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根及地上部分。
性味
苦、澀,平。
歸經
肺、脾經。
功效
散瘀消積,止血,清熱下痢。
主治
跌打瘀腫,衄血,咳血,血淋,風濕痹痛,慢性肝炎,濕熱下痢,小兒疳積,乳癰,瘰癧等病症。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骨痛:毛排錢草根120g,浸酒500g。內服15-30g,外擦痛處。(《廣西中藥志》)
2、治慢性肝炎:毛排錢草樹根、白背葉根各24g,薑黃4.5g,簕樘根12g,鮮白毛雞矢藤(藤、葉)4.8g。以上為一日量。製成糖漿或水煎均可,早晚各一次,飯後服,小孩酌減。14天為一個療程,療程間隔20-30天。(《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搗敷。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生理特性
小灌木,高0.5-1.5m。莖、枝密被黃色絨毛。3出複葉,小葉披針形或矩圓形,頂端小葉較長,長5-6cm,寬3-4cm,先端鈍或微缺,邊緣淺波形,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側生小葉較小,闊橢圓形或卵圓形,長3-4cm,寬2-3cm,基部偏斜;托葉1對,卵狀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長15-25cm,由多數傘形花序組成,每一傘形花序隱藏於2個長1-3厘米的圓形、葉狀的苞片內;花柄長2-3mm,與萼同被短柔毛;萼5齒裂,外側2裂齒癒合為1;花冠蝶形,白色,旗瓣倒卵圓形,翼瓣長方形,龍骨瓣較翼瓣為小;雄蕊10,2體;子房線形,密被絹狀毛。莢果通常3節,長8-13mm。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林旁荒地,山野小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