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決勝之道

北伐戰爭的戰略指導 統一戰線的聯合戰略 核戰略理論的發展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8月1日)
平裝: 25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0676409
條形碼: 9787500676409
尺寸: 22.6 x 15.2 x 1.8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譚一青,湖南津市人。1977年入揚州教育學院學習,後留校任教。1983年考入中央黨校,先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1991年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研究員。出版學術專著9部,代表著作有《中國革命戰爭戰略指導教程》、《軍事家毛澤東》;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有《書生政治家——瞿秋白曲折的一生》等譯著出版。

內容簡介

《毛澤東決勝之道》最初是為軍事戰略學的研究生教學而寫作的,是在作者給研究生講課的過程中,邊進邊寫完成的。書中集中了多年來作者對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的思考與研究成果。作者基本循著實踐發展的自然道路,從戰爭實踐與戰略理論的結合與發展中分析戰略理論的內涵與意義。

目錄

第一章 北伐戰爭戰略指導及其對中國革命戰爭
初期戰略指導的影響
孫中山的軍事戰略思想
北伐戰爭的戰略指導
北伐戰爭戰略遺產的正面與負面影響
第二章 從“十六字訣”到“誘敵深入”
十六字訣的形成及其戰略意義
誘敵深入的提出及其運用
第三章 農村包圍城市——中國革命戰爭總戰略
的形成與發展
對中國社會性質的認識與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理論的初步
形成
中國革命的特點決定了中國革命戰爭必須走農村包圍城
市的道路
依託農村革命根據地,實行“面”對“點、線”的戰爭
第四章 中國革命戰爭戰略理論的全面總結
關於戰略問題的爭論與毛澤東軍事著作的產生
毛澤東軍事戰略理論的核心內容
(一)兵民是勝利之本
(二)積極防禦
(三)戰略的持久戰,戰役戰鬥的速決戰
(四)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第五章 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與國民黨戰略指導之比較
兩種不同的抗戰路線
抗日戰爭初期防禦作戰的戰略指導
實現持久抗戰的戰略構想
消極等待與積極抗日
第六章 軍事戰略轉變和解放戰爭的戰略決戰指導
正確分析戰爭情況,適時進行戰略轉變
戰略轉變關係於中國共產黨的前途非常之大
對弱小者來說,首要的問題是避免不利決戰
用戰役戰鬥的決戰勝利,創造戰略決戰的有利條件
實行戰略決戰,奪取戰爭勝利
第七章 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國際戰略
建立國際抗日統一戰線——對英美關係
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對蘇政策
努力建立與日本人民的統一戰線
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
國共衝突中力爭“中立美國”
美蘇妥協並不要求各國人民隨之實行國內妥協
第八章 抗美援朝戰爭的戰略指導
出兵朝鮮的戰略決策
根據敵情變化,適時調整戰略指導
(一)作戰形式上因敵變化
(二)作戰方法上揚長避短
以打促談,力爭有利條件下的和平
第九章 新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略
近代中國人民爭取國家獨立鬥爭的啟示
利用矛盾的制衡戰略
積極防禦的威懾戰略
統一戰線的聯合戰略
第十章 軍事戰略理論在和平時期的發展
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發展
人民戰爭理論的發展
核戰略理論的發展
對未來反侵略戰爭的戰略思考
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