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楊的根癌病

毛白楊的根癌病

根癌病全年均可發生,主要發生在毛白楊及其他寄主植物的根頸處,有時在埋條、主根、側根和地上部的主幹、枝條上也能發病。在發病部位,開始長出近圓形、黃綠色的小瘤,表面光滑,質地柔嫩。

基本信息

毛白楊的根癌病 毛白楊的根癌病

病原菌

病原菌為根癌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SmithetTowns.)Conn.],它是一種桿狀細菌。

大小1~3μm×0.4~0.8μm。能遊動,具有1~4根周生的短鞭毛,若是單鞭毛,則多為側生。有些菌系沒有鞭毛。有莢膜。在液體培養基表面能產生較厚的白色或淡黃色菌膜。在固體培養基上產生濕潤、發光半透明的菌落。菌落小而圓,白色,稍凸起。好氣性。革蘭氏染色陰性。 生長溫度範圍為0~37℃,最適溫度為25~30℃,致死溫度為50~52℃。酸鹼度範圍為pH6.2~8,以pH7.3最適宜,最低最高界限為pH3.6~10.5。根癌細菌多在病瘤表層生長。

症狀

根癌病全年均可發生,主要發生在毛白楊及其他寄主植物的根頸處,有時在埋條、主根、側根和地上部的主幹、枝條上也能發病。在發病部位,開始長出近圓形、黃綠色的小瘤,表面光滑,質地柔嫩。以後病瘤逐漸增大成不規則塊狀,大瘤上又長出許多小瘤,表皮變粗糙、龜裂,質地堅硬,呈深褐色,最後外皮壞死脫落,露出許多突起狀小木瘤。瘤的內部組織紊亂,混生有維管束及薄壁組織。根癌病對病株生長影響的大小,取決於樹齡、病瘤發生部位、大小、數量等因素。當病瘤發生在苗木根頸處、主幹上並環莖一周時,病株則生長緩慢,影響乾形,甚至枯死。幼樹發病後受害也較大。

發病規律

根癌細菌可在病株瘤內或土壤中的病瘤殘體上存活一年以上。二年內得不到侵染機會,即喪失致病力和生活力。病菌可由灌溉或雨水傳播、也可隨繁殖材料如插條、接穗、苗木、耕作農具以及地下害蟲等傳播。病菌由機械損傷、蟲傷、嫁接口等多種傷口侵入,在皮層的薄壁細胞間隙中繁殖,刺激附近細胞加快分裂、增生,形成腫瘤,瘤內有吲哚類化合物。從細菌侵入到出現症狀,需要數周至一年以上。病害在鹼性土壤和濕度大、粘重土壤中較重發病。施肥過多、平茬留床苗、采條苗、鋤傷或蟲傷苗易發病。楊樹不同種類間發病率有明顯差異。毛白楊發病率最高,其次為銀白楊。加楊和鑽天楊受害較輕。

防治方法

①注意檢疫,不應從病區調運苗木和種條。

②苗圃內發現病苗後,應挖除燒毀。對可疑苗木出圃時,要用1%硫酸銅液浸根5分鐘消毒。

③病圃地挖苗後,清除士內殘留病根。應與不感病的樹種輪作二年以上,以減少土壤中的病菌。

④苗木中耕時,防止鋤傷埋條和樹根;采條時要提高采條部位;及時防治地下害蟲,避免病菌從各類傷口侵染。

⑤成年的大樹感染後,可將病瘤切除,再用1000單位的農用鏈黴素或土黴素進行傷口消毒。

⑥病樹死亡後,病穴用硫磺粉、硫酸亞鐵或漂白粉,撒施50~100克,進行土壤消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