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自幼學美術、文學,為一代“鬼才”,他設計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裝家喻戶曉。其人博學多識,詩書畫俱佳,亦是詩、雜文、散文、小說、劇本的大家,出版過多種畫冊,還有《永玉六記》、《吳世茫論壇》、《老婆呀,不要哭》、《這些憂鬱的碎屑》、《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太陽下的風景》、《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等書。畫過《阿詩瑪》、生肖郵票《猴》和毛主席紀念堂山水畫等。在澳大利亞、德國、義大利和中國內地、香港開過畫展,其美術成就曾獲義大利總司令獎。在海內外享譽甚高。
黃永玉老人與書中這些中國當代最優秀的藝術家們在漫長年代的相遇、相識、相知中,發生了很多鮮為人知的逸事,一路娓娓道來,著者莞爾,讀者會心。微笑之後,最值得細細品味的,還是大師們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
對於這些文化大家,黃老下筆輕鬆而詼諧。沒有粉飾,不見追捧,都是些小事情,被黃老寫來卻情趣盎然。比如他寫錢鍾書:“鍾書先生活了88歲。他生於1910年,大我14歲。我榮幸地和他一起在1947年的上海挨一本只辦了一期、名叫《同路人》的雜誌的罵。罵得很兇,很要命,說我們兩個人在文化上做的事對人民有害,遲早是末路一條……”這些比黃老還老的老頭們,其實不老。即便是寥寥的兩三千字,卻寫出了足夠的精神。
常常揣測,80高齡的黃老,在追述與比他更老的“老頭”之間的往事時,是何心情?或許他只是想完成個人人生的一次照相?然而由於記述者與被記述者的身份,這本書卻有了歷史回顧般的別樣重量。本身便是大藝術家的黃老,在觀察與追述另外的藝術大師時,自是別具風儀,筆下從容,宛如高山對高山的致意。
“哎!都錯過了,年輕人是時常錯過老人的;故事一串串,像掛在樹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乾果,已經痛苦得提不起來……”合上書卷,會看到黃永玉先生寫在封底上的這段充滿了詩意的感傷的話。於是,你也會為自己終於沒有錯過書中的這些老頭兒感到由衷的幸運。
圖書簡介
大藝術家黃永玉眼中的大藝術家是什麼樣的呢?在這本具有黃氏獨特風格的書中,一代“鬼才”黃永玉用風趣且另類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他相識的那些“比他老的老頭”:錢鍾書、沈從文、李可染、張樂平、林風眠、張伯駒、許麟廬、廖冰兄、鄭可、陸志癢、余所亞、黃苗子……這些群星般閃亮的名字輝映了中國20世紀中後葉至21世紀的文化天空。唉!都錯過了,年輕人是時常錯過老人的故事一串串,像掛在樹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乾果,已經痛苦得提不起來。——黃小玉“文革”過了,我們下了三年鄉又回到北京城了,在周恩來總理指示下,我和一些人被調到北京飯店去參加十八層新樓的美術工作。我沒有畫畫的任務,只做了一些計畫書的書面構想,比如哪一層會議室畫些什麼,擺什麼,什麼格式,請誰搞誰畫最合適之類構想。也不一定按時上班。做具體工作的都是海內高手,我分內的工作也不怎么操心。
作者簡介
黃永玉,湖南鳳凰縣人,1924年7月9日出生。受過國小至國中二年的教育。16歲開始以繪畫及木刻謀生。曾任瓷場小工、國小教員、民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及美術學院教授。 寫過詩、雜文、小說、劇本。出版過畫冊、詩集、雜文集、木刻畫集。在中國內地和香港、澳大利亞、德國、義大利開過個人畫展。
作品目錄
為什麼老頭兒號啕大哭?(增補版代序)
北向之痛
我少年 青年 中年 暮年心中的張樂平
大雅寶胡同甲二號安魂祭
大家張伯駒先生印象
離夢躑躅
這些憂鬱的碎屑
往事和散宜生詩集
給這個黨員打分
憶雕塑家鄭可
米修士,你在哪裡呀!
不用眼淚哭
余所亞這次真的死了
白頭偕老之歌
雲深不知處
天末懷先讓
屈辱中的瀟灑
我的世紀大姐
暮鼓晨鐘八十年