精心著述的第一部《西洋史》。在這一方面,此書也是一部開山的著作。”又說:“西洋史要這樣做方才不算是僅僅抄書,方才可以在記述與判斷的方面自己有所貢獻。”
《歐洲政治思想史》作者高一涵曾於安徽高等學堂受學堂總監嚴復之教益,又於一九一二至一九一六年間留學日本明治大學,主攻政治科,得受專門系統的西方政治學教育,“通曉西方政治思想”。
“高一涵是中國現代政治科學體系的重要奠基者,作為‘五四’啟蒙運動中最顯赫的一批‘大眾導師’之一,他又是少有的具備深厚西方政治學素養的專業人士,是繼嚴復之後的又一學院派思想啟蒙大師。”
《歐洲政治思想史》之撰,蔣氏本人謂依據法國巴黎大學圖書館主任白黎許(Smédée Britch)所做臨時講演“參酌群書以補成”,梁啓超則謂“不過取材於彼”,“至於論斷,則皆百里自攄其心得”……
《歐洲文藝復興史》一九二一年問世,十四個月內連出三版。全書約五萬言,梁啓超作序,“下筆不能自休”,亦得五萬言,與原書字數等。“天下固無此序體,不得已宣告獨立,名曰《清學概論》,別索百里為余序”,成就一段空前未有之文壇佳話。
梁啓超以“極有價值”評《歐洲政治思想史》:“然則此書者,吾不敢徑指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窺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證其為極有價值之作,蓋述而有創作之精神者也。”
金寶山以“第一”評《歐洲政治思想史》:“蔣百里撰寫的《歐洲文藝復興史》是我國人士所撰有關文藝復興的第一本著作。……蔣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發見,世界之發見’兩點,正是‘民主、科學’的生動註腳,符合時代精神。”
著名文史學家曹聚仁讀過《歐洲政治思想史》後,以達·芬奇之“多方面的光芒”評蔣百里:“百里先生也是這樣一種人物,一生既為軍事學家,又為政論家,也擅長文史研究,詩詞都不錯,字也寫得很好,說話滔滔不絕,風趣橫溢。”
《歐洲文學史》內容簡介:一九一七年四月,經魯迅推薦,周作人進入北京大學國史館工作。九月被聘炎北京大學文科教授,兼國史館編纂編輯中,開始撰寫《近代文學史》與《希臘文學史》講義,合而為《歐洲文學史》,一九一八年十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入“北京大學叢書”。全書約十萬言,分希臘、羅馬、中古與文藝復興及十七十八世紀三卷,為“我國第一部歐洲文學史講義”,被視為“代表著當時學術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稱文學史建構之典範”,“頗有見解的學術專著”。
吳宓評價《歐洲文學史》說:“蓋自新文化運動之起,國內人士競談‘新文學’,而真能確實講述西洋文學之內容與實質者則絕少(僅有周作人之《歐洲文學史》上冊,可與謝六逸之《日本文學史》並立),……。”
陳平原評《歐洲文學史》說:“……是過去十年間閱讀歐洲文學及文學史著作的一個總結。具體論述或許不夠深入,頗有將前人成果‘拿來作底子’的,但畢竟是中國人編寫的第一部歐洲文學史。……這一借‘調和古今’而尋求新生命的文學理念,在其日後的社會及文學實踐中,得到自覺地凸現。”
《西洋醫學史》,一九一四年上海醫學書局出版,此即《西洋醫學史》。上編述內科學史,下編述外科學史。一九○九年丁氏應兩江總督端方醫學考試,獲最優等內科醫士證書,得端方與盛宣懷賞識,被委派至日本考察醫學,得以接觸日本之西洋醫學書籍。歸國後仿日本前野良澤、杉田玄白譯述荷蘭醫學之例,譯出日文西洋醫書數十種,結集為《丁氏醫學叢書》。不僅“數量可觀”,而且“質量上乘”,為世所公認,被吳葆真評為“空前之巨著”。先後獲中國內務部、南洋勸業會、萬國醫生會、羅馬衛生賽會等所頒各種獎勵。其所編《蒙學生里教科書》發行達十萬部,《衛生學問答》一九○八年已出至十六版,《醫學指南》五版,《內科全書》五版以上……
伊廣謙評論說:“在20世紀的前數十年,丁福保在學界卻是聲名赫赫的人物。他一生焚膏繼晷,孜孜矻矻,著述等身,成就斐然,集醫家與學問家於一身,是一位值得人們永遠紀念的學者。”又許以“學貫古今中西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可謂舉世無雙”等譽,說:“在丁先生治學範圍內的某一個領域,後人可能會趕上或超過他,但欲在全部領域與丁先生比肩,甚至超過丁先生,恐怕是很難的了。”
著名醫學史家陳邦賢評論說:丁氏的工作與當年日本學者翻譯荷蘭醫學著作,將西方醫學引入日本,是同樣的功績。

目錄

《西洋史》目錄:
上冊
原六版序
原序
原例言
導言
第一編 上古史
第一章 先史時代
第二章 埃及古文化
第三章 西亞古文化
第四章 希臘歷史的背景
第五章 希臘古文化
第六章 羅馬古文化
結論
第二編 中古史
第七章 蠻族入寇時代
第八章 封建時代
第九章 近代列國的成立
第十章 中古文化的回顧
結論
下冊
原例言
著者啟事
第三編 近世史
第一章 文藝復興
第二章 列國新形熱
第三章 宗教革命前的歐洲
第四章 宗教革命附宗教改革
第五章 地理上的大發見及殖民地的競爭
第六章 列強政局的開始
第七章 法國革命
第九章 一八四八年後的歐洲
第十章 歐洲與世界
附錄 譯名對照表
後記
《歐洲文藝復興史》目錄:

導言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伊大利之文藝復興(上)
第三章 伊大利之文藝復興(下)
第四章 法國之文藝復興(上)
第五章 法國之文藝復興(下)
第六章 北歐之文藝復興 弗蘭特 日耳曼 英吉利
第七章 宗教改革(上)
第八章 宗教改革(下)新教之流布及舊教之改良
第九章 結論 文藝復興之結束
附錄一 蔣百里年譜
附錄二 譯名對照表
後記
《歐洲政治思想史》目錄:
上卷序
中卷序
第一編 希臘政治思想史
第一章 希臘政治哲學發生時代
第二章 柏拉圖
第三章 亞里士多德
第四章 希臘晚年的政治思想
第二編 羅馬政治思想史
第一章 羅馬的政治組織
第二章 鮑里貝士(波利比奧斯)
第三章 謝雪盧(西塞羅)
第四章 孫里嘉(塞內加)
第五章 羅馬的法家
第三編 中古政治思想史
第一章 中古的政治和宗教的情形
第二章 《新約》和基督教父
第三章 自九世紀到十二世紀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阿奎拉聖太摩士(托馬斯?阿奎那)
第五章 亶特(但丁)
第六章 馬獻僚和奧鏗
第四編 近代政治思想史
第一章 十五世紀的政治情形
第二章 教會的議會運動
第三章 馬克維尼
第四章 宗教改革
第五章 十六世紀的反對君政論
第六章 布丹(博丹)
第七章 舊教派的辯護家和法學家
第八章 烏托邦派
第九章 格老秀斯(格勞秀斯)
第十章 英國詹姆斯一世以前的政治思想
第十一章 英國共和時代的政治思想
第十二章 浩布思(霍布斯)
第十三章 洛克
第十四章 十七世紀下半期大陸上的政治思想
第十五章 孟德斯鳩
附錄 譯名對照表
後記
《歐洲文學史》目錄:
第一卷 希臘
第一章 起源
第二章 史詩
第三章 歌
第四章 悲劇
第五章 喜劇
第六章 文
第七章 哲學
第八章 雜詩歌
第九章 雜文
第十章 結論
第二卷 羅馬
第一章 起源
第二章 希臘之影響
第三章 戲曲
第四章 文
第五章 詩
第六章 文二
第七章 詩二
第八章 文三
第九章 詩三
第十章 文四
第十一章 雜詩文
第三卷 第一篇中古與文藝復興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異教詩歌
第三章 騎士文學
第四章 異教精神之再現
第五章 文藝復興之前驅
第六章 文藝復興期拉丁民族之文學
第七章 文藝復興期條頓民族之文學
第三卷十七十八世紀
第一章 十七世紀
第二章 十八世紀法國之文學
第三章 十八世紀南歐之文學
第四章 十八世紀英國之文學
第五章 十八世紀德國之文學
第六章 十八世紀北歐之文學
第七章 結論
附錄一 譯名對照表
附錄二 主要作家、作品它引
後記
《西洋醫學史》目錄:
緒言
上編 內科學史
歇撲克拉斯氏(希波克拉底)
魯飛氏(希羅菲盧斯)
愛氏(埃拉西斯特拉圖斯)
亞氏(阿斯克列皮阿德斯)
台米松福痕拉屋地開伊亞氏
朱愛路氏(切爾蘇斯
賴氏(加倫)
中古期之醫學
記載科學的時代
排拉氏(帕拉切爾蘇斯)
第十七世紀
希屯哈謨氏(西德納姆
第十八世紀
伏芝氏(霍夫曼)
史達氏(施塔爾)
裴路哈樂(布爾哈夫)
史微叮氏(施維登)
古維也納學派
克氏(卡倫)
蒲拉溫氏(布朗)
生力學派
枚斯枚里悟瑪斯(梅斯梅爾主義)
霍枚屋拍提(順勢療法)
第十九世紀
生理學的醫學
巴里病理解剖學派(巴黎病理解剖學派)
實驗的病理學
自然史派
新維也納學派
細胞病理學
實驗的自然科學時代
細菌學
附日本之內科學史
下編 外科學史
附錄一 丁福保年譜
附錄二 譯名對照表
後記
《歐美經濟學史》
《西洋哲學史綱》
《西洋美術史》
西洋教育通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