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紅柳

毛紅柳,學名剛毛檉柳。檉柳科檉柳屬植物。灌木。生於荒漠區域河漫灘沖積、淤積平原和湖盆邊緣的潮濕和松陷鹽土上,鹽鹼化草甸和砂丘間,亦集成數米高的風植砂堆,在次生鹽漬化的灌溉田地上有時也有生長。有飼用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狀,高1.5-4(-6)米,老枝樹皮紅棕色,或淺紅黃灰色,幼枝淡紅或赭灰色,全體密被單細胞短直毛。木質化生長枝上的葉卵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漸尖,基部寬而鈍圓,背面向外隆起,耳發達,抱莖達一半,淡灰黃色,綠色營養枝上的葉闊心狀卵形至闊卵狀披針形,長0.8-2.2毫米,寬0.5-0.7毫米,漸尖,具短尖頭,向內彎,背面向外隆起,基部具耳,半抱莖,被密柔毛。總狀花序長2-7(-17)厘米,寬3-5毫米,夏秋生當年枝頂,集成頂生大型緊縮圓錐花序;苞片狹三角狀披針形,漸尖,全緣,基部背面圓丘狀隆起,基部之上變寬,向尖端則為狹披針形,長1-1.5毫米,幾等於、有時略長於花萼(包括花梗);花梗短,長0.5-0.7毫米,比花萼短或幾相等;花5數,花萼5深裂,長約為花瓣的1/3,萼片卵圓形,長0.7-1毫米,寬0.5毫米,稍鈍或近尖,邊緣膜質半透明具細牙齒,特別在頂端齒更細密,外面兩片急尖,背面微有龍骨狀隆起;花瓣5,紫紅色或鮮紅色,通常倒卵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1.5-2毫米,寬0.6-1毫米,開張,上半部向外反折,早落;花盤5裂,漸變為擴展的花絲的基部;雄蕊5,對萼,伸出花冠之外,花絲基部變粗,有蜜腺,花葯心形,頂端鈍,常具小尖頭;子房下粗上細,長瓶狀,花柱3,長約為子房的1/3,柱頭極短。蒴果狹長錐形瓶狀,長4-5(-7)毫米,寬1毫米,比萼片長4-5倍以上,壁薄,顏色有金黃色、淡紅色、鮮紅色以至紫色,含種子約15粒。花期7-9月。

生境產地

毛紅柳分布於我國新疆、甘肅、青海和內蒙古,國外蘇聯(中亞地區)、阿富汗也有分布。

毛紅柳為旱中生鱗葉灌木,是構成杜加依灌叢成員之一。適應乾旱荒漠氣候條件,適生於荒漠平原的各大河流沿岸及沖積平原中的低地鹽化草甸土上。在水庫周圍沙丘上、海拔較低的山間谷地也有分布。

功能用途

秋季開花,極美麗,適於荒漠地區低濕鹽鹼沙化地固沙、綠化造林之用,並作薪柴用。[1]
毛紅柳的適口性不高,但春季萌發的嫩枝葉,各類牲畜均採食。夏秋季節羊,山羊樂食其花序。冬季乾枯後牲畜仍採食當年嫩枝條。駱駝四季樂食。毛紅柳初花期青乾草在閹牛瘤胃中48小時的消化率為59.2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