氈藻

氈藻

氈藻屬仙菜科 ,藻體扁平、葉狀、紫紅色。主要分布在中國河北北戴河,山東青島,浙江普陀山、漁山,大西洋,西印度群島,百慕達,紐澤稷,長島等,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植物界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菌體特徵

氈藻固著器底面不平,上有一極短的柄;柄上生許多狹窄的、薄而扁平的,外觀似絨氈的裂片;裂片寬1~5mm,較規則的扁平的叉狀分枝,二叉或三叉,叉分處寬可達8mm,分枝基部一般較細,整個藻體呈扇形,裂片常為窄長的楔形,頂端叉分或截形,亦有鈍頂的,邊緣有明顯的細齒。藻體由許多單列細胞絲體連線成一個多層的網狀結構;體上部和邊緣網層少,體中、下部網層多。以手觸之,有海綿狀的感覺;體下部和中部的中層絲體細胞,長與寬的比例大,長是寬的3~6倍,261~326μm×49~82μm;體中、上部絲體細胞,長是寬的2~4倍,110~200μm×55~83μm;體上部,特別是近邊緣的絲體細胞,長寬比例接近,32~58μm×30~45μm,甚至有長小於寬的,32μm×38μm;網與網間的絲體彼此上下、左右、前後相互交錯連線,形成大小不等的網孔;網孔為不規則的四邊形或多邊形,其上生有單條或叉分的游離同化絲;絲一般由2~5個細胞組成,短而粗,頂端尖,或者細而長.這些絲體的不斷生長形成網狀結構以增加藻體的長度和厚度。成熟藻體的中、下部近邊緣處,生長有成簇分枝多的同化絲,不規則的叉分,在其側面或頂端生有無柄的多分孢子囊。囊卵球形,沒有分割的幼囊26~3μm×19~22μm,成熟的囊54~57μm×35~38μm,外圍以一無色透明的膜,膜厚約6μm;沒有生長多分孢子囊或生長有極幼的多分孢子囊的同化絲細而長,頂端尖,徑9~12μm;生長有較成熟的多孢子囊的同化絲較粗壯,頂端鈍,徑19~26μm;多孢子囊不規則地分隔成8~16個或更多的多孢子。

藻類(一)

藻類是原生生物界一類真核生物(有些也為原核生物,如藍藻門的藻類)。主要水生,無維管束,能進行光合作用。體型大小各異,小至長1微米的單細胞的鞭毛藻,大至長達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權威專家繼續將藻類歸入植物或植物樣生物,但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也沒有維管束。這點與苔蘚植物相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