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於橫貫南極山脈比肯超群中,1901~1904年由英國人發現,1907年法勒(H.T.Ferrar)正式命名,下部為砂岩,上部為煤系地層。
煤層一般厚2米左右,最厚者達10.7米,多呈似層狀、透鏡狀,沿走向延伸1~3千米,資源量1530億噸。1914年西沃德(A.C.Seward)首次發現舌羊齒(Glossopteris),確定其時代為二疊紀。
經與鄰近大陸的類似地層進行對比,發現Glossopteris在印度、南非、澳大利亞普遍存在,其分布範圍與北美、歐洲和北非等地的石松植物群、亞洲的華夏植物群不重疊,是晚古生代僅在南半球發現的一個獨特的植物群,從而建立了南極大陸與岡瓦納古陸的關係,確定南極大陸是岡瓦納古陸的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
石英砂岩
石英砂岩的碎屑物質中90%以上為石英(可包括燧石和矽質岩) 碎屑,可有少數長石、岩屑等,重礦物很少,常為穩定的、磨圓的重礦物,如電氣石、錯石、金紅石等。...
簡介 成分 構造 形成 地貌特徵 -
瓦爾肯群島
瓦爾肯群島占地194400公頃,位於芬蘭,土地約占總面積15%,其餘85%為海洋,擁有6550個大小島嶼,總海岸線長達2840公里。這區水深大約只有25...
簡介 島嶼環境 地理位置 主要景點 形成之謎 -
層間氧化帶型砂岩鈾礦床
層間氧化帶型砂岩鈾礦床是指夾持於不透水岩層(如泥岩)之間的透水砂岩中的、由於攜鈾的含氧承壓地下水沿透水砂岩向下方運移,在氧化帶前鋒處鈾被還原而沉澱富集形...
識別特徵 成礦條件 層間氧化帶的基本特徵 鈾礦化特徵 砂岩型鈾礦的伴生元素聚集規律 -
斯托肯立石圈
英國索爾茲伯里以北的古代巨石建築遺蹟。陣中巨石的排列,可能是遠古人類為觀測天象而置的。推動了考古天文學的發展。
斯托肯立石圈 建築特點 建造材料 科學界的爭論 參考條目 -
德拉肯斯山公園
南部非洲的岩畫主要是布須曼人岩畫。布須曼人並不是一開始就生活在卡拉哈里沙漠中的,以往他們遍居於南部非洲的全境,是受其他非洲人以及歐洲人的壓迫,才被趕到這...
基本信息 簡介 布須曼人的祖先 布須曼人創作的岩畫題材 地理氣候 -
特瑞愛肯組
特瑞愛肯組,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1937年 E. Norin 命名。特瑞愛肯組以灰、深灰及灰綠色塊狀雜礫岩(冰磧岩)為主,局部為灰紫色。雜礫...
命名 沿革 特徵 分布 備考 -
育肯溝組
育肯溝組,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1932年E. Norin命名。主要由暗灰、灰綠色粉砂岩、粉砂質頁岩、頁岩(紋板岩)、鈣質粉砂岩組成。
命名: 沿革: 特徵: 備考: -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2)高角度裂隙的發育,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必要條件。 (3)所處的特殊構造地位,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4)新構造運動的抬升,是砂岩峰林地貌...
-
比肯超群
比肯超群自下而上由泥盆紀泰勒群、上石炭統維多利亞群、二疊系比肯砂岩、三疊系弗里姆組和下、中侏羅統費拉爾群以及科克派屈克玄武岩組成,分布於橫貫南極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